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公立学校,学区房动辄大几百万上千万,好的私立学校,学费一年十几二十万。让孩子上“好”学校对普通百姓来说是不小的负担。
但依然有很多普通人,集全家之力甚至负债累累买学区房,节衣缩食供孩子上私立学校。砸锅卖铁供孩子上“好”学校,对孩子真的好吗?
强行挤进“好”学校,肉眼可见的弊端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里,巧艺是个父母砸锅卖铁供她上私立学校的女孩。巧艺家境一般,父母没上过大学,爸爸是保险经理,每天辛苦奔波,46岁的脸上满是疲累。
巧艺妈妈能找到的工作待遇很低,还比不上去外婆的茶园帮忙。所以妈妈带着弟弟,在外婆的茶园帮忙,巧艺跟爸爸在城里生活。
巧艺的成绩不错,但巧艺经常说,她在私立学校有一种格格不入的压力,她跟她的同学,就像两个世界的人。
在同学眼里,巧艺喜欢做手工,经常做精致的卡片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同学。可只有巧艺自己知道,她根本不喜欢做手工。巧艺过生日,同学送她昂贵的名牌手帕,她没有钱回赠同学,只能多花费心意,买便宜的手工材料,耗费大把大把时间,做充满爱心的卡片给同学。
她最好朋友的妈妈给学校捐了30万,老师在课堂上表扬她的好朋友。她也想让爸爸给学校捐钱,哪怕捐3万5万,爸爸斥责她不知好歹。了解到家里的经济情况,她也觉得自己过分,昂贵的学费已经让父母不堪重负,她居然还提这么过分的要求。
对巧艺来说,穿有设计感的制服,接受比以往更好的教育,是很多人羡慕的。但她感觉到“格格不入”的压力,也是客观存在的,这是强行挤入“好”学校的压力。
为什么要强行挤进“好”学校?
父母倾尽全力,强行让孩子挤进好学校,是为了什么?在旁人眼里,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可事实果真如此吗?
巧艺妈妈说,巧艺六年级拿回家一张英语试卷,有的题目巧艺不会做向她求助,但她也不会做。她让巧艺去学校问老师,巧艺说,老师不喜欢被占用下课的时间。
巧艺妈妈不敢向学校反应,担心会让巧艺被区别对待。但她暗下决心,中学让巧艺转入私立学校,因为她听说私立学校的老师比较积极,教学方式活泼,还在乎家长的感受。
所以,巧艺从中学开始,就上了这所私立学校。巧艺妈妈说,“我只在乎一件事,我想给他们我觉得最好的事物。巧艺现在可能不满,但多年之后她回头看,说不定会有不一样的想法。”
把孩子送进“好”学校的父母,都跟巧艺妈妈一样的想法。她们爱孩子,想给孩子更好的教育环境。即使脸上深凿着劳碌的风霜,眼中依然闪着熠熠光芒,为子女奔波,她们从不嫌累。
我有个同学以“抠门”著称。她抠门到什么程度呢?大夏天的她宁愿多等半小时,也不坐有空调的公交车,因为有空调的公交车贵1块钱;宁愿多走1公里的路,也不把车停在收费停车场。但就这样一个“抠门”的人,把孩子送进十几万学费的私立,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毫不手软。
让孩子上更好的学校,不排除存在攀比现象,比如别人家的孩子能上,咱家也能。但归根结底,父母都是想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让孩子不走父母走过的弯路,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但进了好学校,父母就能高枕无忧了吗?
挤进“好”学校,也不能高枕无忧
把孩子送进“好”学校,父母也不能高枕无忧,仍然要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及时排解孩子的压力。
巧艺妈妈很忙,她还是能敏锐地发现巧艺的异常。巧艺有段时间经常对妈妈发脾气,妈妈跟家庭教师了解巧艺的动态,她知道了巧艺的担忧。
原来巧艺无意中撞到白天在家穿睡衣的爸爸,她又从门卫那知道爸爸的车好几天没动过,她猜测爸爸失业了,所以情绪不稳定。
巧艺妈妈解决了巧艺的后顾之忧,她也察觉到丈夫可能失业了,但她在茶园帮忙有一些积蓄,家里的生活开销不会有问题,她也可以撑起这个家。
父母要对孩子报合理的期望,不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
在学校里,孩子已经能体会到压力了,就像巧艺体会到的“格格不入”的压力,父母要对孩子报合理的期望,不要把自己的压力也施加给孩子。
孩子在慢慢长大,他明白好好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有更好的出路。他也有一颗上进的心。为人父母,应该做的是尽力给孩子提供好的学习环境,期待孩子学业有成,但不能强求。
就像巧艺,在压力中她也在逐渐调整,做出了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就读私立中学的她,早早就给自己定了考公立大学的目标,因为学费便宜。
最终她考上排名靠前的公立大学,妈妈很开心,她从没想过他们家的人可以念这么好的学校。
要不要砸锅卖铁把孩子送进“好”学校?人生中每个选择是否正确,都没办法衡量,因为选择一种,就意味着放弃另一种,不同的路,完全没有可比性。
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最好。做出选择,为好目标努力,勇敢承担选择的后果,这就是积极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