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学时,似乎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心肝宝贝,但是上了初中,为什么不少孩子和父母的关系越来越糟,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差?
我们不妨来还原一下学习压力不断增大,亲子关系走下坡路的真实过程:
进入初中后,会有分班考试,然后开第一次入学家长会。家长情绪有起伏,但尚且平稳。
期中考试后,参加第一次可以领到孩子成绩小条的家长会。和小学截然不同,家长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成绩天差地别。
从分班考试到第一次期中考试,原先对孩子期待值较高的家长,看到孩子成绩和排名不佳,开始郁闷焦虑,和孩子的冲突也不断升级。
初一下学期,部分学生的成绩继续滑落。家长会后会留几个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家长。
到了初二第一次月考后,成绩和排名会发生一次幅度较大的变动。
初二上期中考试后,学生的成绩名次基本就保持不变了。
初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后,成绩排名更趋平稳,好得更好,差得更差。对孩子成绩不满意的家长,言语之间会流露出来,部分家庭会冲突不断。
到了初三,有的家长会没收孩子的手机,有的会把网络掐断,有的会把孩子送去补习,亲子关系空前紧张。
到了初三下学期,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已经起不到任何实质性的帮助,但是学校仍然会给学生和家长施压。
在极度压迫的环境里,少数孩子实现逆袭,皆大欢喜,但高中一旦松懈,就会被打回原形;大多数孩子对家长的压力或麻木,或反抗。
直到中考结束,家庭噩梦终于告一段落。
孩子不可预知的初中三年,真的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
如何破解困局?
一是向老师寻求帮助,二是家长提高与孩子的沟通效果。
01
和老师关系不错
优先向老师寻求帮助
初中和老师关系和谐,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即便当下成绩中等,也很可能在最后关头,成为一匹黑马。
因为一天大半的学习时间还是在学校,初中老师也会把知识反复讲解。
与老师关系良好,上课就会和老师保持互动,听课也会更加认真,考试后找到老师面批试卷,往往更能收到奇效。
反之,青春期的孩子厌恶老师,很可能跟老师对着干,从不听课,不交作业开始。但是到最后,受伤害的不是老师,而是学生自己。
所以如果孩子成绩中等,但没有抱怨过老师,那么家长就要充满希望,鼓励孩子与老师多交流,多提问,而不要过于揪住现在的成绩不放。
▼小何同学分享:
我原来在初中时成绩中等,当时我给自己定位的是一般高中,或者是录取分数比较低的职校。
我是班里的卫生委员,班里的卫生评比一直不错,我和班主任的关系也很亲近,时不时还能开玩笑,耍个赖什么的。
有一天班主任在放学后把我留下来,很肯定地对我说:“我相信你一定能进重点中学。”
我当时一下子傻了:按照我这个成绩,怎么可能进重点中学呢?
但是班主任花了将近两小时,和我一起分析现在的学习状况,告诉我不足在哪里,优势在哪里。
他对我说:“这段时间,你只要努努力,把薄弱环节补上来,上重点中学肯定没问题。”
从那天起我信心倍增,觉得每天复习起来都充满动力。
我主动找到各个科目的老师请教不懂的问题,多做多练,多看多听。
模拟考我就进步了不少,中考时发挥正常,以470分的总分考入了一所不错的区重点高中。
▼小郑同学分享:
我的英语成绩一直提高不了,当时我作了个决定,放弃英语复习,把精力放在还比较在行的语文和数学上,以这两门成绩来拉动“总产量”。
但是后来被班主任注意到了,他告诉我:
放弃其中的一门其实就等于放弃了整场考试。因为有可能你放弃的那一门科目,多多用心的话,就会提高很多。
后来我抓紧了英语复习,把基础知识一一补上。结果中考成绩一出来,考得还不错,进入了高中。
02
和老师关系一般或者不好
先尽量改善关系
如果你的孩子和老师关系不好,甚至不受老师欢迎,那么此时家长再一味逼迫,只会让孩子的成绩越来越差,不喜欢去学校,和父母的关系也越来越僵。
要把重点放在培养他平和的心态上面,化解他的偏激观点,尽量找出他的特长,争取在一个地方取得超过其他同学的突破。
如果父母对于孩子的学习还抱有希望,那么只能一边真心地不断鼓励孩子,一边要么自己亲自辅导孩子,要么借助课外班的辅导老师。
当然,家长的首要任务是:
坐下来和孩子一起,给孩子不喜欢的老师找优点。给孩子树立新老师的形象,确立老师在孩子心中的正面地位。
并要让孩子知道,对不同风格的老师都要适应,你和老师的关系,很可能就是未来你和老板的关系。
和老师搞好关系,对今后的成长至关重要。
▼ 小方同学分享:
初中时,我曾经因为不喜欢政治老师而不喜欢上政治课。
那时候的评价标准太简单了,觉得讲课风趣幽默、和颜悦色、让人轻松的才是好老师。
现在想想,是自己当时对这门课下的功夫少,总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所以才“厌屋及乌”。
上大学之后发现,老师们讲的课更深奥,谁也没工夫手把手、条分缕析地教授每个学生。
有一次上微机原理课,老师说,今天回去用Protel把课上的电路模拟一下。
同学们都说,我们是这辈子第一次听说这个软件。
老师说:“这是电子工程人员必备的软件。”转身就走了。
没办法,我们回去在图书馆熬了3天终于把这个软件学会了。
一次数学课,老师让我们回去用MATLAB画一个三维的图形。
同学们都说没学过——这好像是数学系的一门必修课,老师只说了一句:“没学过?回去学呀!”
