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6点下班,学校3点半放学:难道穷人,就不配生孩子吗?

这是小熙陪你一起度过的第 702 天

作者 | 李耳耳

来源 | 爸妈研究所(ID:mama_cn)

普天同庆,神兽归笼!

全国3.7亿父母,一同熬过了神兽们在寒假时的造作,

忍受了神兽们在开学前的哭喊。

沉浸在喜悦中的他们,似乎没有料到,另一种危险正在逼近。

众所周知,小学放学时间为3:30pm,公司下班时间最早为5:30pm,

算上加班+堵车,父母能在6:30pm前赶到学校,已经是上天保佑。

放学三小时,孩子到底该何去何从,

已成为了大部分双职工家庭最头疼的问题。

所幸,教育部早在2017年就注意到了这个普遍困境,

经过缜密的商讨研究,终于在昨天提出了相关政策:

中小学课后服务要与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

简而言之,结束一天的课程后,

孩子仍然能继续呆在学校,

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各类活动,直到父母下班来接。

这无疑是一针最有力的强心剂。

因为,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放学三小时,真的太难熬了!

3:30放学 VS 6:00下班

孩子都去哪里了?

对双职工家庭来说,老人早已成了家里不可或缺的一员。

父母下班晚,接孩子的任务,便落在了老人头上。

看似是个两全的选择,其实暗藏无数隐患。

首先是溺爱。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临近放学时,

等在校门口的人,年轻人大多两手空空,

老人则手里拎着各种袋子。

水果酸奶是基础,孩子闹着要吃的零食和饮料,当然也少不了。

甚至老人之间还会攀比,比谁给孙子孙女带得多。

且不说零食饮料对身体有害,就算是水果酸奶,

孩子在路上边走边吃,既不卫生,也容易受凉。

其次是安全。

很多老人交通安全意识很薄弱。

看着他们带着小孩在马路上乱窜的样子,真是让人心惊胆战。

雨天,路面湿滑,雨披挡视线,

即使这样,也有人骑自行车带着孩子,逆行在非机动车道。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哪怕在车流高峰期,也全然不顾路口的红灯,直接载着孩子闯过。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安全到家,是侥幸;

可一旦意外发生,那就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

于是,有的家长选择把孩子送去“小饭桌”托管。

小饭桌不仅能为孩子提供晚餐,还能辅导作业,

甚至会给孩子提供床铺休息。

而且,无论是吃饭还是玩耍,孩子也更愿意和同龄人在一起。

可前不久的一则新闻,震惊了所有人。

1月16日0时至24时,北京市新增的1例确诊病例是一位6岁的小男孩,

他曾在一个确诊家庭的“小饭桌”托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是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

小饭桌往往空间不大,却要挤着十几名乃至几十名的孩子,

还要兼顾做饭的功能,一旦发生意外,让人细思极恐。

若非无可奈何,谁愿意冒这个险?

况且在小饭桌,辅导作业的老师往往没有足够的资质。

父母来接的时候,作业是写完了,可孩子是否真的理解,却得打一个问号。

可怜天下父母心,只有自己教育孩子,才能真正放得下心。

但,朝九晚六后还要耐心给孩子辅导功课,

可不是轻轻松松一句话就能做到的。

有的妈妈被气到想“断绝关系”,

老师布置的几个生词,孩子用了三个小时都没写完。

想打不能打,想骂不能骂,

妈妈唯一的发泄,只能说句“再也不想当他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有的妈妈硬生生被气出了抑郁症。

武汉的胡女士,一直找不到头疼的原因,

她形容自己的头部被一个帽子罩着,又像戴了一个紧箍咒。

直到医生问起孩子时,她突然崩溃大哭。

胡女士说,她害怕见朋友圈讨论孩子的事。

和老公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来辅导孩子写作业,

却没看到回报,她感觉自己很失败,烦躁又焦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妈妈不好受,孩子也不好受。

曾有一位小男孩哭着对妈妈说:“早上你是好妈妈,晚上你是坏妈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看着就让人觉得难受。

说到底,无论是老人接送还是小饭桌,

父母们都在想方设法地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成长环境。

可就像那句话一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学校是孩子的第二课堂。”

孩子的成长路上,老人代替不了父母,小饭桌代替不了学校。

也正因如此,课后延时政策下发后,家长们都沸腾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课后延时服务,真的来了!

