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心草委员提出“调整音乐类考级方式或取消音乐类考级制度”,这一建议引发广泛热议;与之对应的,还有宋亚平代表建议取消对12岁以下儿童开展的各种门类美术考级。一部分在从小因为音乐考级、美术考级等留下严重心理阴影的网友纷纷留言表示支持,也有不少家长觉得终于有人说出了自己心里的话;也有一些网友认为如果没有当年以考级为目标,根本坚持不下来学习,也就没有了如今可以骄傲地秀才艺的自己。
李心草委员的建议可谓是一言激起千层浪。身为中国交响乐团副团长、首席指挥,李心草委员显然不是跟音乐教育“有仇”。据北京晚报报道,他之所以不吐不快,是觉得单纯以考级为目的的功利性音乐教育已经违背了音乐学习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掌握的原则,也背离了艺术教育的初衷。最后反而会导致孩子们对音乐极度排斥,最终影响一生的美学观,这正是这一建议引发最大共鸣之处。对美术、书法、编程、武术等很多涉及青少年考证评级的教育培训,也都可作如是观。
有专业人士指出,音体美的技术、技巧部分是可以分出等级的,但是艺术更重要的、也是最核心的层面,是无形的,无法考量,需要以心印心。考级考的只是最浅显的部分,容易指数化,但只是抓住这些,反而可能丢了艺术的真谛,失去了欣赏的能力。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部分,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眼光来认识周围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的美的创造力。
让孩子接受音乐绘画的熏陶,而不是拿考级束缚孩子的手脚,这个道理相信很多家长不是不知道,那些从事音体美等艺术培训的专业人士更了然于胸,但是为什么事情一步一步地走到了“学琴为考级,考级为拿证”,拿了证就把乐器彻底扔一边儿的地步呢?早几年,由于评级考证可以在择校时加分,但现在国家已经明令取消了,为何考级依旧热度不减?也有家长本着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心,认为多学几样是艺多不压身,将来既可以丰富简历,也能作为社交敲门砖,再说孩子多才多艺,也能得到亲友和同学的点赞。种种心态不一而足,但其实是从不同侧面折射出共同的教育焦虑,折射出艺术考级的功利思想。此外,艺术培训有着庞大的市场,李心草委员和宋亚平代表的建议显然会动到很多人的蛋糕,虽然切中社会弊端且应之者众,但真正落地的难度可想而知。
美育绝非一日之功,改变美育教育的现状更需要风物长宜放眼量。君不见,与部分孩子对学画画学钢琴的厌恶相反,有太多成年人遗憾于自己小时候没有机会学,以至于到处找成人基础班去上课。由此可见,公众并非不需要音体美的教育,而是不需要将之功利化。
考来的级别和证书诚然是一种能力的证明,也是学习的手段和动力,部分时候的确可以被当做目标。但绝不可被当作终极目标,更不能成为虚荣的标签。学琴学画是好事,考级也并非自带原罪,应该调整的是家长和学生的心态,应该摒弃的是让人感受不到艺术之美的艺术教育。
来源:北京晚报 | 记者 张丽
编辑:张丽
流程编辑: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