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景芳的选择:如何避免“折叠”?

郝景芳习惯于以庞大的宏观视野来思考人类命运。对于教育,她表示在新时代,学会如何与世界做连接是根本之道。

文、编 | Mina

“如果疫情相伴,世界会走向何方?”这是郝景芳前不久在其公众号发表的一篇流传度甚广的文章标题。科幻作家的标签之下,折射出她对宏观世界的思考。而这样的提问,恰恰是在当今“动荡且魔幻”的时局之下,人们躲避不了,且要时刻进行自问的根本课题。

而对于事物本质的挖掘,郝景芳早于众人许多年。

这种基于本质的探索不仅仅存在于她的科幻文学以及众多其他的“标签”之中,也根植于其一路的成长轨迹之中。

郝景芳

她是理工科学霸,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曾就读于清华大学天体物理中心;

她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完成博士学位,同时也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院研究员;

她是作家,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北京折叠》(Folding Beijing)获得了74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

她创立了儿童通识教育品牌"童行学院",为孩子打开视野、提升思维,探索可持续的公益教育;

同时,她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亲身经历过教育的困惑与顿悟。

01

聪明孩子的课题:走出聪明带来的桎梏

郝景芳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天资聪颖,走的是普通家庭的“优才选拔”路线:五年级进入奥数训练班,通过重点初中点招进入理科实验班,5年读完初高中,在奥数竞赛的选拔中,也是全市的佼佼者。

她从不否认自己在数学上的天赋,也曾坦言“在学习上的确没经历过所谓的辛苦”。所以在上大学之前,她一路理所当然地享受着周围的鲜花与掌声。可在大学时期,郝景芳遇到了不少资优生相同的烦恼:习惯了成功,当事与愿违摆在面前,长久以来培养的“功利性”学习目标经常达成不了,于是慢慢变得急躁,分不清对待成功和事物本身的感觉。

如果做事的目标是为了成功和获得赞美,而不是因为心底的喜爱,在行事的过程之中,就会无法全情投入。

“有的时候,聪明阻碍了真正的勇敢。真正的人生成就,属于极致的沉醉者。在更广阔的世界中,更长久的人生里,最终是对一件事极致的敏感和热情,让一个人走上更广阔的道路。”

02

一路走来:人生不设限

郝景芳一路的成长、成名经历已经广为人知:先是高中时期获得了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考入清华大学之后,以天体物理作为专业,博士阶段却又转向经济学研究;毕业之后,则进入了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一直持续参与了0-3岁儿童养育、早期幼儿心理干预,以及乡村学校营养餐等研究调查。

随着对乡村儿童的不断深入研究,“帮助偏远地区儿童接受高质量的公平教育”这一想法越来越强烈,最近几年,她又创办了一家以商业教育助力公益教育的企业——“童行学院”。

而从最初到现在,她的文学创作也一直平行进行,这几年陆续推出新作。

一直以来,郝景芳都不愿媒体或是其他宣传给自己标签化。“如果只做一件事,自己就会心生厌倦,从小到大就是这样。”她也不认为自己的生活、工作方式可以成为别人的榜样。她曾对媒体提到过,就目前的时代,“斜杠青年”可能会被人推崇。可如若到了流行“专注青年”的时候,自己反会成为反面教材。

“我们所处的社会之中,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大家都想成为一个人。但是实际上,我们原本就是一人一个样,十三亿人最好有十三亿种样子。”

就正如她目前除了写作之外,投入精力最多的“童行学院”一样,助力让更多的孩子接受到通识教育,是目前她热衷的事业。

03

从“北京折叠”到“教育折叠”

荣获雨果奖的《北京折叠》讲述了三个问题,第一个是人工智能取代人类,第二个问题即是前者带来的失业问题,而第三个问题也由前两者推理而出:随着贫富差距的加剧,“无用的人”命运又将如何?

