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阿蒙】
教育家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半个多世纪前,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教师们在战火纷飞的敌后战场就已经付出实践,最终取得了成功。
1958年10月17日,毛主席在天津干部俱乐部召开会议时说:“要训练保育员、小学教员,对待别人的孩子要同自己的孩子一样,要了解孩子们的心理。母亲就了解孩子,她打过、骂过、看过,了解他们。保育员对那么多孩子,全了解吗?我看是一个问题。……”
31日,他在石家庄又提到,“保育员要像母亲那样关心孩子,你们有没有人管这个事情?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对孩子一哭一闹就打不好,要叫小孩子吃的好,穿的好,玩的好,睡的好,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成都会议批评教育界全面照搬苏联现象时,他又说:“五分制,小学五年一贯制等,甚至不考虑解放区的教育经验。”
晋察冀边区的老师们在长期的教学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最终探寻到了一条引导边区儿童前进的道路。
在教学中强调老师与儿童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一些教师受封建教育影响,爱体罚学生,边区教育处号召“实行民主教育,废除体罚”。有的老师认为“不打不成才”,偷偷的对儿童体罚或罚站等精神刺激,边区则鼓励儿童组织起来争取自己的权力。
张家口解放后,某校七小一年级教师,先后打过20多个学生。经学生开会讨论后决定,开批评会与老师说理。会场上有的说:“老师拿戒尺打过我!”有的说:“八路军来了,他还打人。”学生们一致要求他改正。老师理屈词穷,接受了大家的意见。学生们满意了,不过开始几天学生不守规矩。经过一次纪律突击周和检讨会,纪律恢复了。学生们见老师作风转变了,也开始尊敬老师。老师感动地说:“学生比我进步的还快。真的,不打也能办事了。”学生们骄傲的说:“今天的老师进步了,已不是过去的老师了。”
边区抗联妇女部长李宝光和阜平县朱家营小学模范女教师李翠珍亲切交谈, 鼓励她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在教学中,老师还会采取启发、说服、暗示、诱导等方式教育学生。冀中定唐县学生问:“抗战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减租减息?”老师反问:“饿着肚子,你怎么查路条?抓汉奸?”通过这样的回应,老师宣传了党的政策,还用实际生活经验教育了儿童。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经常总结自己在工作上有何缺点、错误,以便更好地进行教育工作。平定山北村小学有个念四年级的学生叫王四十八,12岁。性子又直又硬,经常调皮,越批评越闹得厉害,有时消极怠工故意不守纪律,不学习。期末考试时连60分都不够。老师杜文林单独找他聊天的时候发现他并不是愚笨的孩子,便问他:“为什么不好好学习?”王四十八回答:“同学们欺负我,干部们看不起我,我又心笨,一个哪能比一个呀。”
刚开始,杜文林老师没有用心考虑王四十八的话,采取压制的办法,他说什么也不听,一连批评他两次。批评他之后又表扬了其他小干部,这一来王四十八情绪更低了,调皮也就更厉害了。
杜文林老师一看这个办法行不通,下工夫研究他的心理,仔细观察他和同学们一块儿生活的情形。发现了这样几个问题,王四十八属于“顺毛驴”,夸奖他什么都好办,越批评越故意调皮,班级干部还常常刺激他;他对班级选举小模范有意见,有的班干部条件不够这也让他感觉不公平,也是他调皮的重要原因。
劳动英雄韩凤芩兼任本村的小学校长,教小学生们学习拥军公约。
于是,杜文林老师经常找他谈心,打消他的抵触心理。慢慢地,王四十八能和老师说心里话了,他跟老师说:“人家是英雄干部,不好也是好,我坏了,有点儿错就是调皮。”
遣将不如激将,杜文林老师故意说:“你这个脾气不大好,改即便一时改了也怕不能经常。”王四十八非常不服气地说:“将来我不光不调皮,还愿意和班干部挑战。不过我怕他们没了我的成绩,请老师给我当裁判。”杜文林老师对他的话还是有些怀疑,就说“好!看你今后怎么办吧。要真的改好了,咱们再挑战。”
