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初建美建议让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继续接受义务教育。在此,彦曰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说说自己的情况和看法。
所谓完成之后,我的理解是高中或职高之类的教育。
先说说本人情况:家里两个孩子,老大上小学,老二马上进入小学,如果代表的建言能够实现,我是可以享受到的,但我不认同这种看法。
刚刚把孩子从幼儿园拉扯大的家长,认为将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尤其生育率急剧下降的当前,更显得迫切。下面就自己的经历,说几句话。
彦曰是70后,属于网上说的啥好事没赶上,啥坏事都赶上的那个年龄段。中小学时没有赶上义务教育,需要交学费;大学时正好实行第一年双向选择(没赶上扩招和免费),不仅要交学费,还第一年不包分配,不分房子。
彦曰农村出身,小学同学中没有独生子女;初中同学有个父亲是粮站的,是独生子女;高中同学有四五个独生子女;大学同学则大多是独生子女。属于一个新老交替、变革年代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初中入学时班上55人,毕业时30人。原因很简单,那时候的劳动力在农村作用还是很大的,而学校每年要交不少学费,升学率也不高,所以很多同学都中途辍学了。
小学同学、初中同学大多在20岁左右结婚生子,有个女同学14岁结婚,我上完高中那年她的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之所以有关注,是小学时这个同学背诵什么什么不会,我刚好是小组长。
大学同学结婚都很晚,这个可能和工科院校有关。班上四个女生,想谈恋爱不容易,上工科院校的同学估计笑了。出来工作后,同事中也鲜有女生,找对象只能在外面找或同事介绍,难度可想而知,同学们结婚晚似乎很正常,要孩子很晚也就理所当然了。
本来我这一代人的孩子应该也是独生子女,但因为后来放开了二胎,不少同学在近40岁高龄选择了再要一个。于是老大上小学,老二还在读幼儿园,年龄更小。
相应的,我这一辈的父母亲现在年纪已经老大不小了,一般来说都在70以上。因而对幼儿园、中小学的教育有刻骨的感悟。
在城市里,幼儿园、小学四五年级前是需要接送的,这么多年真的没有看到不需要接送的孩子,毕竟交通路况太不安全,老师也不允许不接送。因为上面说到的晚婚晚育原因,要命的是我在家中还是老五,父母亲年纪已经很大了,而且是南方农村的,不会讲普通话,在北京几乎无法和人交流。他们硬着头皮帮我带了三年的老大,非常费劲,和邻居孩子都没法交流,毕竟年龄放在那。他们回去老家,觉得那里才是安身立命的地方。
后来,二胎放开,近40岁时要了第二个孩子。
这几年的城市化,大多数人都离开了自己的家乡,买房和月供成了最大的支出。老大因为没人帮忙带,会说话就送到了幼儿园,年龄太小,公立幼儿园不让进,只好送到私利幼儿园,每个月需要支出学费3200元(最简陋普通的幼儿园),饭费1200元。老大10月份出生,因而幼儿园上了五年,这五年真的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至于各种兴趣班是不敢想。
后来老二出生,还是因为没有老人帮忙的原因,夫妻俩只好轮着照看孩子,好不容易熬到上幼儿园,费用同样不低,唯一觉得好一点的是,老大终于上小学了,每个人月只需要交付300元的饭费和一点书本费,学费总算不再需要每个月流血了。
在这几年接送孩子中,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北京接送孩子的80%以上是父母亲,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接送的特别少,且以母亲占比最多。比如老大班上38人,由长辈接送的偶尔会有一两个,常年由父亲接送的8个,有三四个父母轮着接送,其他的都是母亲接送。
老二上幼儿园,由长辈接送的稍微多几个,毕竟幼儿园中像我这样大年纪的孩子父母亲很少了,爷爷辈还比较年轻,可以帮忙接送,但比例同样很小。我每次接送都会数一下有几个是年纪比我大的,一般来说,年纪比我大的是长我一辈的,年纪比我小的是幼儿父母。统计了多次以后发现,幼儿园中由爷爷辈接送的一个班级25人,也就那么三四个而已。其他的不是爸爸接送就是妈妈接送。
后来和小朋友的父母熟悉了,也会问一些家庭情况,发现这些人基本上是全职在照看孩子,孩子上学后,想去找工作,才发现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有很多制约因素,比如说业务生疏了,但最为重要的是时间没法协调。北京通勤时间很长,上下班2个小时很正常。孩子入园时间是固定的,尤其疫情期间,都是分班进出,只有五分钟时间,放学时间也是固定的,稍微可以延长一会儿。无形中限定了上下班时间。
幼儿园好一点,基本上都在下午4点半以后放学,而小学放学时间则是下午三点半到四点半之间,大多数时候是三点半。试问,这样的时间节点,接送孩子的父母亲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谁家的单位能够让你这么自由,想走就走,想来就来?
