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
受社会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可谓屡见不鲜,屡禁不止。“小学化”的做法,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剥夺了幼儿的童真童趣和游戏玩耍的权利,摧残、扭曲甚至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如果任由其蔓延,必然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今后全面发展不利。
为遵循幼儿生长发育和教育规律,保障幼儿健康快乐成长,根据教育部办公厅、教育厅《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文件精神,我市将进一步加大督查与整顿力度,坚决杜绝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望家长朋友们理解和支持。
一、什么是幼儿园 “小学化”?
幼儿园“小学化”,是指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将幼儿当作小学生来要求,企图拔苗助长的一种做法。“小学化”倾向包括了“小学化”教育内容、不注重操作体验的教育方式及“小学化”教育环境。
如:不断用大量的拼音、计算等挤占幼儿游戏时间;以小学的作息时间上课;给孩子布置书面家庭作业;没有设置幼儿游戏空间及配备玩教具;甚至组织跟小学内容有关的考试测验等等。
二、幼儿园 “小学化”的危害。
(一)在幼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之前,强制延长幼儿学习的专注力,长时间地过早、过多的学习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体弱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二)“小学化”会诱发幼儿的厌学倾向。强化灌输和强制学习的做法使部分幼儿对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害怕乃至恐惧,导致一些孩子还没有上小学就出现畏学、厌学情绪,幼儿时期的这种不良心理有可能会造成其一生厌学的创伤。
(三)降低幼儿学习兴趣,影响小学教育效果。因孩子在幼儿园学习了小学知识,进入小学后,对学过的知识没有新鲜感,甚至有的孩子因为“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课,容易形成不爱思考、专注力差、不爱主动探索、缺乏想象力的不良学习习惯。
经过调查,在幼儿园提前学习过小学知识的孩子,普遍会在二、三年级学习新知识时出现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结果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学习跟不上的情况,影响孩子持续学习的自信和动力。
(四)过分重视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学前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技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而“小学化”则过多地重视了智力因素的发展,忽视了:诚实、勇敢、好问、友爱、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活泼开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三、要消除“小学化”现象,需要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为了您的宝宝,请您和我们一起来做:
(一)转变思想观念。从根本上理解幼儿教育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在不忽视幼儿智力因素发展的基础上,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二)支持您孩子所在的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开展教学。
(三)不参加各类“幼小衔接班”、“补习班”等。不提前进行书写和运算,不学小学一年级的知识。
(四)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抛弃“知识学得越多越好”的错误认识,在家庭中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对于孩子的奇思异想要给予重视和引导。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今后,市教育局将加大监督和督导力度,让各级各类幼儿园通过开展区角活动、课程游戏化、规范一日生活常规等纠正“小学化”倾向。同时,希望家长朋友支持并监督我们做好此项工作,欢迎您参与到我们的工作当中!
来源:通辽教育
责编:赵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