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手机搜索框输入“考研”一词后,由于大数据的影响,各大平台会自动推送关于2021年考研的各种信息到我们面前。
377万的考生,高分频现的初试成绩以及400分以上,却还排名80之后的成绩单,共同组成了2021年考研的关键词——“卷”。
仅仅是初试成绩,2021的考生和家长们已经夙夜难寐,日夜寻找关于国家线、复试线和调剂的蛛丝马迹,以求尽快获得实证,结束在未知中的煎熬。
2021的考生和家长正在历经焦愁,而2022年的考生也并非冷眼旁观,置身事外。现在发生的一切对他们而言,正是“考研心理战”的开始。
两军对峙,先拿出点气势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每个人选择考研的理由都不一样。不论大家最终的目的地在何方,考研都是这些选择的焦点。“漫长”是考研的一项“劝退”武器,杀伤力不大,但极其磨人心智。
从2021考研发生的点滴事件,到2022的考生正式上场,这期间的环境压力已经开始敲击我们的意志。
能不能坚持?怕不怕?还敢不敢继续考研?
满城风雨,何止艰辛?拿出点“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气势,直达成功的彼岸。
考研并没有那么重要
当我们看到那些高分成绩单,说不担忧,那是假的;当我们在图书馆,看到那么多人奋笔疾书,说不紧张,那是假的;当我们看到其他考生放弃考研的告别宣言,说没压力,那也是假的。
一旦决定了考研,我们的眼耳就会开始自动搜索关于考研的大小资讯。大部分事情除了徒增心理压力,并不能促进大家进步,反而还会让部分考生产生烦躁情绪。
这个时候,我并不会劝大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建议大家改变心态——别把考研看得如此重要。
考研并不是人生路上的唯一出路;考研也不必要“不到黄河不死心”;考不上研究生也不会低人一等。
考研只是人生诸多可能性中的一个选项。我们将为选择付出最大努力,若能成功固然很好;倘若失败,也不后悔。即便一次未成,还可以冲击第二次。付出了,尝试了,自然会有结果。
别把考研当成一个沉重的“心理包袱”。考研失败,你的人生也不会“一败涂地”。不惧困难,不畏孤单,不怕结果,这是赢在开头的好心态。
“苦行僧”也可“适时行乐”
考研人喜欢戏称自己为“苦行僧”。确实,独来独往是一种苦;浩瀚的题海是一种苦;找不到出路是一种苦;千军万马、浴血奋战也是一种苦。
可这苦若无限制地被主动或被动放大,就会让人难以坚持,中途放弃。
“算了吧,你不适合考研”——这是“苦”给我们的沉重一击。
一部分人韧劲十足,越是苦则越是迎难而上,一股子倔儿劲。最终硬抗到考研完成的那一日,守得云开见日出。
事实上,考研并非“断绝红尘,六根清净”。顺应人性,适度的放松并不会影响备考,反而会提高复习效率。
看一场喜爱的电影,并不会忘记今天的知识点;踢一次足球,也不会少背诵几个英语单词;和朋友聚餐一次,也不会耽误整个备考节奏。
找到尽可能让自己紧张却又不至崩溃的方式备考,坚持下去。走进考场的那一刻,就赢了一半的人。
“遇大事而不乱,能自胜者必强”
一般人都认为考研分为初试和复试。事实上,从初试开始到等待复试的这一段时间,也是考研的难点所在。
这就是传说中的“考研信息战”。各式各样的信息,真假难辨,每一条都在反复敲打各位考生的理智。
继续等待一志愿的复试通知,还是准备调剂?高分这么多,自己怎么办?准备调剂如何选择,自己准备的这一年会化作泡影吗?当初选择的这个志愿是不是太冒进?今年失败,明年还要不要再来?
过度紧张让人难以集中精力,加快了身心消耗的速度。或许到复试来临时,某些考生会因此发挥不佳,关键时刻掉链子。
“遇大事而不乱,能自胜者必强”,沉着冷静,淡定自若助你笑到最后。最后这一步拼得就是个好心态。
此时,考生们应该屏蔽那些负面消息,聚焦“正能量”。专注眼前应该完成的复试准备或调剂准备,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道听途说的东西何必在意?“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021年考生勿临阵退缩,2022的考生望逆风而上。
这一年,考研这个“大副本”给各位考生设置的小关卡已经全部战胜。这最后一击,给自己一个舒坦和精彩。
往期精彩:
等待考研国家线和复试线可以紧张,考研复试面试时,就要克服紧张
考研初试高分多,国家线和复试线会上涨?莫慌!来看看扩招的情况
2021考研分数高分众多,国家线或水涨船高,考研调剂成“肉搏战”
考研复试面试时,善用开场“黄金60秒”,抓住面试导师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