“人民日报”在微博中提到了全覆盖,事实上,已经有某些地区率先实行了。

3月1日,顺义区教委在《致顺义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中表示,

将在新学期改进学生午餐及课后托管服务,最晚能延长至19点。

并且,课后三小时内禁止补课,以加强体育锻炼为重点,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作为重要补充。

深圳也同样在今年3月1日起实行课后延迟服务。

每生每年1000元,不仅不允许给学生补课增加负担,

还能让家长自主决定,自愿参加。

这样一来,既能保证孩子的安全,

家长最头疼的作业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很多学校会利用课后三小时,作为孩子的自习时间。

充分的学习氛围以及老师及时的解答,

让孩子在回家前,就能完成大部分作业。

正在上初中的女孩小圆就感叹:

“终于不用再等到第二天再去问老师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对于课业任务较轻的小学,老师们则会引导孩子进行丰富的课余活动。

昆明市一所小学,甚至利用这段时间,开展了一场文艺汇演。

有表演武术的、有吹葫芦丝的,

甚至学校还租借了专门的服装,让孩子跳一曲中国舞。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该校的校长说,在课后开展各类兴趣班,

不仅是为了解决“放学难”的问题,

更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然而,有赞同,就会有质疑。

课后延时服务热火朝天之际,各类声音也纷涌而至。

有人心疼孩子,有人心疼老师。

有人纠结费用,有人纠结时间。

比如,孩子放学和上班族下班时间撞在一起,会不会引发交通瘫痪?

比如,每学期交的费用,到底怎样才能用在刀刃上?

除此之外,大大小小的困难数不胜数,想象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课后延时服务,依然任重而道远。

众口难调,延时服务到底是为了谁?

虽说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和家长好,

但有家长认为,这项政策反而是给孩子增压。

假如开展课外活动,孩子的自制力有限,

常常参加完活动还收不住心,

沉浸在激动的情绪里,反倒影响了作业的完成。

一位妈妈就曾跟我抱怨,6:30接孩子,到家已经快7:00。

等孩子平复好心情,洗漱完,至少要到9:00。

写完作业,孩子甚至无法保证8小时的睡眠。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还有一位妈妈则吐槽,学校里老师教授的内容有限,

提前放学的话可以给孩子报名外面的补习班,

加快学习进度,争取走到前面。

可课后延时,再怎么延,都跳不出学校和书本的内容,

以后怎么跟别的孩子竞争?

成绩面前,兴趣只能靠边站。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而那些不愿意“鸡娃”的家长,内心也有顾虑。

虽然政策规定不能补课,但难免有学校为了升学率会“铤而走险”。

连续学习十几个小时,肯定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的确给家长减了压,却给孩子增了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或许有人会问,本来就是自愿参加,不想来就别来呗。

但,孩子的世界,并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简单。

且不说孩子本就爱和同龄人呆在一起,

如果父母提前接走孩子,会不会让孩子落下课程?

会不会让孩子被别的同学孤立排挤?

在学校,“合群”早已是孩子受欢迎的必要条件之一。

而老师,也同样有苦难言。

讲课吧?身体实在支撑不住。

人们总说当老师很轻松,但早上7点带早自习,

晚上7点带晚自习,似乎也和996没什么区别。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不讲课吧?逃不过“内卷”的压力。

“你不讲课,但别的老师会讲,这样一来,你班上学生的学习进度不就落后了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每一项政策的颁布,一定经过了严密的讨论与试验。

大方向上肯定是正确的,小细节众口难调在所难免。

课后延时服务,的确有诸事万全的难度。

但无论如何,在这个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的时代,

它的的确确为很多上班族父母,解决了孩子放学难的问题。

至少,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的教育,不该只压在父母身上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对于现在所提倡的小学放学后的延时课,怎么看?”

一个高赞回答说:

“好处是,有利于减少两极分化。

家庭不富裕的学生可以多接受一点教育,

减少与家庭富裕的孩子的差距。

坏处是,学有余力的学生,本可以去上特长班,

现在只能留在学校里上文化课。”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正如她所言,课后延长服务对于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价值。

甲之砒霜,乙之蜜糖。

与其纠结于如何严格地落实政策,不如在实践的过程中慢慢完善。

灵活应对,才能满足所有家长的需求。

两年前闹得轰轰烈烈的“减负政策”,如今不也渐渐走上正轨了吗?

想不想改和能不能改,向来是两个问题。

当教育部最新政策颁发的那一刻,就意味着“能改”。

而“想改”的前提,就是社会看到家长的真正需求,

多方面配合,把育儿的成本和代价降下来。

目前,已经有人陆续开始行动。

上海某小学所处的街道,组织了志愿者,

主动向学校申请看护学生,以便更好地实行课后延时。

靖江某一学校,涌来了一批党员义工,

其中不乏优秀人才给孩子做演讲,弥补“德育”教育的缺失。

我们相信,终有一天,学校、家长、孩子,三方都能达到稳定的平衡。

课后延时服务,作为家长的你,怎么看?

欢迎评论区留言告诉小熙~

-END-

来源 | 爸妈研究所(ID:mama_cn),研究1-6岁家庭教育新知识,是妈妈的教育笔记,是爸爸的带娃攻略,是孩子的成长能量站。

点个“在看”+“转发”

少年强,则国强,是好的开始!

标签: 孩子 父母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