王四十八真的转变了,人不嬉皮笑脸、不吵架了,上课也认真听讲了。杜文林老师看到这情形便鼓励他在周会和班干部们挑战,具体提出了挑战的条件,老师当裁判。王四十八的情绪比过去更饱满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早到校22次,上课用心听讲,开会时积极发言。回家还能帮助家里下地干农活。期末考试的时候竟然考了全班第二名,在班会上公布的时候,不仅同学们感到惊奇,就连杜老师也感到惊奇。
边区老师们发现儿童偷懒或调皮的地方,仔细研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绝不给学生随便扣“懒”、“调皮”的帽子。绝不任意打击、冷嘲,刺激儿童幼小的心灵。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要使儿童明白道理,服从道理自觉的遵守纪律,就必须使儿童敢于在老师面前大胆说出心里话,这就要求老师做抛开“师道尊严”的架子,做学生的“朋友”。
人是社会性动物,成长过程中的家庭环境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边区老师经常家访从而得知儿童的家庭对他们缺点有何影响,然后给儿童说服、劝导与鼓励。灵丘大高石的儿童刘向荣就是在老师循循善诱之后转变的。
1940年边区纪念“四四”儿童节大会给三个模范儿童颁奖
刘向荣十三四岁就敢黑天半夜出去,不怕黑、不怕冷。满山坡乱窜,有时偷藏在人家地窖里,一两天不出来,饿了就吃地窖里的山药、玉米。常常人家下窖取东西,被他吓了一大跳。
他还趁着隔壁邻居或村里主人不在家,偷人家的干粮,换豆腐吃。有时家里叫他去打柴,就用偷来的钱买别人孩子的。他爹要是打他,他就跑,一跑就三四天,他爹对小学教师藏全有说:
“我跟这个东西算一点办法也没了,他就是死了狼也不吃,鬼也不收。我向政府请求,几次要弄死他,免得他给我惹祸,得罪乡亲们。可是政府就不答应。”
藏老师家访时,通过向他家邻居和村干部了解到了刘向荣的家庭情况:娘死的早,家里很穷,丢下三个孩子没人照管。刘向荣爹是个愣头青,张口骂、伸手打,常常不给孩子饭吃。发脾气时,孩子不敢回家。村上的其他孩子也欺负这孩子,促使他养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
藏老师先把刘向荣哄到校里来,给他做饭、洗衣服,让他体会到老师的关爱,跟他聊天了解他的心理,指出他过去的调皮和过失,还举了一些好学生的事。他对刘向荣说:“你如果改掉过去的缺点,一样可以成为一个好学生。过去老师一定和你谈的少,不知道你心里的事儿,以后咱们多谈。”刘向荣跟老师说:“就是!老师说的一点儿不差。”
之后,藏老师经常找他谈心,待取得信任后,再进一步把学校的纪律和学习的事情,以及学习对他的好处告诉他。刘向荣满意地说:“以前如果这样跟我说,我早就不调皮了。”
藏老师注意发现他的优点,他打柴比其他孩子打的多,就鼓励他多打柴,卖了钱,托人在集上买些文具,用不完就给其他贫困的同学以此增加他和同学之间的友谊;让好学生去影响他,帮助他、带动他;在班会上动员他和别人挑战,提出具体能实现的目标。有一点点进步,就在课堂上表扬他。
慢慢地,刘向荣知道了自己的缺点,下决心转变,调皮、偷的毛病改正了。不但每天按时到校,还动员其他不去上学的儿童去学校接受教育。自己不吵嘴,不打架,还不让别人吵闹。回到家不用大人督促,自动去推碾子,割草,找野菜。
边区儿童照顾八路军伤员
他爹见他比过去懂事儿了,对他的态度也逐渐转变,就这样变为一个好学生。村里人说:“早先谁都说像刘向荣那样调皮,日后没好结果,非讨了饭不可。说改也真快,现在竟变的那么听说、听道了。”
边区老师还在教学中注意儿童自尊心的培养,他们发现:儿童自尊心越高,接受意见也最快;先表扬优点,激发儿童自尊心的养成,然后指出缺点使他们认识真理,改正错误。学生做错事不是单批评,相反,是多接近他,使学生感到别人看得起他,在培养自尊心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多奖励少批评。
定唐县大兴庄小学一年级12岁男生韩春台,非常顽皮,同学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捣蛋鬼”。从来不服从老师的管教,上课不听讲,常常和同学吵闹,说也不听,如果老师打他几下就跟老师吵架,问老师:“你是不是受八路军的领导,八路不许打人,谁让你打人了,跟我一起去见区长!”八路民主的作风都影响到了儿童,敢于为了不公而反抗,这种品质是八路教育的真正目的。
常风恩老师用了许多办法都不行,后来仔细观察这个学生,发现他特别聪明,能说会道,家里爹娘也说不过他。采用多奖励少批评的方法,“做的真好,像个小八路了。”边区儿童最喜欢老师说他们像八路,一听这话都把小胸脯挺的高高的。
