不让岁月倦了等待的心,
我的世界随你到天涯遥远。
2021年两会才刚开始几天,就产生一个热门的争议话题:在教育体系代表们的提案中,有人建议取消英语在中小学必修课的主科地位,并且不再将英语设为高考必考科目。
华SIR身为一个在英语教育机构且有些年头的从业者,看到这个争论,认为自己倒有点儿东西可以说一说,或值得说一下,因此插上这一嘴。
引子
说说自己学龄时代学习英语的事
回想华SIR的学龄时代,从一年级入学(没有读过幼儿园)到六年级毕业,就没有接触过英语。虽然也会写ABCD之类,不过那不是英语,而是汉语拼音。
进入初中后,才开始接触英语,只可惜,那时老师的英语水平也是半吊子水,发音不标准,很菜!例如SHE(她)跟着老师读写,会在下面标一个大大的“湿(shi)”字,以为“湿”就是SHE的正确发音。很多年后,华SIR看多了一些美剧,才发现老外不是这么念的。
可见那个时候,华SIR学的英语有多土。
虽然如此,但华SIR后来学计算机时,那些全英文的DOS命令,以及编程语言、HTML和CSS等,虽然也是全英文的,可是发现并不难——多打几遍就记住了,也会正确地拼写,只是如果要念出来,那恐怕,就不会很自然了。
例如有一次在电梯里碰到公司的印度版老外,除了 SAY HELLO之外,就无话可说了。
囧!
后来华SIR进入出国留学语培行业,公司业务主要就是提供英语教育。因此,英语专家级别的大神、从国外回来能说一口标准美式或英式英语的老师们,包括有出国经历并能用英语流利沟通的留学顾问们,是大有人在。
不过,虽然我知道他们,可他们未必知道我。为什么?因为没有共同的语言嘛~他们在一起可以用英语HAPPY地聊天,你跑进去,拿什么和他们交流啊?
这个就是一种隔膜,由语言而产生的隔膜。而语言的背后,则是代表不同的教育背景及文化体系。
好,我的故事讲完了,接下来进入正题。
二
为什么我赞同取消英语中小学主科地位,并且不用高考?
要不要取消英语,从现代中国的教育体制出发,华SIR认为有三条路可以选择。
第一条就是普通的应试教育之路。从小学读到初中,或高中,一路考考考,成绩差的或家庭底子薄的,读个技校早点出来社会打工自力更生,其他的考个大学,混个文凭妄想进入“大厂”,还有人读个研究生只为了进入体制内一劳永逸。最终说白了,大家都是为了有个好点儿的工作,为了更好地谋生,生存,而不是追求高质量的生活。
对了,最近热门的网络词语“小镇做题家”,说的就是这个应试体系培养出来的人。
这种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人,就是擅长做题和考试,但综合素质不强,也缺少视野和资源。讲真,做不成大事,这能怪他们吗?不就是缺少背景和资源嘛,这种不公平是在上一代,或上上一代时就开始倾斜了。
每天挤地铁的工薪阶层,掏尽六个钱包买房的家庭,不都是“小镇做题家”吗?
华SIR和他们也是差不多的。只是华SIR更糟一些,不仅不擅长做题,还擅长跑题。
回到正题,就像代表专家所说:
“英语教学课时约占学生总课时的10%,但英语只对不到10%的大学毕业生有用。成果应用率低,课程设置不普惠……为了学英语,学生和家长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英语真的有这么重要吗?”
还是以自身为例,华SIR是靠计算机吃饭的,虽然英语很土很渣,但不并影响自己对电脑这门专业课程或技能的掌握。要知道,计算机用来编码的那些英文单词,在外人看来似乎如同天书,可是实际上,它根本就不是英语,好吗?它其实只是英文符号而已,因此用我初中时代掌握的那点蹩脚的英文,对于学习和使用计算机来说,完全够用,而且还可以自学。
在近20年的工作经历中,也很少用到英语。哪怕你是身处英语教育机构这个工作环境中。
因此,如果你的教育路线选择的是这条普通人之路,实际上80%的人都是在走这条路,实际上也没得选。那就正如专家代表所言,有必要降低英语在学科中的主流地位。因为,你在未来的工作中,很难有机会用到它,并不是不学英语,英语这门学科是必须要学的,只是适当降低英语的学习时间、比例、地位等,这些时间可以用来加强个人素质方面的教育。这一点华SIR是赞同的。
就算是工作中偶有用到英语,用百度翻译,或各类人工智能软件,可以帮助你快速地解决问题。
除非,你是以英语为专业,你得靠它来吃饭。
这就是第二条路线——专业之路,它夹杂在第一条和还没说到的第三条之间。
你有学习语言的天赋,喜欢表达,口舌灵活,但是家庭条件不怎么样,那么可以走英语专业这条路线,读个名牌的大学,包括国际关系学院啦、翻译学院啦,985/211院校的英语系,或师范大学的英语教育专业,这些等等。
但前提是,你得有一定的语言天赋。任何东西,如果把它当成专业,并依赖于它谋生,必须要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准才行。此外,要在一群有天赋的人群之中,出类拔萃,出人头地,你还需要坚忍不拔的毅力、持久的耐力,刻意地练习和拥有一颗能高度抗压的大心脏。
第三条路就是国际教育之路。属于20%那个群体,如果往前20年,那可能只属于5%左右的群体,例如大众熟知的王思聪在他两岁时,就去国外上寄宿学校,他走的是一条完全的西方式精英教育之路。为何王思聪的一些行为或话语广受争议,那是因为人家完全是用西化的脑子在处理问题,这下子理解了吧。
现在你很少听到王思聪的发言,可能人家正在回炉“中国式教育”呢。
这条国际教育之路,家里得有矿,才行。因此,它是精英化的顶级教育,培养的是处于社会金字塔最尖端的那个小众群体——精英阶层、统治者们。
君临天下,视众生为蝼蚁!