综合来看,孩子在教育阶段,对家庭来说最为困难的时期是幼儿及小学阶段,这个时候的年轻人刚成家不久,财富积累不多,且需要各种开支,工作强度也比较大,负担是比较重的,尤其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有人接送,需要专门空出一个劳动力,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家庭负担。毕竟,可以啃老的家庭占比不多。
到了孩子初中毕业以后,因小学初中属于义务教育,支出不是很大,一般的家庭已经有一些积累了,如果孩子继续学习或深造,压力不会很大。况且父母亲可以同时参加工作,且年龄不算太大,完全可以胜任各种工作。
至于很多人说初中毕业孩子还小,这完全是推卸责任。十五六岁的孩子,在以前早就结婚了,现在虽说不让结婚,其思想和对社会的认识也完全可以适应社会。
当前,要求升入高中的比例是50%,其他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在高中阶段才会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才会开始发力,让50%的孩子参加职业教育太不合理,甚至抹杀特长和天性,毁灭天才。
初中阶段看不出孩子的特长,我觉得这就是家长推卸责任。包括幼儿园三年,都已经学习教育了12年,天天在一起,他是什么人多少有点了解了吧?最少知道教育的重要性吧!要不是家庭的失职,就是孩子确实不是上学的料,又何必再浪费3年高中呢?
其实合理的社会分工是完全必要的,看到书都头大的为何不可以让他尝试其他行业?现代社会行业太多了,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需要大学毕业,也不是只有大学毕业才能有出息,为国做贡献或赚大钱。很多大学毕业的成为书呆子,自己都养不活自己,而且还有不少名牌大学的,媒体也有不少报道。古人都知道行行出状元,今天的职业选择更多,没有必要非得上大学。个人觉得大学教育是研究型教育,没有必要人人参与,大多数人还是需要从事实业的。如果将职业教育尽早对适龄学生开放,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比人人都上大学对社会有利得多。
我国是大国,有种类齐全的行业,需要各色职业,各种职业都能发光发热,自己喜欢或者能创造价值的就是好职业。
本人上学的时候就很讨厌做实验,尤其是听到医学院的人做人体解剖,心理就发毛,有次舍友有个医学院的同学给他写了一封信,打开一看,里头夹着一块人皮。宿舍里有好多人几天都睡不着觉。让这些同学去学医学,估计很难学好,最少很不乐意。
十二年义务教育是好的提议,但这多出来的三年与其放在初中毕业后,不如考虑大多数家庭的实际情况,将这三年放在幼儿教育阶段,增加幼儿投入,减少年轻家庭的人力和财力支出,让年轻的家长投入社会,创造的价值应该会更大。而初中以后的教育,经过幼儿小学初中十多年的洗礼,已经多少知道一些社会规律,在很大程度上知道自己特长个性,再让每个人都读高中,是对有限教育资源的浪费,是对人力资源的浪费,也是对大多数家庭的不负责任。
目前,之所以出现生育率急剧下降,原因虽然有多方面,但生孩子的成本,尤其是教育成本是最主要的原因。父母在年纪轻轻时放弃自己的爱好和职业,从事看似没什么前途的看孩子、接送孩子,对大多数人都是难以接受的。减少年轻人养育孩子的负担和顾虑,才是促进生育和教育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