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特别是人才培养实际,英语不宜作为高考三科必考科目之一,可根据学生报考专业,确定是否必考英语和确定考试难度;同时,中小学应降低英语学习难度,至少小学低段不把英语教学作为必修课。
■教育改革走到今天必须全社会协同,教育内外齐动,改变全社会用人、选人和判断人的体制机制,而不是教育部门一家精耕细作。
■取消和弱化英语的前提是语文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必须改进,无论是内容方法和考试测评。
■建议有关部门和方面,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组织深入调研,设计具体方案,例如将语文和外语合并为语言考核,或将外语从必考的3中改为选考,将必考3中的外语改为综合题目,以适应当下对创新拔尖人才的渴求,等等。
今年“两会”期间,一个又老又热的话题再次热了起来,这就是英语是否应该退出高考。
说其老,是因为早在2009年我就曾经公开撰写博客文章《全国娃娃学英语当急刹车》,在文章中我发出呼吁:取消小学英语课,增加国学教育,取缔少儿英语培训班,解放孩子,救救汉语。之后,我又多次发出降低外语教学难度、取消英语作为必考科目的呼声。2017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宇华教育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光宇也公开建议,高考取消英语科目,把中小学生的英语必修课改为选修课。李光宇认为,对于大多数不以英语为职业技能的人而言,英语只是高考的“敲门砖”,曾经为学英语付出的时间、金钱、精力成为一种资源浪费。与此同时,对英语学习的过度重视和追求使大量家长不得不给孩子报课外班补习英语,也大大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此后,直至今年“两会”,取消英语作为高考必考科目声音再起,引发广泛关注。
至于我的态度,仍然是:根据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特别是人才培养实际,英语不宜作为高考三科必考科目之一,可根据学生报考专业,确定是否必考英语和确定考试难度;同时,中小学应降低英语学习难度,至少小学低段不应把英语教学作为必修课。
我的理由:一是,当下对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加”的东西太多了,而且还在与日俱增。其实,事物正常的发展规律应该是有增有减、有进有出,而不是只增不减、只进不出。大家都在为教育做加法,即教育应该增加什么什么内容、应该强化什么什么方面、应该补充什么什么东西,如此“加”的结果,就是让已经重得不能再重的教育负担,更重了。从这个角度说,对英语教学要求的反思具有积极意义。
二是,不得不说,教育不堪其重,考试为最。大家知道,本来考试只是教育的一个手段,或者是一个重要手段,但眼下考试,尤其是中、高考在现实中正在演变为不少学校的教育目标。更要命的是,也有教育管理者认为,凡重视一件事情,一定要在考试中体现。有网友说,刚刚有人说心理教育很重要,生命教育很重要,一听我就浑身发麻。因为这些年教育改革的一个前提就是:“这个好重要,这个特别重要,我们来加一门考试吧!”体育好重要,我们来考体育!美术好重要,我们来考美术!
现在生命教育也很重要,我们来考生命!下一步,还有安全呢,劳动呢……网友们的话,折射出眼下教育的真实发生。
把教育异化为考试,重了说是对教育的无知和浅陋;浅了说也是好心办坏事,根本上解决不了问题。
三是,从高考历史考量,英语并不是一以贯之,不可撼动。不往远说,只从1978年说,在恢复高考的最初几年,外语在很多省市并未列入总分,而是作为录取重要参考。高考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命题。文理两类都只考政治、语文、数学,文科加考史地,理科加考理化。既然外语作为高考必考科目是后来不断强化而成的,为什么不能逐渐弱化而亡?!
四是,从实际需要看,恢复高考四十多年来,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眼下与改革初期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当时百废待兴,改革开放急需大量外语人才。而现在,随着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外语作为一般性的工具使用,完全可以不用大面积、大数量地作为覆盖所有人的共性要求。当年孙中山先生所说的:“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引用来说这事儿,似乎很有几分道理。
五是,高考改革方案多年多种,语文、英语、数学三科必考似成定局,但想想看,所有考生三分之二基础内容考核是语言类考核,这是否合理,值得商榷。相比1977年全国高考的考试,分文理两类。文科考试科目:政治、语文、数学、史地。理科考试科目:政治、语文、数学、理化。改革后的3+1+2模式,其不一样的意义在哪里?
必须强调,我们多年下大气力改变的主要是教育内部的改革。以高考为例,总是在考什么和怎么考上改,改来改去,高考为教育和全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没有减弱。这也提示人们,教育改革走到今天必须全社会协同,教育内外齐动,改变全社会用人、选人和判断人的体制机制,而不是教育部门一家精耕细作。外语考试改革之争议,特别明显地说明了这一点。
弱化英语在教育教学中的分量,当下还特别需要既得利益者觉悟。这方面,以靠英语培训起家的新东方掌门人俞敏洪,很值得一说。据报道,俞并不赞成取消英语考试,但他提出降低英语在高考中的比重,或者降低英语在高考中的难度。“如果有的家庭希望孩子未来出国深造,自然会给孩子增加英语学习的量,但英语对于普通老百姓,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孩子来说,学习起来依然有一定的困难。”赞俞!
我以为,如果单纯地、孤立地说取消或不取消英语学习是一回事;把取消或者不取消英语考试放在一定的背景和条件下讨论则是另外一回事。这是人们思考问题应有的习惯,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特征。凡是接受过初等语文教育的人都知道,语文课上老师讲课文常常先讲时代背景和一定社会条件下作者及其作品的意义,这种做法虽遭诟病但的确有一定道理。
上边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回答取消或者弱化英语教育对还是不对呢?确实不能笼统下结论。假如取消了英语,增加了当下的语文教育的时间和内容,但以当下语文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而言,笔者还真不敢苟同。我认为,当下的语文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还远远不如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笔者听过一些英语教学,尤其是外教,教师重点突出,目的明确,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反复练习,而且教师讲课时眉飞色舞,活灵活现,让学生兴趣盎然。这样的内容和方法,比起语文课堂上老师大段且啰嗦的分析和学生低效且木讷的听讲大相径庭。我看,语文教学不改还不如去学学英语。因此我说,取消和弱化英语的前提是语文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必须改进,无论是内容方法还是考试测评。
建议有关部门和方面,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组织深入调研,设计具体方案,例如将语文和外语合并为语言考核,或将外语从必考的3中改为选考,将必考3中的外语改为综合题目,以适应当下对创新拔尖人才的渴求,等等。总之,降低英语学习在教育中的重量,事关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方向,太值得研究和论证了。
作者简介:王旭明,教育工作者,语言文字工作者,曾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现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求真教育实验研究院院长。著有《为了公开——我当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说新闻发言人》《明正言顺》《与领导干部谈文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