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寄语“中国阅读三十人论坛”
家校合力,让孩子爱上阅读
大家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但许多家长不知道如何引导孩子阅读,导致孩子讨厌阅读,那么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呢?学校和家长又该如何配合呢?让我们听听王林老师是怎么说的吧~
为什么要让孩子爱上阅读
1
阅读是基础,是学习能力的核心
观点源自美国《成为阅读大国》的报告,它研究了孩子阅读与成绩的关系后,得出结论:学校的每一项课程都依赖于阅读的基础,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而小学三年级是阅读的关键期。在小学三年级之前,孩子应该养成基本阅读习惯和阅读的兴趣。
一些老师说“孩子在学校学语文不就是在做阅读么?”但是语文教材的学习不能代替整个儿童阅读,一本语文教材最多30篇课文,也就七八万字,这些字是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学期的阅读的。所以家长和老师应该多鼓励孩子看课外书。
2
阅读能帮助孩子应对多变的世界
研究表明,与过去千百年稳定的知识结构不同,现在人类的知识总量,每两年就会翻一番,未来孩子要面对非常丰富复杂的社会。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孩子终身学习的能力,会成为每个人最大的保险。只有通过阅读,才能打破课堂教育限制,也才有终身学习的可能。一个善于阅读的人,无论是在知识的储备、智力的发展、新知识的摄取上都会高人一等。
而阅读也是让一个孩子成才的最低成本的方式。美国有过这样一个调查“早期阅读教育投入1美元,成人的培训费用将减少7美元”他们以1:7的比例,说明早期阅读教育的重要性。
3
阅读对个人/学校/国家有全方位的影响
朱永新老师曾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国家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全民的阅读水平,一所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这四句话概括了,阅读对个人、学校、城市甚至是国家的巨大作用。
儿童阅读的问题,是一个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管理者协作来完成。那么在这件事情上,家庭和学校该如何分工?
改革学校的语文课程
孩子每天回来,都会被要求背课文、抄生字,许多人都质疑这是不是阅读呢?我认为:孩子识字、写字、朗读课文也是阅读的一部分,但这种阅读是不完整的。
我认为完整的儿童阅读应该包括4个层面:
课文阅读:摆脱文盲状态的基础阅读
群文阅读:在一组文章的阅读和比较中发展新的观点
整本书的阅读:有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主题书的阅读:偏好某一个题材或者某一个作家的书
现在学校的教学,过分着重于语文教材的学习,即使有一些老师会鼓励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却缺乏有效的指导,没有教读什么书,用什么方法来读?那么学校的阅读课程该如何改革呢?我的建议是,先做减法再做加法,去思考我们所做的环节中哪些是真正对孩子阅读有帮助的,从而减去那些没有必要的环节。
减法
去掉繁琐的课文分析,去掉枯燥无意的语文作业,去掉对课文人文内涵的过度挖掘,这些语文活动所占的时间太多,使孩子失去的自由阅读和表达的时间。
加法
加入与教材主题相关的文章,加入不同体裁、不同题材的整本童书,加入在生活中常用的阅读策略、加入更加灵活有效的教学活动。
希望老师们,多阅读、多思考,通过对儿童文学的阅读,找到与孩子对话的词汇,通水开阔思路,改革课程,不要把眼光仅仅放在课文的教学上。
鼓励家庭中的亲子阅读
家庭是发展孩子语言能力的重要场所,特别是在学龄前。
曾经有过这样的调查,中产阶级家庭,孩子在进入小学时,已经有1000-1700个小时的的故事朗读经验;而低收入家庭,平均只有25个小时的故事听读经验,所以孩子的阅读基础在学龄前就已经定下来,对家长来说,最重要是陪着孩子一起阅读。
正如我常说的,阅读是填平由家庭带来的儿童语言差异的唯一方式。
亲子阅读是沟通情感的重要方式。在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跟孩子讲话都是命令式、祈使式的句子,词汇的使用非常简单,而当我们打开书,与孩子一起阅读的时候,我们会更温柔、词汇的使用更丰富,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也能增加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所以请家长每天抽出至少15分钟的时间,来跟孩子分享一本书。
采用多样的阅读形式
1
大声朗读
每天10-15分钟,大声朗读图书给孩子听。而在朗读中也要注意技巧与方法。
朗读前
呈现书的封面,探讨封面的插图,鼓励孩子预测书中的内容,也可以向孩子介绍故事的主角、情境或者主题。
朗读中
鼓励孩子在听故事的时候及时反映、反馈并评论,鼓励孩子预测即将发生的故事,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提问,看孩子对书的理解;当孩子一脸茫然的时候,家长就要换种方式来讲述或者换一本书。
朗读后
与孩子一起回顾故事内容,角色、情境、情节、问题及解决方法,也鼓励孩子对书的感受和想法,协助孩子孩子将故事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做联结,有时候也可以配合故事内容做一些延伸的活动。
2
持续默读
孩子每天独立阅读10-15分钟,让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读物,家长不要干涉。家长可以陪伴孩子阅读,但不要给太多方法上的指引。
最重要的是不要让孩子摘抄好词佳句和写读后感,我常说,这两者是让孩子讨厌阅读最重要的原因。
而且阅读不一定是正襟危坐在书桌前看的,要允许孩子用最舒服的方式来看书。
3
讲故事
与大声朗读不同,讲故事是表演性的方式。一般手上是没有书的,而是借助布偶、玩具、游戏等来讲故事,需要更多的肢体和声音的表现。
4
班级读书会
师生共同读完一本书之后,老师用1到2节课的时间,与学生一起聊聊书。如何和孩子聊书呢?我推荐一本书《说来听听》。
记住,我们不是去教孩子,而是用轻松的聊天的方式去聊。
· 家长的误区 ·
和孩子分享图画书的时候,许多家长翻的太快,孩子跟不上这个节奏。因为图画书文字一般都比较短,很多家长念完文字就翻到下一页,而没有给孩子留足够的时间观察画面。
所以希望家长要观察孩子的阅读节奏,尽量多停留一下,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来观察画面以及其中的细节。
如何帮助孩子选择优质的童书?
许多家长都是凭自己的感觉来给孩子推荐书,这样往往是不合适的。比如说在二年级就希望孩子看四大名著或者世界名著,但这些都不适合小学生。
1
一定要适合儿童的年龄
每个年龄段有适合每个年龄段的图书,所以还是要进行分级阅读,选择与孩子认知发展、审美心理相符合的图书。
2
买书时,种类要多种多样
说到阅读,很多家长第一反应就是“少儿文学作品”,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书籍,比如:科普作品、人文作品、知识类的读物,小时候还可以选择玩具书、立体书、翻翻书等。
3
把握童书的品质,选择经典的作品
阅读过程中,最值钱不是书架,而是孩子的时间,在孩子有限的阅读时间中,如果没有读到最好的书,是极大的浪费。
美国作家安妮塔·西尔维的《给孩子100本最棒的书》,是她阅读了12万本图书后,选出了最适合孩子的100本,家长们可以参考一下。
“阅读非常的重要,但并不是孩子生活的全部,我们不要把这件事情神圣化,这件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我们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我们只要稍加努力,多多关注,孩子爱上阅读是迟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