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入盆有征兆?四种信号告诉临产妈妈胎儿信息,安心迎接分娩

生儿育女,是每个女人在成为妈妈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件大事。

随着临产期的日益临近,除了内心的小期待,更多的是不安和紧张:

最近感觉宝宝不如之前那么活跃了,会不会肚子里的宝宝有什么问题了。最近上厕所的次数越来越多,会不会对宝宝造成影响。都是怀孕8个月,怎么我的肚子好像比人家大好多啊。生宝宝的过程那么疼,是应该选择顺产还是剖腹产呢。实际上,孕期不只是孕妈的单向担心,宝宝也会随时向妈妈透露出信号,孕妈只需要读懂宝宝释放的小信号,就能够轻易地了解宝宝的状态。

没有读懂胎儿入盆的小信号,一心顺产的妈妈只能选择剖腹产

准妈妈小李,从怀孕后,变成了全家的重点保护对象,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

在各种山珍海味的滋润和全家人的关注下,心情愉快的小李胖了许多,特别是她的肚子,简直就是一个圆溜溜的超大号西瓜。

在参考了各种育儿知识后,家人一致认为顺产不光产妇恢复的快,还更有利于宝宝的成长。

于是,小李听取家人们的建议,决定尽量顺产。

算算日子,已经非常临近预产期,全家人又忙着联系医院,小李满心欢喜地等待着宝宝的降生。

一天晚上,半夜睡得迷迷糊糊的小李突然醒来,发现身下的褥子湿了一大片,突发的紧急情况让小李睡意全无,急忙叫醒了老公。

老见状急忙把小李送进医院。经过检查后发现,小李的羊水已经破了,但是孩子却没有入盆。

为了孩子和孕妇的安全,医院紧急选择了剖腹产手术。

在医院的及时抢救下,小李母子平安,这才让心急如焚的全家人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不难发现,胎儿入盆是重要的生产信号。对于准妈妈们来说,怎么判断自己的小宝宝是否已经入盆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宝宝告诉你的四个信号,是胎儿入盆的表现

1)呼吸顺畅

胎儿入盆出现在孕妈妊娠的晚期,这时候的胎儿同样发生着变化:

胎儿发生的姿势改变,宝宝的姿势变成头朝下,臀部朝上,全身蜷缩,这样的姿势更有利于胎儿固定身体位置,为出生做好准备。

如果胎儿入盆,孕妈妈的子宫底会随着胎儿姿势的改变而下移,从而减轻对心脏肺部的挤压。

这时的孕妈妈会感到呼吸顺畅,气闷的感觉会明显减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胃口大开

随着胎儿的位置变化,不光对孕妈妈的心肺压迫减少了,也给妈妈的胃部留出了更多的空间。

这是,准妈妈会发现,孕期带来的恶心,呕吐等胃部不适会逐渐减少,变得胃口大开,饭量见长。

3)尿频尿急

虽然呼吸顺畅了,食欲变好了,但是一个让人尴尬的情况却出现了—尿频尿急。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孕妈妈们不必紧张,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还是和胎儿位置的改变有关。

由于胎儿入盆造成的子宫底位置的下降,会使孕妇的膀胱受到更多的压迫,从而加重了孕妇的尿频现象。

处于这个时期的孕妇会经常起夜,但是每次并没有太多的尿液。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4)肚子下坠和腰腹部疼痛

胎儿位置的下移不光会压迫膀胱,还会压迫直肠。

这时,出现下腹部的坠胀感就不足为奇了。

不光腹部不适,有的孕妈妈还会出现腰部酸痛和耻骨部位疼痛,还有的孕妈妈会出现大便次数加多或是便秘的症状。

出现胎儿入盆信号后,孕妈们要做哪些准备

1)充分的产前准备

胎儿入盆是临产的重要表现,孕妈妈应该做好入院准备,确定医生,并准备好待产包。按时做产前检查,及时了解胎儿的发育情况。

听取医生的意见,选择适合自己的生产方式。可以学习生产时的呼吸方法,配合医生顺利的生下宝宝,正确的呼吸方式不光有助减轻生产的痛苦还可以帮助孕妇保存更多的体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身体准备

在孕晚期,请准妈妈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

首先要注意饮食,在饮食方面应该选择清淡低盐的。

注意少吃蛋糕饼干等高糖和高脂甜食,尽量不吃油炸食品。营养过剩不光会造成胎儿过大,高糖高脂饮食还容易诱发孕妇糖尿病。

其次要做到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注意保持身体特别是下体的卫生。

洗澡建议选择淋浴,不要选择盆浴。

孕后期要适度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散步和孕妇体操和瑜伽都是不错的选择。

运动强度以自己感觉不累为准,时间大约控制在一次20分钟左右即可。需要强调一点,孕妇要做到不要提重物,更不要在此期间同房,防止发生胎膜早破和早产的情况。

3)心理准备

不要害怕生产带来的恐惧,现在的医疗技术十分发达,无痛分娩技术日益完善,使得孕妈妈的疼痛感大大减轻。

医疗手段也是愈加先进,孕妇出现人身危险的几率微乎其微。消除不良情绪,以乐观的心态来面对即将到来的生产。

胎儿入盆是孕期即将结束的重要信号,辛苦的孕期生活即将结束,一个幼小的生命将来到多彩的世界。

孕妈只需要读懂身体的四种信号,调整好自身状态,积极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