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社会,“鄙视链”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病。在全国不同高校之间,“鄙视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你知道吗?同校之间也存在“鄙视链”,这却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高考后能够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凤毛麟角,清北生鄙视其他高校的学生,还可以理解。但是,在清北校园内,也存在让人难以认同的“鄙视链”。尤其是本科生瞧不起研究生,可能会让人觉得无法想象。
辛辛苦苦考上名牌大学研究生,却没能换来同校学生的认可
李华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考上了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在李华的家乡,这绝对是值得庆祝的事情。李华的宗族里,也特意为他办了流水席,以示庆贺。这让李华有了一种深深的自豪感,对未来的人生也充满了期待。
进入清华校园后,李华开始了自己的读研生活。但他并不开心,情绪反而变得低落了起来。
原来,在清华校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本科不是清华生,那就不算清华人。”李华也遭遇了歧视,让他开始质疑自己的考研选择。
其实,很多考上清华大学研究生的学生,由于本科不是在清华大学毕业,也会遭受歧视,却不得不接受身处“鄙视链”终端的无奈。
由此可见,“鄙视链”不仅存在于各个高校之间,也会存在于同一所高校内。只要处于不同的层次,“鄙视链”就会无时无刻不在。但无论在哪个层次,“鄙视链”的本质却不会改变。
同一院校会存在“鄙视链”,似乎也就不难理解了。只是没有处于“鄙视链”两端的体验,对于这种“鄙视链”现象,就会感觉不可思议。
但现实社会就是如此,总有一些人自我感觉良好,瞧不起别人,也总有人会处于不同“鄙视链”的两端。
同校之间也存在“鄙视链”,本科生瞧不上研究生,理由让人信服
▼ 高考生鄙视考研生
考研报考的院校,通常以清华、北大等名校为主。在这些顶尖学府本科毕业的研究生,高考时就已经经历了激烈的竞争,才升入期望中的名校和专业,毕业后又被保送或考上同一院校的研究生,他们自身就充满了优越感,就会鄙视其他院校考上的研究生。
即使是通过自己的实力考上名校研究生,可能也会处于“鄙视链”的末端,深受“鄙视链”的困扰。
但考研并不容易,既然升入名校,开始了读研生活,就要学会调整心态,把握机会,投入到学习和钻研中去,不要被虚无的“鄙视链”阻挡了前进的脚步。
▼ 保送生鄙视高考生
每年的高考季,总有一些特别优秀的高中生或者特殊身份的人,会享有保送名校的资格,不用参加高考,可以直接就读名校。
特别是成绩优秀、天赋高的高中生,被保送上名校后,往往会有一种深深的优越感,看不起通过高考考上的学生。即使同一班级同一学历,保送生这种骨子里的“鄙视”也无法抹除。
▼ 专业对专业的鄙视
各个高校都设置有不同的专业,每个学生报考的专业各有不同。那么,在“鄙视链”的两端,也会存在专业对专业的“鄙视”。一些理科专业的大学生,将来会走考研、读博的路线,重在学术研究,会有一种学术精神。
理科大学生往往会看不起一些热门专业的大学生,觉得热门专业的大学生过于世俗,一心钻到“钱眼”里了。
因为热门专业的学生可能还未毕业,就已经签好了就业单位。同样,热门专业的大学生也会“鄙视”理科大学生,觉得他们过于古板,不懂得变通,把自己看得太高了。
▼ 最受鄙视的在职研究生
“鄙视链”的最终端,还有最不受欢迎的在职研究生。在职研究生都有自己的工作,或者在事业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基本上一边工作,一边拿在职研究生的学历,用在学习上的时间非常少。
这类学生重视学历,而不看重学习,拿了研究生学历,等同于是花了不菲的学费换来的学历,自然就会备受“鄙视”。
一般来说,“鄙视链”是以第三视角存在,比如不同高校之间存在的“鄙视链”,往往容易让人理解。
毕竟,每个高校的名气不同,考上名校所具备的实力也不一样,存在“鄙视链”也情有可原。但同一高校之间,却存在不同层次的“鄙视链”,确实让人难以想象,但理由却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