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
01
孩子差异的真正原因
1.同一个班级中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们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
很多家长平时对孩子不管不顾,考卷一出,成绩差了就大发雷霆,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表现。
2.当人们谈论两个孩子不同的时候,其实主要是指这两个孩子的家长有什么不同。
如果你发现你有一个有问题的小孩,不要寻找他的问题,先反过来,在自己身上寻找问题。如果你照相看到屏幕上有一些污点,先去看镜头上有没有污点。
3.同在一个班级,学习的内容是一样的。
每堂课都有老师的教学标准,孩子吸收快慢得看他自己,老师和家长不能揠苗助长。有的孩子理解力强、进步明显,有的孩子基础偏弱,得靠自身后天发力。
4.付出和回报永远是成正比的。
孩子是一朵娇艳的花,老师不能因为孩子能力弱提出放弃,家长也不能因为孩子小不懂事不管不顾。
当你觉得付出没有得到充分回报的时候,要这样想:如果我不做,孩子的潜能便不会进一步被发掘,也许下一次就会有惊喜,然后持之永恒,静待花开。
5.作为教育先行者,想让孩子爱上学习,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
老师如此,家长也是如此。
6.家长如果希望孩子成绩好,那就从今晚做起——和孩子一起,安静地打开一本书。
如果你不能要求自己在书桌前坐半个钟头,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从早到晚坚持五六个小时的艰苦学习呢?
7.阅读改变一生。
孩子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暂时无法克服的障碍也就越多,他就越应当阅读,从别人的故事中领会生活、学习要领。
8.给孩子刻意留白。
写文章、字画都讲究留白,教育孩子也要适时留白。静静地坐在孩子身边看他拿着身边的玩具、书籍自由任性玩耍,春天陪他赏花、捡枝条,夏天陪他淌水、玩泥巴,四季不停转,只要陪在他身边的始终是你就好。
9.孩子最终的道路由自己掌握。
你确定什么样的路才是孩子最好的人生道路?你知道他真正需要什么?老师是孩子教学的导师,家长则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可以指引,但是不能操控哦!
10.分数不能决定孩子发展方向。
一次考试分数的高低是偶然的,在孩子取得高分的时候不使他沾沾自喜,在孩子失利的时候教他勇敢面对,不对他提出过高要求,是否对孩子的生活、家庭教育负责任,这才影响了孩子发展的方向。
11.孩子取得优秀成绩,除了学校,有赖于家庭的培养。
学生取得优秀成绩所依赖的,除了天分,更多的是自控力、专注性和求知欲,这些素质,更多地有赖于家庭的培养。
12.比分数更重要的是身心健康,正直勤勉,面对困难具有独立战胜的勇气和能力。
13.多动富有攻击性的孩子,受伤的其实是自己。
富有攻击性的孩子,很容易成为人群中不受欢迎的孤独者。
当然,教师会竭尽全力,不让这种情况发生。作为家长,对此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家很任性。”这实在是家长自己应当深刻检讨的事情。现在的孩子,性格成型早。希望父母高度重视,及时扭转。否则,学校教育的效果只能被抵消。
14.对于教师而言,真正的志同道合者,存在于家长中。
有人说老师带的不是一个班,而是两个,一个是学生班,一个是家长班。
15.孩子的成绩是家长的能力。
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三分之一的家长积极行动,步步紧跟;三分之一的家长虎头蛇尾,勉强应付;三分之一的家长基本没有能力跟得上。而这,就是及格、良好、优秀拉开档次的主要原因。
16.能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孩子会很幸福。
孩子学习是艰辛的,这是一个爬坡过程,一旦上了路,对于您的家庭、对于教师,都是一件幸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然要竭尽全力引导、帮助他们,如果再能得到家长的帮助,那孩子将多么幸福。
17.当你的恐惧越多,你要求孩子就越多,因而你眼中孩子的问题也就越多。
通常孩子都是自由的心,他们像水一样流动,他们很难被掌控,这使越想抓住、越想驾驭、越想掌控的你,越抓不住,越驾驭不了,越掌控不住。
