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完善教育立法,来解决校园霸凌、手机管理等问题;新时代中学生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教育如何助力实现人生出彩......
今年全国两会上,围绕大家关心的教育热点话题,部分来自北京基础教育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他们的建议,以及他们对于当前教育发展的专业思考。
“京城教育圈”今天和圈友分享3位京城中学名校长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的精彩观点——
全国人大代表、北大附中校长王铮
全国人大代表、北大附中校长王铮:
完善学校教育立法 ,实现协同育人目标
“在人民大会堂听了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我感到,这一年我们在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两条线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和信心。”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说,教育工作领域“十三五”期间在义务教育、城乡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公平教育等方面同样取得了很多成就。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很多朋友比较关心,‘协同育人’如何落地?”对此王铮表示,教育要建成一个体系,需要一定的法制基础。“在立法方面,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家庭教育法、学前教育法等立法,就是在协同育人方面的进一步提升。同时像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也为我们的教育体系建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王铮表示立法工作仍有欠缺,比如高中阶段就没有专门的立法。
王铮说,协同育人目标的落地还需要完善相关方面的立法,如尽快建立学校法或者学校教育法。“校园霸凌、手机管理问题、家长帮助批改作业等问题,实际上都应当用法治的观念达成共识,实现家校共育,最终解决这些问题。”
王铮认为应当通过立法的方式,更加具体细致地确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整体关系,凝聚共识,规范各自的行为,让学生在公平和高质量的前提下健康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四中校长马景林(资料图片)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四中校长马景林:
音体美劳课程和升学压力不矛盾
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四中校长马景林在回答“”新时代中学生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问题时表示,首先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有家国情怀,应该有中国心和世界眼光。第二个是应该有健康的体魄,不仅包含身体的强壮,也应该包含心理的强大。第三个是应该有广博的知识。在中学生时代,学习知识是很重要、很必要的一项工作。广博的知识是这个时代的人应该具备的一个起码的品质。同时他也特别期待学生能够关注艺术,无论是美术教育还是音乐教育,这些对于学生的内涵发展,对于他们未来生活的幸福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另外,他希望学生要关注技术和劳动。马景林表示,技术和社会的关联性,是学生未来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必须去面对的一个问题。
马景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音体美劳等课程和升学压力之间是不矛盾的。身体是一个很好的基础,美育是内涵,劳动教育更能够体现学生自身的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如果把这些东西在日常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去充分地体现出来,实际上我们能够收到预想的结果,既是水到渠成,又是殊途同归。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十二中联合学校总校校长李有毅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十二中联合学校总校校长李有毅:
实现人生出彩,要将育人目标回归人的本身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努力让广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那么,如何理解人生出彩?让学生的人生能够出彩,学校要做哪些工作?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活出精彩人生?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十二中联合学校总校校长李有毅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从三个角度谈了她对人生出彩的看法:第一,要将育人的目标回归到人的本身,教育要开发人的潜能,唤醒个体的正能量,为个体的人生出彩创造机会;第二,需要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第三,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应推进学校特色化发展路径越走越广。
李有毅表示,在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方面,北京十二中一直在进行探索和实践。学校坚持五育并举,构建了真善美交融的课程体系,拓宽育人途径,在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上做了一系列工作。
“学生在学校获得的是精神层面和智慧层面的双成长。”李有毅指出,学校要教育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个人层面看,要善良,有同情心和同理心;而在更高的层面,要有感恩国家的心,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编辑| 江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