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印象中,10岁孩子的作文题目应该是怎样的?
通常是请以泪水、梦想、春天来了为题,写一篇500字的作文。
倘若一个10岁的孩子的作文题目是《我怎么看待人类文化?》;历史课是还原历史事件,让孩子扮演事件当中的人物角色;物理课作业是市政研究项目——城市照明与系统布局。
我们肯定会惊讶,这些问题就算让成年人回答,都不见得能够做好。读课文、背单词、算算数才是10岁孩子应学的课程内容,这些人文历史、市政规划他们怎么可能懂?
但这就是李开复亲身经历的美国教育,看似超纲题目的背后,是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查阅资料、实践探索,在整个过程中充分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用好奇心点燃孩子对学习的热爱。
如果这个作文题目让我们的孩子来完成,他会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世界因你不同》一书中,李开复眼中“另类”的美国教育。
一、“不重排名”反而取得更好成绩
李开复刚到美国读书时,语言不通成为了最大挑战。起初,他尝试苦背单词,却发现缺少语境应用,背下来的单词没多久就会忘记。
发现自行努力无法突破后,他放下对“面子”的执念。开始在课堂上主动提问,坦然面对自己没有听懂的事实。
老师和同学们没有因为他的不懂而取笑,反而因为他的勇敢给予了更多耐心,还会利用中午时间帮他补习。
对他影响最大的,是考试的时候,老师考虑到他实际情况,允许他把卷子带回家自行“开卷考试”,嘱咐他不会的单词可以查字典,但不要翻书找答案。
得到信任的李开复,没有为了虚假的好成绩去找答案,而是在查阅字典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能有这份允许“开卷”的信任,是因为美式教育没有对成绩和排名的执念,老师和同学都深知,“学会”比“考好”更加重要。
谁也没有想到,眼前这个单词都拼不全的孩子,两年后参加了田纳西州的中学生作文大赛,面对《美国第三世纪最大的挑战》这个题目,李开复的一篇《漠视——新世纪美国最大的敌人》得到了比赛的前十名。
这样的开卷考试放到国内,几乎是不敢想象的!
在中国,排名次这种给人贴标签、分类别,给成功评等级、定指标的做法几乎根深蒂固。
从幼儿园开始,老师们就习惯给孩子简单的划分为“好学生”和“差学生”两种类型,就好像他们分别是从两种模子里倒出来的一样。
美国却恰好相反,他们在建立学生自信、自尊的过程中,对考试、排名不那么看重,而是更看重个人特点。
每个孩子的分数只有一个大概ABCD的评判。孩子拿到成绩单的时候,只知道自己的分数,不知道别人的分数。或许有时会知道自己在班级什么排名,但并不知道周围同学处于什么位置。
二、鼓励教育成就数学“天才”
一次数学课上,老师提出了1/7=?的问题。同学们刚打算公式演算时,李开复脱口而出0.142857。老师和同学都惊得瞪大了眼睛,认为李开复是个心算能力极强的数学“天才”。
殊不知,这是李开复在台湾念初中时早就背过的题目。在这以前,李开复并没有对数学有什么特殊的热爱和天赋,但有了“天才”的期许后,他对数学的态度也有了微妙的变化。
高中后,李开复遇到了影响自己一生的恩师。老师看到他的数学天赋后,开始单独辅导他更高年级的课程,把数学竞赛题目拿给他做,更是每天接送他去大学旁听她兼职教授的大学课程。
高二那年,李开复得了田纳西州数学比赛第一名,完成了他从“假天才”到“真天才”的蜕变之旅。
这一切,除了李开复自身的努力外,更得益于美国老师们对孩子毫不吝啬的鼓励。他们充分尊重孩子的每个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鼓励。
在美国,鼓励教育到底可以做到什么程度?
美国一名小学老师,在学生参加全州标准化考试的前一天晚上,往全班19个孩子的考桌上写下了专属于每个人的鼓励话语。
“记住:没有通往成功的电梯,你必须爬楼梯!你可以做到的!”,“我不是告诉你这(考试)将会很容易,但这是非常值得的!尽你的努力!”……最后的落款都是一个心形图案加上“你的老师”。
她要让他们知道,即便他们离开父母走进考场,还是有人在关心、鼓励、相信他们。
从鼓励到爱好,从爱好到天赋,鼓励对于孩子的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李开复在书中说道:到了今天,当然知道自己不是天才,但是在这种鼓励声中,一个孩子的兴趣,才能得到最大的激发。
三、“不务正业”却能培养创业冠军
美国的教育理念中,教育不是死的,不是让学生去把握一系列静态的知识,而是教学生通过理解、思考、创新,增加他们对学习的热爱和好奇心。
美国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是在各种课程上稀奇古怪的题目中得到锻炼的。
美国高中,不是每个学生都必须上一样的课程,他们可以自行选择音乐、历史、文学,历史还能选择欧洲历史、亚洲历史,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爱好。
反观国内高中,孩子的生活被早晚自习、模拟试题、高考冲刺填满,课业学习成为了三年间正确且唯一的选择。
而李开复的高中生活,却是竞选学生会副主席,参加桥牌俱乐部、数学俱乐部,看似“不务正业”的背后,却是让他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任意驰骋。
高中期间,他还主动参加了美国JA组织的“高中生创业尝试”课程。学生将在商业志愿者的指导下创办公司、发售股票、召开股东会议……体验完整的商业运行方式。
第一次参加虽然只是打了酱油,第二次他就通过文化T恤衫的项目,创造了他们高中有史以来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公司,还得到了全美JA“年度最杰出公司”。
高中毕业时,李开复被同学们选为“将来最可能成功的人”,载入学校毕业纪念册。
从李开复的经历中,我们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美国式教育在学科难度上相对“滞后”,高中才会接触很多我们初中早就学过的知识。但从作文题目、物理作业,竞选学生会、高中生创业上来看,他们又会“超前”地将很多大学才会涉猎的内容放到了初高中。
我们没法简单评判两种模式的优劣,只能说,中国教育的标准化应试教育足够稳定但却扼杀热爱,美国教育的开放式个性教育尊重特点但也过于宽松。
李开复也客观评价了美式教育的缺点:在这个建立自信、自尊的过程中,考试、排名不那么被看重,造成一些学生没有充分学习也能拿到文凭,甚至有些高中毕业生还不会阅读或加减乘除。
作为父母的我们,不是说因为身处中国就只能眼看孩子接受填鸭式的背诵、考试,毫无热爱地应付学习。
我们改变不了教育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放学在家的8个小时。更多鼓励而非训斥,更多陪伴而非看管,更多尝试而非限制。激发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对学习的热爱。
这些,都是父母不管身处什么环境,不管自身学历高低,只要愿意,都可以为孩子做的。
只要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变化,父母也一定会看到孩子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