对于有机会走第三条路的人来说,英语就是他的血液,他的基因组成DNA,语言的背后是思维方式的不同,如果你看到某个人有着黄皮肤的嘴巴,但说着一口纯正的英语,思维模式不像个中国人而像个西方人,那就是了。
就算你是英语系专业的,但没出过国的话,你站着和这类人一比,也会感到自己的英语发音,是带有点土味的。
到这里,华SIR只想说一点:那就是教育规划很重要,根据你所选择的教育之路,给以英语学科不同的学习重视程度。农村的或城市里普通的家庭,跟着学校的英语课程走就好,不必刻意强求;要走英语专业或留学之路的,那就一定要把英语这门课学得更扎实才行,不仅是要完成学校里的学业,还要去参加课外的英语辅导来提升,这…..这…..那些专业度强的英语培训机构的生意,可能会更好了。
三
为什么赞同取消英语主科地位,又说英语很重要,是一种竞争力?
语言能力,本来就是一个人的素质体现,而且是一种看得见的竞争力。如果你有看过诸葛亮“舌战群儒”这个故事的话,相信你会认同。
语言能力,是一种生产力,是一种竞争力,不论是汉语,还是英语,皆是如此。
为什么赞同取消英语的主科地位呢,因为大多数人普通人,例如华SIR自己,是没有机会,参与到国际化的竞争体系中去的,只好听之任之,实属无奈啊。
举例来说,华SIR虽然身处英语教育机构,可是由于英语太LOW,就没有机会参与那些和英语相关的工作,例如教学或课程产品的研发等,瞎!别说研发了,就是提建议的机会也没有,为何,因为这是一个专业的领域,而我是一个门外汉,根本就提不出有价值的建议嘛。哈哈!
知名教育专家胡敏教授有提出一个观念: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国际化人才。
注意两个关键词:一是全球胜任力,二是国际化人才。
要想具备全球胜任力,要想成为国际化的人才,英语能力是基础。
这就好比当年邓爷爷所说的: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
例如,华SIR想更进一步在国际教育这个领域发展,但是由于英语不好,你会发现,没有机会了。不论华SIR如何努力,也无法在国际化这种更大的舞台上参与竞争——因为你缺少参与国际化竞争最基础能力:英语。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华SIR未来的人生赛道,就是一个不断内卷的国内空间;而国际化人才的未来赛道,则是整个世界。
人生舞台的天花板,就悬在顶上,清晰可见。
我只能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因为自己无法参与,但又看着眼红,咋办?就只有努力培养下一代,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咯。
人生起点各不同,每一代人有每一代的学习机会和教育使命,家长们的心情与痛楚,华SIR是有懂一些的。
再举个华SIR的“反面例子”来说,如果你有机会去国外留学镀金,待上一两年,哪怕你不怎么用心学习,拿到一个镀金的文凭,能说一口标准地道的英语,你回来后就去某个英语教育机构当老师,在三十岁前你的收入,就能秒杀很多同龄人。
现在城里的青少年,家长们动不动就让其参加《模拟联合国大会》这类活动,培养潜在的领导力;而农村的留守少年和小破孩们,没人怎么管放纵着自己的青少时代。但是教育造成的分化,是显而易见的,这些人长大后,放纵的童年只能成为未来满腹牢骚人生回忆里的偶尔涌现的点滴幸福,最后,他们只能帮城市里人打工,成为别人跃迁的垫脚石。
要知道,现代社会的竞争,很多残酷性是看不见的,是从一个人生下来的那一天,就开始的。
要想让下一代加入未来的国际化赛道,英语能力还只是最底层的竞争力。否则,门都没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