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凭借52亿的票房挤进了全球票房前100,那些影片中透露出最朴实真挚的情感是人类的共同语言,电影目前还计划在全球上映。类型片未必符合大众的统一审美,但每年都会有很多优秀的类型片走进大家的视野,或许是因为击中了你藏在心底的那些故事。
类型片,一般是小众的、场景较单一,反馈社会现象的电影,国产类型片知名作品有《马背上的法庭》、《天那边》、《三峡好人》等等,虽然成本不高也没有流量大咖,但是类型片的叙事方式简单,100分钟内告诉你一个真实或改编的故事。
我的豆瓣的宝藏电影列表里有这样一部电影:演员表只有音乐制作人的名字,因为启用的全是非专业演员,甚至是拍摄地的村民。这部电影还拿下了第1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教育题材特别奖,它就是《遥望南方的童年》
他想在时代里恪尽使命,却被无知所阻挠
影片开头,是南方雾气缭绕的大山,伴随着嘹亮的赣南民歌。
看上去应该是男主角的易老师,租了一辆小货车在村里穿梭。车头还写着“启明星幼儿园开学啦!”车尾还用横幅写上了一行文字“为了孩子的一切”。
小卖部聚集着几个村民,讨论的是“打工挣大钱”的话题,看着易老师贴在墙上的便在嘲笑,想把儿子送出去打工的村民说:“读书有什么用?易老师师范学校毕业,一个月收入1千块,现在还沦落到打算骗孩子的学费!我姐夫的儿子初中没毕业,在深圳打工一个月都有三四千块钱了。”
幼儿园的办学资质还没办下来,妻子有点担心,易老师让她放心,补上个手续费,证书很快就办下来了。另一方面,易老师觉得给接送孩子的司机一个月100块太少了,很过意不去。
“你刚开始办,谁晓得有钱挣没钱挣啊?”帮忙接送孩子的司机安慰易老师。在村里办学真的是困难重重,比起没有办学资质,没有教育资金,乡里人的闲话和质疑切断了本该有的生源,这里盛行的教育无用论的让这位乡村老师有点无所适从。
还需多久,才能让留守儿童有未来可望?
村民水生为了不让刚初中毕业的女儿李响过早外出打工,将她安排到易老师的学校帮忙,于是幼儿园多了一个梦想参加超级女声(二十年前一档很火的歌唱选修综艺)的小老师。
有的学生交不起每月60元的学费,有赊账的也有只付一半的,15个学生的学费本来应该是900元,结果只收上来530元,看来村里讨论说易老师工资有1000多是想得太美好了。
开学的第一天很快过去了,可是妻子连连抱怨,连午饭钱都拿不回来,易老师安慰她:“眼光放远些,不要老是盯着这点钱,什么事情都要慢慢来,等幼儿园有了毕业生,日子就会好起来了。”
被父母扔在亲戚家里的留守儿童砣砣被当成全托放在幼儿园,由于饭量大,嘴馋,被同学怀疑偷吃了牛肉干,心急的小老师李响一气之下批评了他。砣砣不开心便偷偷跑出了幼儿园,吓得易老师夫妇满村寻人,甚至还召集村里的人下池塘和河边打捞,以为孩子溺水了,最后在村口的樟树下找到了他。原来,砣砣爸爸妈妈外出工作时,就是在这棵樟树下和他道别的,小孩子受了委屈就去树下守着,期待着能等到爸爸妈妈回来。
一所普通的县城私立小学拥有的教师资源、体育设备、教学设备的学校,都是偏远农村教育者不敢想象的。这里的老师或许没有教师资格证甚至没有读过高中,体育课就是在村里跑来跑去,音乐美术这些艺术课更是奢望,希望孩子接受教育却拿不出学费的爷爷奶奶……农村留守儿童就像是被改革遗忘的边缘人,父母成为了城市的建设者,但享受不到城市的资源,究竟是什么剥夺了孩子的教育资源呢?
