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只是一时输赢,真正的优秀是一辈子。
当问及孩子成绩好,能够有什么意义?
孩子的回答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还可以得到别人羡慕的眼光……当然,对于成绩优异的孩子来说,成绩好并不是错。不过,作为老师和家长应该为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认知,成绩高低,只是一时的输赢,而且成绩高低并不能决定人生的未来。
有人说,既然成绩不重要,那为什么还要肯定成绩的作用?
严格来讲,成绩并非一无是处,只是成绩的作用,不应该被无限地放大。如果教育能够利用好“成绩”,让其服务于孩子人格的培养,那么成绩或许也能够起到积极性的作用。但是当前的现实是一切都以“成绩”为中心。比如说:成绩好的孩子就被贴上了“优异”的标签,成绩差的孩子就被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
换句话说,原本教育的“成绩”只是培养人的一个工具,却最终支配了评价机制,甚至成为了教育的“中心”,一切都以提高“成绩”为出发点。
然而,这样的结果就导致了文化课占有了“体育课”、“美术课”,出现了考试考什么,就学习什么……而这些现象的本质,是“成绩”成为了学习的指挥棒。当前,教育可以说在“成绩”面前,变得有些迷失。
实际上,教育本身就应该立足育人,将学生培养成拥有健康人格的人。
在过去的战争年代,中国人能够在绝境中奋勇抵抗、顽强奋起,是中华民族的“内在性格”使然,对于个人而言,人格是立足社会的根本;对于国家民族而言,则是一个民族的脊梁。
那么,教育到底该如何将人培养成一个拥有健康人格的人呢?
首先,教育要切实以人为本,老师也应该首先拥有健全的人格。
作为教育工作者,自身先要有一个完整的人格,更要有尊严。过去,在教育行业出现了很多负面的消息,老师为了职称与校长做出了出格的事情,这不仅仅影响了教育行业的形象,更反应了当前教育界老师的人格问题。换句话来说,作为老师也需要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有莲之洁,要有梅之傲骨。当遇到不合理的事情,应该学会反抗,当遇到不合理的事情和现象,也应该敢于发声。
其次,教育的确应该教人遵循规矩,但也应该教育人敢于维护自己的权利。
有些人反对教育将人“驯服”的没有了脾气。实际上,教育应该让人变得更加文明。不过,文明不代表就不懂“反抗”,只是反抗方式更加理性,这也是推进法治社会的保障。而作为教育,也应该立足育人,让学生懂得和善于使用正确的方式,来维护自身、家庭和社会的权益。或许,这也是我们要学习过去中国历史上那些“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的原因所在。
因为在那些英雄的骨子里,就有一种“不屈”的精神。
再次,学校教育不应只是注重传授知识,更应该是传播思想的平台。
在中国近代史上,高校成为了中国近代文明传播的高地,同样作为基础教育,也应该发挥传播思想,承担起为学生铸魂的工作。无论是爱国教育,还是挫折教育,都应该成为学校教学的一部分。当然,作为老师更应该以实际行动,成为教育的活“教材”。如果老师都无法做到,那么要求学生恐怕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总之,教育应该以培养健全人格的人作为统领,而不是让“成绩”占领了教育的核心,成为了教育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