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壤,是古代神话传说中能够自行生长、永不减耗的土壤。现在人们经常提到“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意指教育是伴随人一生而一直存在着的。可以说,良好的教育是栽培幸福人生的息壤。
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即按照一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社会化活动;广义的教育则泛指一切可以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的活动。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毫无疑问,陈艺之和董舒民夫妇在家庭教育方面对许多人来说都是具有启迪意义的。
陈浩辰是陈艺之和董舒民的儿子,下面是他的简历:
陈浩辰,1993年出生,6岁在父母和外祖母的指导下在家自学小学初中高中课程。15岁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至2014年期间先后在哈工大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硕士毕业后申请美国读博,同时被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州立大学等6所著名大学录取,最后选择了杨振宁执教37年的石溪大学。2014年以后在美国石溪大学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全额奖学金)。本硕期间曾获得ACM ICPC亚洲赛金牌,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曾在腾讯、two sigma、谷歌等互联网及金融公司实习。目前,陈浩辰已取得博士学位,现就职于facebook公司。
从功利主义角度出发,孩子这份非同一般的履历就足以让许多家长艳羡:“这么优秀的孩子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呀?”培养陈浩辰健康成长起来的息壤就是他所受到的那种不走寻常路的家庭教育。
陈浩辰6岁以前一直生活在外祖父外祖母家。他的外祖父是一位领导干部,平日里常常读书看报。外祖母是一位数学教师,除了喜欢读读史书外,就醉心于做数学题,即便是现在,老人家已年近九旬了,也仍然每天研习数学题。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陈浩辰自幼就极爱读书,因为在他眼里,读书就是家人的生活常态。身教胜于言传。
陈浩辰3岁时有一天捧起一本书坐在一边念念有词,读了半个来小时的书。家人都很好奇——他也不识字呀,怎么会读书了呢?凑近一看,他是把书倒着拿的,还在那儿煞有介事地读呢。这件事提醒了陈浩辰父母,可以教孩子识字了。通过一年多的学习,陈浩辰识记了大量字词,五六岁时就能背诵20余篇文言文和200多首诗词了。
识字,为陈浩辰早早地打开了通往知识殿堂的大门。
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陈浩辰几乎没怎么在学校呆过,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自学。中小学阶段需要学习掌握的知识总量其实并不多,离开学校,让陈浩辰得到了更加充裕更加自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这期间,母亲董舒民时时陪伴在孩子身边,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一项一项完成学习任务。陈浩辰的学业基本上是在母亲的指导和自学中完成的,他的自学能力很强。
陈浩辰的学习生活是自由的轻松的,学习的有效性也得到了很好的保障。在较好地完成了中小学文化课学习任务之余,陈浩辰还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了围棋和二胡,培养了自己的特长,并且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母亲董舒民在陈浩辰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她与家人们一起作出了让孩子在家学习的决定,是很有见识和魄力的。她个人也经常研读与教育有关的各类文章和书籍。父亲陈艺之很注重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他经常带着孩子四处旅行游走八方,开拓孩子视野。比之于学习成绩,陈浩辰的父母更加关注孩子坚毅品格的塑造培养。在孩子叛逆期,他的父母对他善加引导。陈浩辰学习的自律性很强、专注度很高,一半是天生,一半也是后天逐渐培养训练出来的。这些非智力因素为他日后成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陈浩辰并非是高分低能的孩子。在大学深造期间,他所表现出来的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温文尔雅的品行以及高尚健全的人格,就已然打破了许多人不必要的担心与猜测。现在陈浩辰已经工作了,走出校门,步入社会。能够自立于世,并且在可以想见的未来去拥抱幸福的生活,这不正是家长们对孩子最好的期望吗?
可以说,是良好的家庭教育,为陈浩辰的幸福人生注入了生生不息的清泉。
教育孩子本就是父母的天职。现代学校教育体制实质上是家庭教育在现代社会化功能性分工条件下的延伸与代偿。让孩子回归家庭教育,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更需要家长的远见卓识以及更多的爱与付出。家庭、学校、社会都是提供教育资源的地方,教育的根本目标归根结底还是人的自我完善、自我成长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陈浩辰的成长经历为更多的青少年提供了可行的范例。学业成功、事业成功都是幸福,但幸福又不完全是这些。幸福的内涵比成功更丰富。一切良好的教育都是可让福至心灵的教育。(公益记者 常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