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被很多人用来激励自己,同时也成为了很多家长教育孩子的重要指导思想。现在家庭的条件比以前好了很多,而在孩子的照顾方式和生活用品上也有了很多变化和革新。可以说,现在孩子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而且孩子们从小到大都在父母的呵护中长大,很少有锻炼的机会。
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一味让孩子在太过安逸的氛围中成长,其实是害了孩子。只有结合一定的锻炼和磨炼,才能让宝宝在心理层面获得成长。为了培养宝宝吃苦耐劳的能力,家长们也是煞费苦心。让孩子适当吃苦,从中总结经验是可以的,但并不是所有苦都适合孩子吃。
这些苦可以给孩子吃,可以助力孩子成长。
1.学习之苦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学习是需要贯彻一生的“事业”。学习很苦,尤其是求学期间,孩子们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这个过程对于孩子来说是个煎熬,但是只有耐住寂寞,肯在学习上吃苦的人,才能学习更多的知识,为将来赢得更多的机会。而在毕业之后,孩子也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给自己充电,这样才能让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钻研之苦
对孩子而言,将来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光有一腔热情是不够的。那些成就卓越的人往往有股钻研精神,这个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只有吃过钻研之苦的孩子,将来才会有更大的冲劲和干劲,才有可能在自己的领域成为佼佼者。
3.体力之苦
适当的家务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动手能力,为将来的独立打下基础;而足够的运动可以保证孩子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活力。让孩子吃一些体力之苦,多做一些家务、多进行一些探索、多参加一些活动,这对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层面都有帮助。
4.失败之苦
尽管我们希望孩子将来能一帆风顺,但是在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失败都是难免的。而正确面对失败不仅不会让人意志消沉,还能让人吸取经验,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一直在顺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具有太大的优越感,这并不是好事。而孩子经历一些失败反而是好事,这对锻炼坚强不屈的品格和奋勇向前的性格很有帮助,也能让孩子回归现实,而那些生活在蜜罐里的孩子往往长不大,将来也很难有较大成就。
而这些苦不适合让孩子吃,否则会给孩子留下阴影,让孩子形成自卑心理。
1.和父母分别之苦
有的家长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物质条件,会选择背井离乡去选择更高收入的工作,甚至有的父母会同时选择离开孩子去赚钱。虽然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孩子小时候如果没有父母的陪伴,那么会形成自卑的性格。孩子不仅缺少温暖和安全感,还会在家长会和亲子活动中产生“被遗弃”的失落感,这对孩子幼小的心灵是致命的打击。
2.长期批评之苦
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批评和教育是非常合理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如果父母总是用暴力的方式教育孩子,那么孩子必然变得胆怯和害怕。教育态度往往决定了孩子性格和能力的发展,长期批评孩子,孩子想变得积极乐观都很难。
3.皮肉之苦
棍棒出孝子的理念在如今社会已经不怎么实用了,如果结合非常好的沟通方式,让孩子承受一些皮肉之苦或许是好事。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辅助方式,长期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那么除了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和叛逆心理外,几乎没有什么意义。
4.家庭不完整之苦
父母离异对孩子的打击和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而父爱和母爱的缺失也必然让孩子的人格不完整。温馨的家庭氛围能让孩子感到温暖,而父母的恩爱也能让孩子感到幸福。所以夫妻双方要学会经营婚姻和家庭,用包容和理解来对待爱人,这对家庭、对孩子、对未来都是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