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大学生因中英双语失物招领遭网暴,究竟写了啥内容?
一个ipad的失物招领,竟然能引发这么多人的关注,实在是令人费解。
一位网友发布了一则帖子,曝光了一位在校大学生因为一则失物招领帖子而被网暴的事情,从而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
事情发生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一所985重点高校内,而当事人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捡到了一个ipad,就在校园论坛上发布了失物招领贴。
因为考虑到物主可能是留学生,所以用了中英双语,这在有些人看来“过于热情”了,以至于被骂“崇洋媚外”。
事情的经过非常简单,这名大学生之所以被网暴,就在于其使用了中文,还在标题中加上了“望转发”这类词汇,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过于殷切的态度。
还有一点非常值得关注,就是在不知道当事人性别的情况下,网络上直接给这名大学生戴上过了“女大学生”的帽子,这就充分说明了网暴者的心理路径。
中英双语、高校、留学生、大学女生……这些词汇串联在一起会想到什么?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之前发生了太多跟这些词汇有关的争议新闻,看到这些第一时间触及了人们对于不好记忆的联想,一场网暴由此形成。
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网暴都是不可取的行为,应该被抵制。
新闻曝光后,媒体舆论纷纷对网暴者进行谴责,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偏见太大了,偏见是形成恶意的起点。
事后,当事人也就是网名为“阿西西的圣弗朗西斯”的拾取者发声,发布长文解释自己当时的想法,澄清了自己是一名大一男生,当时之所以会选择中英双语,是因为看到了iPad内语言设置为英文,由此推断失主可能是一名留学生。
本来只是出于热心,没想到因此遭遇了“网暴”。
看完了事情经过,依然觉得“小题大做”了,一则简单的失物招领,最终成为一个社会事件,被这么多媒体报道,被这么多网友评论,更愿意将其看成是一场偶然事件。
但偶然发生的事物背后必定有必然缘由,这件事情背后的必然性就是早已存在的阶级矛盾。
经常关注社会新闻的小伙伴一定明白在说什么,“留学生”存在已久,跟这个词相关的新闻发生了太多,基本上都围绕着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平等”。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中国人的待客之道,几千年来中国人的好客精神已经深入骨髓,也并不能否认这是一种良好的传统。
问题就在于,什么是“客”,什么是“乐”。
孔夫子说的客大概是陌生人,有陌生人从远方到这里来参观拜访,心里自然是高兴的,但为什么高兴,这就要涉及到这个“乐”的含义。
什么是“乐”?在孔夫子那个年代,乐大概就是兼容并包、百花齐放,他的内心是孤独并渴求知识的,所以欢迎任何人前来交流;而在我们这个时代,乐的含义需要与时俱进,如果再多加一层含义,那么就应该是自信、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