电影里,因砣砣出走而内疚的李响和易老师告别了,她决定不再把心思放在打工赚钱和成为歌手这件不切实际的事上面,而是打算重新回到学校,参加明年的师范考试,成为一名专业的老师。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说:“儿童生活,就是一面社会的镜子。”有人能够从这面镜子中意识到教育缺失的严重性,有人却只看到当下必须的一点小花销。
教育不只是老师的事情,更是家长的责任
在生计面前,孩子的教育仿只能缓一缓,这又令下一代失去了在社会上竞争的能力,没有一个大学的学历,只能从事最简单的体力劳动,用时间换生活成本,恶性循环,无穷无尽。
秀秀的妈妈在外打工多年,好不容易替原生家庭还清了债务,还盖了房子,却因为丈夫的不忠,人生再次嵌入谷底。留守的女儿判给了丈夫抚养,因为缺失陪伴,女儿在连“妈妈”都不叫。无奈的她只好又返城打工,临走前易老师带着秀秀赶来送她。看着远去的客车,易老师对秀秀说:“你要记住妈妈的样子,那就是你的妈妈。”
幼儿园因为办学资质的问题被勒令停办,账面上的钱不多了,易老师决定亲自拉起推车,将孩子们一个个送回家里,并将多余的钱退回去。谁知道秀秀的爸爸在离婚后几天就去了广东打工,直接将秀秀丢给了自己的哥哥和嫂子,因为秀秀的看管问题,两个人直接在秀秀眼皮底下吵了起来。
本该无忧无虑的年纪,留守儿童们却早早尝遍了寄人篱下的滋味,生活得小心翼翼。在陪伴成长和更好的生活条件之间只能选择一样,教育只好扔给学校和老师,偶尔再来一个电话叮嘱“好好学习”就以为尽到了最大的教育义务了。
有本事生,没本事养。有时候事情就是这么无奈。
易老师把最后一名学生砣砣送到家了,正打算功成身退,发现砣砣家里唯一的亲人是一名年过70的失明老人,依靠双手摸索着生活,根本无法再抚养一个孩子。易老师不忍心,又将砣砣带回了自己家。
路过秀秀家,看见独自坐在地上无人看管的秀秀,也将她带上了,一车的学生最后还剩两个……本来积蓄就不多的易老师为了幼儿园不仅花光了积蓄,还多了两个拖油瓶。
可能许多留守的孩子都像秀秀一样会问这两个问题:“我的爸爸妈妈去哪里打工了?”,“他们什么时候才回来?”
易老师想了一下回答孩子:“等到过年了,爸爸妈妈就回来了。”
只是春节成了留守儿童门的魔咒,既代表了团圆,也代表了分别。
影片反映的不只是一个故事,还是整个农村教育问题
由于《遥望南方的童年》这些类型片的特殊性,注定了观影人群并不大,仅有的一些网上评论也大多是拍摄地江西的老乡,因为基数小,所以豆瓣的高评分没有代表性,况且电影中很多镜头和声音运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遥望南方的童年》只展现了一个教育问题,并没有提出任何意见,也没有反转的结局,易老师的妻子将最小的留守儿童接到手里的时候,电影就安静地结束了。可能是导演故意的留白,也可能是根本没想到合理的破局剧情,毕竟通篇写实的故事也不适合加入过于戏剧性的变化,这一点上,喜剧的创作优势更大。
影片透露出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源不是家庭本身,而是整个乡村社会的文明程度。所以,试图只依赖学校或乡镇府的干预来帮助孩子,可能只是缘木求鱼,杯水车薪。那些挣扎在失望中的留守儿童数以千万计,而阻止他们与父母骨肉团聚的,可能是分配不均、也可能是地区产业落后这些社会问题。
据团队透露,这部电影拍摄投入30万,拍了19天,全部演员包括小朋友都是当地居民,为了减轻演员的压力,拍摄时说的方言而不是普通话;扮演易老师的是导演的亲哥哥,他本人确实开一所幼儿园,剧中幼儿园的滑梯是还是导演私人赞助购置的。
即使现在,在农村搞教育依然有种种困难与无奈,乡村教师们值得我们去致敬。前段时间,全国人大代表为乡村教师们发声,建议乡村老师的待遇要高于城镇教师,吸引人才回乡教学,希望在十四五的新征程,农村的孩子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