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有这4个行为,该打就得打!长大了很难纠正

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趁着年轻的时候多吃点苦,以后的路才能更好走。而现在的父母,对孩子过多的保护,帮孩子承受了太多,反而给孩子宠出了一身的毛病。

李玫瑾教授说过:“人在早年吃的苦越多,承受能力就越好。尤其是家里有儿子的,百依百顺养不出孝子,只会出逆子。”

我身边就发生过这样一个例子

邻居小赵家的儿子,在小的时候,在家里可以说的上是呼风唤雨,只要家里能满足的,都满足他。也逐渐养成了孩子遇到不合心意的事,就大吵大闹的习惯。

别人家好心劝说,也被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怼回去了。

可是等孩子上学之后,坏脾气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愈演愈烈,在学校多次和同学打架斗殴、不尊重老师。

一家人这才开始管教孩子,可是孩子已经习惯了家人的“服务”;不仅毫不悔改,甚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还对小赵大打出手。

3-6岁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期,父母的做法很重要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3岁看大。

精神病研究所教授卡斯比在1980年召集了1000个家庭参加了一次跨度为23年的实验。这些家庭的孩子都在3岁左右,他们组织人手对这1000个孩子进行观察,记录他们的性格特征。

23年后,再次对这些家庭进行走访,通过与孩子交流,与身边的亲友探讨,发现大部分孩子的性格特征没有出现明显变化。由此可见,3岁看大并不是空穴来风。

3-6岁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期,合格的父母,应该在这个时期通过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在3-6岁时,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意识,如果家长采取了错误的教育方法,就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养成,等孩子长大了,想改就难了。

李玫瑾:孩子有这4个行为,该打就得打

1.乱发脾气、摔东西

很多家长说孩子2岁之后就会变成一个小恶魔,经常性的的发脾气、摔东西;这是他们因为他们已经进入第一个“叛逆期”。

孩子经常摔东西、发脾气是因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完善;孩子心里存在不满,只能依靠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获得家长的关注。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种时候家长的反应就很重要了。如果孩子出现这种行为,家长尽量不要采用“棍棒式”教育来压制孩子的情绪;可是尝试着让孩子冷静下来,等孩子情绪平缓之后,再与孩子进行沟通,告诉他们这是不正确的行为,孩子更容易接受。

如果孩子大一些还在用这种行为模式,家长就要严加管教了。

2.“威胁式”的孩子

孩子的察言观色的能力其实并不比大人逊色,他会“利用”父母对自己的爱,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威胁”是他们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

我们经常能在各种地方看到倒地不起的孩子,就是因为自己的想法没有得到满足,所以耍赖,通过威胁父母达到自己的目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很多时候,家长会因为面子或者担心孩子而妥协,就让孩子形成了只要我这么做,就能得到满足,及时家长事后教育也改变不了这种想法。

家长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告诉孩子,你这样的行为方式,我一定会拒绝。让孩子明白,这种方式是不会获得成功,孩子发现没有用,就不会再选择这么做。

3.不尊重别人

“隔代教育”已经非常普遍了,很多爷爷奶奶出于对孩子的疼爱,基本上会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

长时间处于这种溺爱的坏境,孩子也会变得骄纵任性,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有人都围绕着他生活;而且一旦出现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发脾气,甚至动手打人。

当孩子出现这种不尊重人的行为,该打就得打,一定不能姑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4.不遵守规矩

遵守既有的规矩是我们的文明礼仪的一种表现,如果孩子出现不遵守规矩的行为时,家长要及时制止。

比如孩子在图书馆大喊大叫、在吃饭的时候浪费食物,这些错误行为家长一定要及时引导,告诉孩子不可以;小的时候不管,孩子就会更加肆无忌惮,长大后会有更严重的行为发生,到时候想改也很难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如果孩子存在这4种行为,家长一定不能姑息,引导孩子做成正确的行为;如果孩子反复做错,该打就得打,才是对孩子真的好。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