我们又是在图书馆耗了好几天,基本弄明白了。
所以,当你觉得有哪一科学得不太好时,一定不要埋怨老师,自己的努力才是成功的基石。
03
无法借力老师
父母先要避开四个亲子沟通的坑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优秀孩子是优质教育的成果,问题孩子是问题家庭的产物。
父母错误的沟通方式,有可能毁掉孩子的努力与潜力。
父母在于孩子日常闲聊时,一定要避开这四个坑。
第一个坑:敷衍倾听,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沟通,不只是闲聊这么简单。如果家长一边和孩子说话,一边做自己的事情,就等于没有沟通。
孩子需要的是“被听到”,而不是“被陪着”。
倾听孩子在于“用心”,而不是“用时”。
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只有父母用心了,才能理解孩子问题的成因,然后帮助解决问题。
第二个坑:耐心太差,没有控制好情绪。
孩子说了一个坏消息,家长立刻发脾气,对孩子又打又骂。
只看到孩子的差,看不到孩子的好,失去耐心的陪伴,会成为孩子成长中的“毒药”。
不要打击孩子,不要一味指责,不能高高在上,哪怕是自己的孩子,也要给予应有的尊重与信任。
真正的沟通,是和孩子做朋友。无论孩子说出的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都要鼓励孩子大胆说,自己做到。
尊重孩子,包容孩子,才能换来一个向我们敞开心扉的孩子。
第三个坑:回应太少,和孩子距离很远。
有些家长很敷衍,不管孩子说什么、问什么,一句“好的”、“知道了”就应付过去了。
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参与度过低,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和孩子沟通时,一定要注意措辞和态度,讲明道理,切忌发火、给孩子贴标签。
有些道理我们都懂,但孩子未必就懂,所以要花更多的耐心来教育孩子。
第四个坑:说教太多,会使孩子产生厌恶。
说教并非教育,只是一种发泄,一场不负责任的指责。
父母总是说教,就是站在了孩子的对立面。当父母用权威武装自己的时候,孩子就会用情绪保护自己。
父母陪伴孩子的过程,就是给孩子做好榜样的过程。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最优秀的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话术和技巧,努力跟上孩子的步伐,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04
无精力沟通
父母起码要做到这样闲聊
从小学到初中,对孩子来说是一个相对比较大的跨度,无论在学习习惯还是学习方法上,都需要有一个新的认识。
在这个转变中,家长的角色至关重要。无论家长平时有多忙,至少也要完成以下这3件事。
1. 和孩子坐下来,好好聊聊中学生活
家长可以回忆自己的初高中生活,好的坏的都可以说,这样可以拉近亲子关系。
而自己走的弯路和教训,也会让孩子意识到初高中学习的难度和重要性。
2. 和青春期的孩子搞好关系
孩子进入初中后,"不听话"是家常便饭。
如果孩子拒绝沟通,家长可以试试别的方法。
曾经,一个男孩和爸爸互动的小纸条感动了全网。
爸爸是高中班主任,工作非常忙,每天早出晚归,能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
于是,儿子把想跟爸爸说的话都写在纸条上,然后贴在门口或茶几上,纸条上既有他的心里话,也有他想问的数学题。
爸爸看到,就会在纸条上写下回复,父子两人虽不能“朝夕相处”,却可以“纸条传情”。
小小的纸条,承载了父子的肺腑之言,也记录了孩子的成长历程。
3. 帮助孩子确立中高考目标
提早规划升学路线,确立中高考目标,有助于提高孩子学习的内驱力。
可以先大概定一个大目标,然后结合当下的学情,不断订立小目标,甚至与单科多做对一个选择题,也是一个目标。
和自己作比较,每次进步一点点,三年之后就会是天壤之别。
来源|网络
整理|学习控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LA BLA TIME
( 互 · 动 · 时 · 间 )
及时了解孩子困难
帮助孩子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