韩春台聪明,在同学间有威信,虽然有些调皮但同学都爱听他指挥。于是,老师让他担任低年级班长(一个教室按照年龄有三四个班),当班长前特意单独把韩春台叫到身边对他说:“八路要领导群众,你现在是班干部,也要以身作则带领同学学习、劳动。”
韩春台没有辜负老师的信任,把这个班领导的特别好,老师不在的时候,他督促大家进行学习,放学领着同学们集体打扫学校院子;农忙的时候还帮助贫困学生家庭干农活,村里人都夸他是一个有办法的好学生。
边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动学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定塘西区东不落岗小学,支德胜老师班有一个女生脾气急、胆大、好胜心强、光爱听说她好不让说不好。一次支德胜老师出的算数题她不会做,就撅着嘴没好气儿了,大声说:“我算不上来,出这么难的题。”别人算上来,她便恼羞成怒的说:“我不当小组长了,谁算出来让谁当吧。”她在女生中的威信很高,女生们都信服她的话,有时就组织女生和男生对立以致课堂秩序没法维持。
支德胜才当老师不久,教育经验少。起初对她就是简单的批评但毫无效果,后来支老师想了这样一个办法——发动学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在课堂上及课外,支老师常常向儿童们说:“一个人要想进步必须要知道她自己的缺点、错误,但光知道不行,一定要改正。假如自己想不起自己的缺点,大家可以互相帮助提出来。不过人家提出缺点,以后千万不要仇视人家,要知道人家提出你的缺点是帮助你进步,为了你好。”
经过几天的宣传动员,支老师采取“迂回包抄”的方式,先向几个容易接受意见的学生提了他们的缺点,都说愿意改,一定改。儿童们有的还自动要求老师提意见。那个个性很强的女生在大家的影响下,也叫老师给她提意见,支老师诚恳的指出她的缺点后,告诉她:“你要把这些缺点改了,那可以争取一个模范学生了。”
这个女生很好胜,对于老师的意见,表示接受。支老师很注意方式、方法,每逢指出她的缺点的时候先提她的优点,不使她产生抵触心理,这样一来,缺点慢慢改正了,还成为了班长。学校又把这种办法推广到每个班级中的小组检讨会上去,大家善意地不断互相提意见,以达到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教学中注意儿童爱动特点,因地制宜地制作学生的文体用具进行教学,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1940年边区纪念“四四”儿童节大会上,儿童做射击表演。
完县一区西大悲小学的学生,下课时不是追就是吵,打架骂人不断发生,时常受到教师的处罚,这样便形成了“都怕老师”的现象。老师在时也不打架、也不骂人,见老师一走马上乱作一团;名一套、暗一套闹得老师顾东顾不了西,一时一刻离了也不行,老师工作上也受了很大的影响,什么事情都不能做。
儿童天性好动,边区老师想:要想不让他们乱打、乱闹,处乏批评不是治本的办法,只有设法在课外自由活动的时候组织他们做正当的游戏,这样他们也就不去打闹了。
半个多世纪前人民贫困,老师因陋就简让儿童在课外分组用红土捏成各种各样的棋子,如方的、三角的,在上面写上数字,下了课叫儿童用棋子做“略方”或“258”的游戏(晋察冀边区老师发明的儿童游戏,笔者也不清楚实际如何,还请知道的明示),还可以学识数。
才去的小同学让年岁大的女同学领着他们用棋子识数,还让一部分学生把小木棍折成一段一段的,一寸至两寸长,练习组字,这样一方面做了游戏,一方面又考验了学生,也可以辨析生字笔顺。
操场上设置简单的游戏器具,如跳高架、跳远坑,同学们下了课,有的跳高,有的跳远。开始时老师每堂下了课,谁玩什么,给同学们分配好,每天这样坚持下去,儿童们就养成了自觉性,再也用不着老师分配了,下了课都自动玩儿去了,以前的打架骂人追闹现象自然而然消失了。
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说:“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如果最后没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是不合格的。现在的孩子心理问题是比较多的,有的很小的孩子心理问题一大堆。”就此而言,如何更好地办教育?半个多世纪前晋察冀边区的教师们在教学中取得的经验在当代社会仍有现实意义。
(本文图自《巾帼英豪:抗日战争中的晋察冀妇女儿童摄影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