18.不要着急,不要攀比,不要企图一口吃胖,不要提出超越孩子接受能力的要求。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重要的是日不间断和兴致勃勃。只要他在读,只要他这周比上周进步就值得高兴,就应当鼓励。
19.一天一小步,一周一大步,一月长一截,一学期就在全然不同的两个档次了。
资质相同的孩子,摊上不同的父母,其发展也就不一样。
20.家长都希望教师多提问自己孩子,惟恐孩子发言表现的机会比别人少。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首先需要学会的是倾听——这才是学会学习的关键。没有了静听和沉思为前提,所谓“积极发言”,只是为表现而表现的低效闹腾而已。
21.孩子需要你的扶助。
今天的扶,正是为了将来的不扶或者少扶,否则问题越积累越多,差距越拉越大,孩子和你将不堪其苦。
22.在教育之中,要解决小孩的问题,先解决你的问题,没有一个有问题的家长,就不存在一个有问题的小孩。
23.这世上不存在完美的父母,所以你也不必苛责自己。
教育是一种自醒的途径,向外劝导你的孩子,向内劝导自己。在完成自身生命圆满之途上,孩子及其教育是一座桥,踩着这座桥,你回到了你自己。
02
初中阶段最重要的三件事
初中阶段这三年是孩子一生很重要的受教育阶段,很多家长心情急切,望子成龙。但更多的是从众学习,没有做好整个中学期间的习惯和能力培养规划,错过习惯和能力培养的最佳时间,等发现问题的时候已经很难改正。
初中阶段注重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初一以学习习惯培养为主,初二以培养思维能力为主,初三以培养自学能力为主。
▶初一:培养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以下五个环节:听讲、笔记、作业、改错、总结。
这五个环节与我们的成绩息息相关,非常重要。听讲与笔记,约占总比重40%,作业占约10%,改错占约20%,总结约30%。所以我们需要按照比重去分配时间。
听讲具体是听什么呢?
1.老师对一个题目的思路突破分析;
2.一个题目或者一类题目的总结;
3.自己有疑问的地方。
笔记重点要记什么呢?
1.基础的定义、定理、性质(一定要理解记忆);
2.自己课上的灵感;
3.自己有疑问的地方;
4.老师的归纳与总结。
作业部分就是需要认真完成, 因为它是对课堂知识的落实,可以进一步巩固知识点。改错部分, 主要就是对自己没掌握的知识的及时弥补与修正。最后总结的时间不需要太长,但是对能力提升很重要。
▶初二:培养思维能力
这个阶段需要做好四会:会听、会做、会讲、会变。
会听就是会听老师讲课的关键点,做到听讲效率高;
会做就是把会的就成对的,准确、规范的进行书写表达自己的思路;
会讲就是把自己会的东西讲解出来,能力达到一个新的层次;
会变就是当题目的形式发生变化,能发现本质,准确解答。
▶初三:培养自学能力
初三在延续思维能力提高的基础上,让孩子逐渐养成自学习惯,自己学会整理和查找资料。
开始你可以操作让孩子看,逐渐让他自己整理你给予指导,到最后让他自己整理。比如:老师经常会要求整理作家的生平事迹,你开始可以上网帮助他查资料,后来就是他自己查自己整理。
自学习惯养成需要注意的几点:
1.要坚持
有一位家长说,给孩子建立习惯的过程中难以坚持。例如有的学生已经坚持了两个星期每天早起锻炼,结果某天晚上和家长一起看电视到11点多,第二天早上起不来,从此再也没有进行过早锻炼。
一个学生好不容易在家长、老师的合力下,上缴了手机也不再上网玩游戏,可某一天在同学的拉拢下又一次身陷网游不可收拾,虽然自己的保证书还随身携带。
“
习惯从来不会消失,它蛰伏在大脑的基底核,当正确的暗示和奖赏出现时,它会再次出现。失忆老人能找到回家的路,老鼠能在巧克力的诱惑下进出迷宫,都是这个道理。
——《习惯的力量》查尔斯·杜希格
2.写下来
孩子的“习惯建立计划”具体吗?有白纸黑字写下来吗?事实上,在习惯建立的过程中,“写下来”这个动作非常关键,通过写下来我们才能在头脑内确认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才能梳理清楚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才会不自觉地模拟即将发生的场景。
3.做可视化的进展记录
比如,某件约定的事情做好以后,在日历上做出标记,以示自己当下的进展。
这给我们对做好的事起到一个心理确认的功能,由此产生的成就感起到的作用更是不可小视,这是真正让我们坚持下去的内在动力。
没有任何人可以轻松成功,优秀的孩子比我们想象中付出的还要多,所以如果想要孩子成为山顶的那一个,作为家长也要努力!
来源:家庭教育
监制:毛亚明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