可见,郝景芳习惯于以庞大的宏观视野来思考人类命运。

对于这三个问题,郝景芳给出的根本回答是创意。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差异比拼时代已经到来。而决定“创意产品”的关键,是自知、共情、规划、审美及专业技能这五大能力。而这五项能力,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获得,也都不是能通过简单的时间累积所获得的“硬知识”。

除此之外,郝景芳也在“折叠”之外思考思想。这听起来有些拗口,但能够“思维宽广,思考深入”,就可以从很大程度上站的更高,看的更远。

郝景芳在她的新书《孩子,愿你一生勇敢,心中有光》中写道,希望我们的孩子可以具备思考大问题的能力。即通过教育,孩子们可以具备宏观思想,国际视野,问题思维以及跨界联系。从真实的世界出发,能够理解人类的问题和自己的问题,主动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与使命,从而获得学习和成长的内在动力。

而这样的愿景,与《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中对于全人教育的理念相一致,即拥有有效的思考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做出适当判断的能力和辨别价值的能力。

不过这些,似乎都建立在对教育的更高一层认知上。当人们开始反思精英教育之外那些普世原则正在消失的时候,还有一群庞大的人口连对教育的认知都不存在。

郝景芳曾经在她的公众号中写道,优势家庭拥有的代际累积优势与大众人口严峻的贫困现状行成了巨大的反差。贫富差距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加严峻。即使我们周遭很难看到穷苦的人们,但仍然有大量的低收入家庭面临生存的挑战。教育,对于他们来说,过于奢侈。而高水平的教育,则更不知为何物。

就像《北京折叠》讲述的一样,三个不同的时空平行存在,那里的人们互不知道对方的存在。

04

避免折叠的最佳方式——通识教育

教育所面临的的最大问题首先是教育公平。但无论是政策帮助还是民间支持,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都是在尽量填补两者之间的鸿沟。这样做虽然有用,但始终还是从割裂的双方看待问题。

那么两者之间,有没有什么共性是可以一同成长的呢?

那就是普惠与善良。

普惠,交给政策。

善良,交给通识教育,交给文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通识教育可以给我们什么?

自2020年以来,全球状况愈发令人堪忧。世界范围内肆虐的病毒,国与国之间的剑拔弩张,各国内部的种族、民族争端。以及经济下坡和破产失业的种种威胁。一直以来习惯于从未思考过全球危机的人类貌似开始进入了“戒备状态”:来之不易的世界连接可能会被打破,人类进化出的文明可能也会遭受质疑。

这个时代的新生儿,他们所面对的成长环境空前严峻。

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亲眼目睹世界被割裂,国与国之间充斥着阴谋论与相互指责——这些指责没有办法辨别真伪,信口开河的成本极低且传播速度极快,人们不再愿意花费时间探究真相,而对现象开始麻木。

这貌似有些危言耸听,但这样的未来,确有它存在的真实可能。

“如果我们存在于一个动荡、危险、封闭的国际世界。周游世界不再可能,出国的机会越来越少,甚至长时间处于与世界隔离的环境中。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孩子不要失落自己对世界的感知。”郝景芳对这种悲观的预言做出了解答。她认为,拿对抗中的国家举例来说,他们之间失去了人类从孩提时代就懂得的道理,那就是文明。

通识教育,将会培养孩子成为有责任的自由人。懂得自我审视,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判断,会超越地区性的偏隘,懂得普遍的道义和真理。

诚然,这几年来层出不穷的社会新闻,屡见不鲜的人间悲剧都从侧面反映了人性价值观出现缺失的问题愈演愈烈。

通识教育,其实某种程度来说,是人类帮助自己找回当初的自己。找回那个还没有被因贫富差距、教育多样性、文明差异所割裂的认知,在不同的基础上建立一些本质的价值链接。

这是根本问题,这也很难,但是只要在做,这种差异就会越来越小。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目前,郝景芳把更多的时间给了自己创办的“童行学院”,这个主打为3-12岁儿童提供通识教育课程的创业项目,目前主打的是语数外之外的科学、艺术、人文历史教育。“跨学科融合的通识教育”是郝景芳长期以来的教育理想。“如果能够在孩子小时候,帮他建立一个整体认知的世界观,筑成一个知识基底,这对孩子以后的专业学习非常有帮助。”

郝景芳一路走来,一直是一位“多面手”。她也曾坦言自己多线并行的习惯是源于小时候没有养成“每次只做一件事”的好习惯。而像她这种各方面都涉及,且全面开花的人也的确只是少数。

不过,人们的确应当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有着广泛涉猎的兴趣与欲望。多与世界做链接,多去了解世界上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念,抱有探索精神,具备深入思考的能力,成为拥有创造力的的独立个体。才能在下一个时代找到自己的路。

参考资料:

郝景芳:《孩子,愿你一生勇敢,心中有光》

*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2020RAISE峰会,

郝景芳将作为演讲嘉宾,与我们共同分享

新时代下的教育课题!

RAISE2020峰会重磅来袭,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