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是人体不可或缺的重要营养素之一,它对骨骼的强壮,牙齿的健康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钙,在孩子们的成长发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是,宝妈们是否知道,孩子有几种常见表现,经常伪装成缺钙的样子,让人傻傻分不清楚。
别动不动就给娃补钙,这几种表现不一定是缺钙,宝妈不必杞人忧天
当宝宝略有风吹草动,妈妈就怀疑可能缺钙。其实,宝宝出现这几种特征并非是缺钙,宝妈们不必杞人忧天!
1)生长痛
许多学龄前孩子甚至是小学生,常常会喊腿疼,这有可能“生长痛”,许多爸妈最直接的概念便是需要补钙。
其实,生长痛与钙质缺失毫无关系,生长痛,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骨骼疼,而是肌肉和肌腱的疼痛,也就根本不需要补钙。
孩子们精力充沛,活动量大,大量的运动会使体内的乳酸积聚过多,会加重腿部疼痛。
√建议:当孩子不停叫疼时,先别着急,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用毛巾热敷腿部或是局部按摩来缓解疼痛。
当然,减少白天的运动量,特别是激烈的运动,也可以有效缓解疼痛。
2)睡觉磨牙
可能许多宝宝会有睡觉磨牙的情况,造成磨牙的原因有很多,牙齿的生长,晚餐吃的太饱,睡前运动过量,肠道寄生虫,甚至鼻子不通气等都会导致宝宝夜间磨牙。
3)夜间多汗
生长期的宝宝,新陈代谢格外旺盛,出汗多是正常的情况,特别是三岁以内的宝宝,他们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睡着后很容易出汗。
有的宝宝白天玩得太过兴奋,晚上也容易出汗;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是否是被褥太厚了。单凭夜间多汗,无法确定宝宝一定就是缺钙。
4)宝宝发育慢
当宝宝身高和体重发育低于同龄人,许多心急的宝妈坐卧不安,怀疑宝宝是否缺钙,但并非所有的发育迟缓都是缺钙造成的。
成长发育,需要营养均衡,合理运动,良好的睡眠等等,并非单单补钙就可以让孩子长得更高,身体更壮。
如果身体并不缺乏钙质,而是缺乏其他营养素,盲目补钙,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当怀疑宝宝发育迟缓,家长要带宝宝到医院就诊,根据检查结果补充营养素才是行之可效的方法。
许多宝宝,其实并不缺钙,钙片吃太多反而有益无害的。
过度补充钙剂可能面临这些问题
1)高钙尿症
无论是成人还是少年,每日身体所需要的钙元素是有一定范围的,并非多多益善。当每日钙质摄入量超过2000—2500毫克,则可能引起泌尿系统出现小结石。家长切勿盲目跟风,随便给孩子乱补钙。
2)电解质紊乱
钙元素摄入过度,会影响另外一种重要元素锌的吸收,如果因为补钙而导致宝宝缺锌,可能会导致宝宝食欲不振,厌食偏食。
检查宝宝是否缺钙,这些“坑”不要踩
判断宝宝是否缺钙,需要给宝宝进行一些检查。然而,意想不到的“神坑儿”就在眼前哦:
◆ 骨密度检查
骨密度检测对儿童来说,本身并没有参考价值。成人的骨骼已经定型,骨密度可以确定钙含量是否符合标准,而正在发育中的孩子,骨骼尚未成熟。二者完全没有可比性。
◆ 测血钙
人体99%的钙质都在骨骼中,只有1%游离在身体组织和血液里。当血液中钙含量不足,大脑会发出一系列指令来调节各种激素的分泌量,骨骼中的钙质会自动游离出一部分补充到血液中。
因此,血钙并非判断缺钙的标准。
钙质对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合理补充很有必要,这些误区要避免
1)熬骨汤补钙××
提起补钙,不少爸妈的第一反应是给孩子熬一锅香喷喷的大骨头。但是,动物骨头里的钙是人体不能够吸收的。其次,骨头汤炖的太久,汤里面融入的是脂肪和盐,钙质很少。
100克的骨头汤含钙6—30毫克儿,等重的牛奶钙含量却高达105毫克。给孩子补钙,还是放弃各种各样的骨头,孩子喝下肚的,都是隐形的油脂。
2)高钙零食走一波××
最近网上很火的高钙零食成为了不少家长的新宠。
奶酪棒就是其中的翘楚,宣传资料告诉我们:奶酪棒中钙含量高达牛奶的3倍。但家长们不要忽视,奶酪棒中脂肪是牛奶的6倍。不光如此,许多高钙零食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口味,会添加大量的糖和香精,以及许多添加剂。
吃得太多,补钙的作用没起到,反而会导致孩子出现重口味,肥胖等健康问题,得不偿失。
3)虾皮儿不能少××
在家长的传统认识中,虾皮儿是补钙的小能手,它的含钙量很高,但是吸收量却并不高。
虾皮儿中除了含有大量的钙质,更含有超高钠元素,钠元素不光会影响孩子体内微量元素的平衡,更会影响钙质的吸收,加重孩子的身体负担。
PS: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