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出2个亿万富翁,1个名校生,这位犹太裔妈妈是怎么做的?

她,经历过3次失败的婚姻,却养育出了3名优秀的儿女。

大儿子从劳工部弃政从商,成了驻香港的老总,同时也是亿万富翁。

二儿子进入钻石公司,成为亚洲地区合伙人,完成了30岁前成为亿万富翁的梦想。

小女儿则就读名校,并且立志成为一名外交官。

她是当年唯一留在中国上海的“犹太裔”——沙拉·伊马斯

1950年,在上海的一家医院里,有一个长着大眼睛的女婴呱呱坠地,父亲听到产房传出的哭声,焦急地在产房外来回踱步,当护士把孩子从产房里报出来,见到女儿的那一刻,他欣慰的笑了,给女孩起名叫沙拉・伊马斯,大家都亲切地叫她沙拉。

沙拉的父亲是一名犹太商人,二战期间,为了躲避纳粹德国的屠杀,辗转来到了中国上海,因为当时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收留犹太人,只有上海向他们敞开了怀抱。

善于经商的犹太血统,使得沙拉的父亲不久后就在上海开了一家商铺,生意越做越大,生活条件好了,于是雇佣了一位叫夏桂英的保姆。

夏桂英来自苏北农村,她带着和前夫所生的瘫痪残疾儿子一起来到了他的家里,渐渐地,她的漂亮、能干吸引了老伊马斯,两人坠入爱河,生下了女儿沙拉。

但老伊马斯怎么也没有料到,这个叫夏桂英的保姆对他并没有真感情,只是把他当作一个跳板,为自己的未来做更好的打算。

在沙拉只有1岁时,母亲便狠心地丢下小沙拉和自己残疾的儿子,嫁给了一个从日本回来的留学生。

在母亲离开他们后,沙拉一直跟父亲生活,从小父亲就教育沙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上海人民在我最危难的时刻收留了我,我们一定要懂得感恩。”

按照犹太人习俗,女孩子12岁生日时,要过一个盛大的“成人礼”,父亲不止一次地抚摸着沙拉的头发,说:“女儿,快快长大吧,我就可以给你开一个隆重的party了”,然后老伊马斯却没有等到这天,1964年4月,距离给沙拉举办“成人礼”还剩不到几个月时,永远离开了。

在那之后的日子,沙拉过得并不如意,经历了3次失败的婚姻,一个人拉扯3个孩子,在上海铜厂做普通的女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后来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沙拉带着3个孩子回到以色列,也是在那里,她的整个教育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在以色列,对教育的投入仅次于在国防上的投入,被誉为“以色列国父”的第一任以色列总理戴维·本·古里安说:“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

刚到以色列为了生计,沙拉做起了春卷摊的生意,每天起早贪黑,劳累一天之后还要教孩子们学习希伯来语,但不论怎么忙,沙拉都会把孩子们照顾得无微不至。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很久,直到有一天,邻居大婶来家里做客,看到沙拉手忙脚乱地在给孩子们做饭,然后给每一个孩子把饭菜做好,端到桌子上。

坐在一旁的大婶看不下去了,毫无遮掩地说道:“孩子们都已经长大了,你怎么还像照顾婴儿般的照顾他们呢,应该让他们帮你,而不是像客人一样等饭菜端上桌,你这样做会害了孩子,让他们成为废物!”

在这之前,沙拉从没想过这些问题,听完大婶这些话,晚上一个人思考许久,觉得大婶说得有道理,自己把孩子们照顾得太无微不至,导致他们失去了自理能力。

第二天,沙拉把孩子们召集在一起,像其他以色列家庭一样,做起了规划,在一起商讨下画起值日表,值日表上规定了分别由哪个人、哪个时间段打扫房间、洗衣服、做饭。值日表上还设立了“值班家长”,值班家长有三项任务:一是搞好家里的卫生;二是安排一日三餐吃什么;三是负责家里一天的“外事”活动。

老大第一个担任起了“值班家长”,他那天早早起来拖好了地板,还买来了面包和牛奶当早餐,还安排了全家人晚餐吃什么,并帮着妈妈一起为大家准备晚餐。

实行“值班家长”后,沙拉发现其实孩子们都很能干,遇到问题不仅不会措手不及,还会自己想办法解决,之前沙拉有的担心似乎都成了多余。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过去,沙拉曾是100分的妈妈,现在她是80分妈妈,剩下的20分被她藏了起来,沙拉觉得有时候父母懒一点,反而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

在孩子们适应家庭劳动后,沙拉准备让孩子们学习犹太人的“经商之道”,就从帮助自己卖春卷开始。

沙拉每天能做100~200个春卷,她把春卷批发给孩子们,他们可在批发价的基础上自行加价出售,获得利润的部分就属于自己所得。

如果有不愿意在外面包春卷,也可以选择在家包春卷,不过提成的比例会少一些。

大儿子偏内向,销售春卷对他来说有些困难,所以他选择在家帮妈妈包春卷。

老二则主动申请卖春卷,因为卖春卷可以比做春卷的人多睡一个小时,还能多赚一倍。

最小的妹妹则在家里为两个哥哥打下手,哥哥们会给妹妹一些零钱。

在经历过陌生人的白眼、拒绝、打糊无数个摊皮后,孩子们的春卷生意越做越好,还创新出了更多的口味,细化了营销模式。

经过这番锻炼,孩子们不再是那两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长大的男孩儿了。

后来,他们看见家里有什么东西用完了就会悄悄买来补上,家里的酱醋油盐、牙膏、洗衣粉还有冰箱里的食物全是他们自己买的。

每当在缴纳水电费或者购买日常用品时,想到能为母亲分担,为家庭做贡献,不再是邻居口中的废物时,孩子们就无比开心自豪,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两个孩子帮妈妈买春卷尝到了甜头后,就想着怎么才能赚更多的钱。

大儿子因为有在中国生活经历,在学校举办了一场“带你走进中国”的讲座,让更多人认识中国,参加讲座的可以免费品尝中国春卷,不过要买入场券,这场讲座让他赚到了“第一桶金”。

二儿子则选择去市场摆摊,不仅卖春卷,还把清凉油、风油精等中国产品拿到市场卖,这些市场里独一无二的小商品,受到当地人们的欢迎。

沙拉改变教育方式后,让孩子们也都明白不能总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开始主动挑过了家庭的重担,这让母亲沙拉感到十分欣慰。

很快,孩子们到了要上大学的年龄,沙拉决定再次回到中国。

老大上了上海外国语大学,老二上了一所旅游专科学校,沙拉让两个孩子自己付学费,认为他们有这个能力,并且还要求他们,未来要给自己两把钥匙,一把是房钥匙,另一把是车钥匙。

大学毕业后,因为他的经历和出色表现,得到当时以色列商贸部青睐,进入商贸部工作,后来弃政从商,现在是以色列一家驻香港的老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由于以色列生产钻石,二儿子则做起了钻石生意,并且在30岁前就已经成为了亿万富翁。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沙拉在接受采访时说,“在中国家庭,4、5个大人围着1个孩子团团转,小时候为孩子学业发愁,毕业了为孩子工作发愁,结婚时为了孩子房子发愁,如果我没有及时改变教育模式,没有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财商,现在应该也会和大部分家庭同样处境。”

沙拉说出了很多中国父母的心声,父母供读孩子二十多年后,还要为他们买车买房,面对婆媳矛盾,退休后还得继续带孙子孙女,一辈子都在为子女操劳……

如果能像沙拉那样,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让孩子明白富足的生活要靠自己努力换取,体会父母的不易,激发孩子赚钱的欲望,可能情况就大不相同。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