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舆论不能让底层互害风气占据主流!

一位大学生随手写的一条失物招领启事,竟然一片好心招来莫名其妙的谩骂。让#大学生写中英文失物启事被骂#与#写中英双语失物启事被骂崇洋媚外#两条标签,上了微博热搜。

据报道,3月11日,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一学生在校园内捡到一个iPad,因其中多为外网软件,该学生推测失主可能为留学生,随后便发布了中英文失物启事。然而此事在校园论坛上引发热议,该学生被同学们辱骂"崇洋媚外"等。同时,因误会拾物者为女生,论坛上还出现一些性别歧视言论。

图片来自网络

由上述报道与网上的贴图看,这位大学生表现得很正常,这本来也是举手之劳。虽然一个上千元或数千元的iPad对学生来说,也算贵重物品了。

使用中英文双语写这则启事,符合大学生的身份,也适合大学校园环境,更符合这位学生对失主的善意或体贴。

这件事,无论怎么看,都是善举,是正能量。但是,却被骂了。

被骂什么呢?

由报道内容看,主要是两条:

一是这则启事使用了英语。你怎么能用英语呢?中国人写启事为什么要用英语呢?你是不是崇洋媚外?

二是写这则启事的大学生被误认识是女生。你一个中国女生写英语启事是想干什么?想勾搭外国留学生么,easy girl?

据悉,用中英双语写失物招领启事的,实际是一位大一男生,网名为“阿西西的圣弗朗西斯”。

报道称,除了有人在他发表启事的校园论坛上骂他“崇洋媚外”,甚至还有人加他qq好友对其进行谩骂。 真是“我自将心照明白,奈何明白照沟渠”,一片好心被当成了驴肝肺,还被骂成了臭狗屎。

这都是哪跟哪儿啊。

到底谁错了,为什么会发生这样荒诞离奇的事?

“原本一件单纯的好人好事,居然发展到被人谩骂、指责、攻击,这件事的发展方向让人始料未及。”新京报的评论这样说。

显然,这位大一学生被无缘无故的、没头没脑的泼了一身脏水!

犯错的,不是这位阳光、善良的大学生,而是那些向这位大学生泼脏水的人,他们长着一双寻找丑恶的眼睛与快速感知丑恶的心灵!他们从美发现了丑,他们从善读出了恶。

这是一种什么心态,这是一种传统社会常见的丑陋中国人的心态。

有这种心态的人,见不得别人好,你好我就要想办法让你不好;容不得别人成事,你成事我就要让你成不了事。

有这种心态的人,最喜幸灾乐祸。只要看见别人倒霉了,哪怕是在遥远的几万公里之外的国家,他仍然感到窃喜,暗暗地或公开地表达开心。

有这种心态的人,往往仇官、仇富、仇视比自己更优秀、更成功的人。

有这种心态的人,往往自卑、敏感、脆弱、易怒,在黑暗处攻击别人,尤其喜欢攻击比他们更弱的人。

这里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呢,濠哥认为,这是典型的社会底层互害心态,也是一种典型的失败者心态。即所谓Loser。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来自网络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当下的互联网舆论正在被这种底层互害式的攻击所占据,被这种不良的失败者心态所左右。

由于互联网的在线性及隐蔽性,这种互害心态一旦扩散到互联网平台上,就立即转化成了铺天盖地的互联网暴力。当社会上的心态失败者在网上成群结队、啸聚平台,就足以毁掉很多美好的事物,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生态。

如果这些人只是在互联网上兴风作浪,搞我穷我有理,我横我就对,倒也没什么,更让人忧虑的是,这些人往往绑架着民族主义的情绪、打着爱国主义的幌子,动不动就上纲上线,渲染莫名其妙的对外仇恨,制造一起又一起网络热点事件。

这些人,嘴上是爱国大义,心里是底层互害。不成事,不成人,是互联网舆论生态的破坏者。

新京报今天发表评论称,“大学生发中英双语失物招领”被网暴,别动不动上纲上线。我们更想看到大学生用一种开放的心态、自如的姿态,对校园事件或者公共事务进行讨论和表达,而非戴着刻板印象的有色眼镜,动不动上演“网络围殴”。

文章说,一些人仅凭一则失物招领,就脑补出一幅“女生为了认识留学生饥不择食”的画面,将其“钉在崇洋媚外的耻辱柱上”,如此毫无来由的偏执,折射出的是一种狭隘的偏见。个别学生在此事中表现出来的物化女性、厌女和对留学生的敌意等诸多情绪,都让人不可理解。我们庆幸当事人为男生,但也该感到后怕,如果写失物招领的真是一个女生,她是否要承受更猛烈的网络暴力?她会被拽入怎样的羞辱泥潭?她该如何自证清白?

濠哥认为,大学校园里因一则失物招领启事引发的这场风波,虽然小,但是反映的问题非常大。关系到如今的大学生、大学校园与当下的互联网舆情。

40年前,1980年代,那时候的大学校园里,学生们热切地学习外语、学习新知,向往的是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用一身的本领报效祖国。

难道今天的大学生准备用一张爱国的、民族的嘴捍卫祖国的尊严么?但是一个井底之蛙的世界能有多大呢!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