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报记者 过国忠 通讯员 张运 徐燕华 梅国英 张雪华 葛志亮
“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
高校又是如何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开展思政教育中仍存在哪些突出问题?该如何避免出现“满堂灌”“注入式”现象?又该如何来构建立体化的“大思政”工作体系?
10日,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几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相关高校专家。
“一站一讲到底”灌输形式仍比较普遍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大学校长焦新安说,学校必须要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融入日常工作、教育教学和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当中去,将过去单纯的思政教育课堂拓展到专业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拓宽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空间。
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大学校长焦新安
焦新安告诉记者,多年来,高校思政课因过度偏向理论性和思辩性等特征,在一些学校思政老师“一站一讲到底”枯燥的理论灌输课堂形式仍比较普遍,不少教师更是难以较好地把握课堂效果,学生缺乏兴趣,教育难以达到预期,时常出现手机控多、抬头率低等,致使课程的育人功能难以很好发挥,思政工作更是缺乏广度、深度和温度。这些问题让传统课堂陷入教学窘境,也给思政课专业老师提出挑战。
“当今青年学生大多是‘90后’和‘00后’,在改革开放开启的美好时代中出生和成长,几乎没有体会过中国曾经的贫穷与落后。”焦新安说,如何有效地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增强青年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已成为当前思政课体系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
8扬州大学教师正在用鲜活的素材开展思政课教学。
“近年来,我们针对思政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学校开展研究型教学,精心打造优质思政课,涌现了一批既有实力,又有‘魅力’的思政教师,他们的课既‘实’又‘活’,不仅赢得了笑声、掌声,更有赞叹声,学生更是‘抬头率’高,‘点头率’也高。”焦新安说。
思政课堂既要“实”,更要“活”
吴林斌是扬州大学思修教师,他上好思政课的“妙招”就是在本土风物人情库中“淘”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故事。不久前,在他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多位“扬州好人”集体走进课堂,分享他们的感人故事,不少学生热泪盈眶。
用吴林斌的话来说,“如此好的教学素材和案例,把他们请进课堂来,让一些抽象的知识回归到学生生活。课堂自然不会乏味无趣。”
“课堂上,我们常常要和手机‘争夺’学生的注意力。”一些思政课教师时常发出如此无奈的抱怨。对此,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别出心裁地搭建了“楷课”这一师生协同创新平台,鼓励学生课上使用手机参与教学互动,让思政课“动”了起来、“活”了起来。
“‘楷课’平台集热身游戏、案例讨论、随机点答、互动投屏等功能于一体,教师能基于教学内容展开个性化设计,为思政课堂营造持续的教学互动氛围。”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立法说,现在,我们实现了对课堂大数据的量化分析和定性总结,这有利于科学反馈思政课教与学的真实情况,从而依据存在的问题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赴外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我们学校结合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理论、重要节庆日等上好思想政治理论‘第一课堂’,并引导学生开展‘翻转课堂’,改变老师‘一站到底’‘一讲到底’的课堂形式,培养学生敢分享、会分享的重要能力,同时在行走中感受党的历史,在参观中感受革命精神,在实践中培养家国情怀。”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钧铭说。
苏州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张庆奎正在给本科生上思政课。
苏州科技大学面向所有专业1600门课程征集思政元素案例,从279门专业课程中评选出优秀案例60门,并推选出十佳案例,并组织开展微课和微课程教学比赛、举办专题报告会、研讨会、培训会等,着力提升思政课教师教育水平。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欧汉生告诉记者,目前,学校思政课教育探索出以“教材”为中心和结合地方特色和实际教学内容拓展与延伸的“1+X”模式,让鲜活的思政课素材更好地教育人、引导人和激励人,把青年学生培养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马院教师开展暑期红旗渠精神研修班。
在高校领导看来,这些思政教育的新方法、新模式,不再是枯燥的理论灌输,而是鲜活生动的实践体验,这样的思政教育也更有了力度。
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
在全国政协委员、苏州科技大学城市发展智库(高级研究院)副院长宋青教授看来,“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一个“融”字,必须把价值观引领与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人才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有意识地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始终重视价值观的引领,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全国政协委员、苏州科技大学城市发展智库(高级研究院)副院长宋青教授
“当前,疫情防控、抗洪救灾 、扶贫攻坚战、美丽中国建设等都是生动、鲜活的‘大思政课’。”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梁惠说,我们要用这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不但能够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更能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也只有这样的“大思政课”才会直击学生心灵,让现实生活成为思政理论课的源头活水。
“积极探索‘大思政课’的实践路径,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中,既突破只在课堂讲、只靠书本讲、只靠老师讲的传统模式,更能引导学生在课堂外的‘大天地’感受国家发展,鼓励学生说出对身边故事的‘大见解’,进一步形成办好思政课的‘大合力’,增强‘课程思政’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骆建建说。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在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的前提下,还要将课程思政融入科研、实践、文化建设等工作体系中去,要发挥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良性互动作用,真正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不断提升思政工作的广度、深度和温度。”宋青说。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与地方共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习实践基地。
焦新安建议,要加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思政教师的待遇,制定考核思政教师科学合理的办法与标准;要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把思政工作引入各学科专业,形成全员上思政的良好局面;要在课程设计、教学评估、课堂实践中具体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目标,根据课程特点和育人目标,有针对性地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全面构建立体化的“大思政”工作体系,真正守好高校教书育人“主战场”。
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张爽
审核:王小龙
终审:冷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