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是一个充满欢声笑语,嬉笑打闹的地方,孩子听到下课铃像小鸟飞出笼子一样,撒了欢,奔向操场,玩跳皮筋、扔沙包、踢键子、跳大绳等。
这样的校园才是我们心中的校园,到处洋溢着幸福和欢乐的校园。
可是,现如今的校园,却静悄悄的,没有一线生机。
课间十分钟,没有人冲出去,而是静静地呆在座位看看书,和前后左右同学互相闲聊几句,再或者趴在桌子上睡会,或者写写作业,总之不能外出乱跑打闹。
这是校园本该有的样子吗?
学生课间不就应该休息活动的吗?
可为什么学校课间也变得如此安静?
学校领导表示:我们也不想这样,可是没有办法,学校怕学生们出事,怕家长来闹,怕上热搜,怕被外界误解。学校怕承担责任,怕赔不起。
学校看似一个集体,一个公立单位,但面对家长的要求时,就瞬间变得渺小和无助,只能妥协再妥协。
为了减少这些被动之举,学校被迫做出这样的规定:课间十分钟,学生除了去厕所和去水箱接水外,都要安静地呆在教室里,不准外出嬉戏打闹。
有的学校担心孩子们不听,不严格按照规定执行,还专门安排老师留在教室里轮流值班,监管学生。
对于这样的规定,也遭到质疑,有人认同有人反对。
认同一方表示:这样做的确能保证学生们的安全,不会再因玩耍而受伤,毕竟孩子玩耍起来不懂得注意分寸。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孩子安全了,家长也就放心了。
反对一方表示:课间不让学生外出就是在摧残孩子的心灵,剥夺孩子应有的权利。不能为了怕担责任,为了自保而限制孩子的自由。
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想法自然不同,也不能主观意愿上判断谁对谁错。
课间十分钟,学生禁止外出,带来的不少弊端。
学校禁止课间休息时间外出,体育课更是不允许孩子们剧烈运动,就怕孩子们受伤。
在老师眼里,学生就像个瓷娃娃,不能磕着碰着,只要受伤,就有可能被家长质问,严重点老师还会受处分,学校交罚款。
现在学生被老师保护得无微不至,不活动,不打闹,就不会发生意外事件。可是长此以往下去,孩子们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视力度数越来越高。
放眼望去,学生体重超标的越来越多,变得越发不爱动,再加上作业多,学业压力大,平时更没时间运动,课间体育课都不能活动活动,那青春的气息在哪?
表面上造成这一局面的是学校的规定,但实际上,大家都清楚,根本原因是那些为一点小事就闹学校的家长导致。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磕着碰着,出了问题心疼是自然,也能理解,但请理智。
有部分家长看到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就不顾一切地为孩子出头,找老师要个说法,所以,学校怕了。
孩子在学校受伤,孩子没有得到老师关注,老师没有处理好孩子和同学间的关系,孩子成绩突然下降,孩子厌学逃课等等,
所有的问题都等着老师来解决,结果不满意,家长会找校领导,教育局领导,甚至官方投诉,发网帖赚取同情等等。
家长看似弱势群体,实则背后站着千千万万的家长。
不管理由是什么,只要家长投诉,受处分的就是学校,毫无悬念。就好比哥哥弟弟打架,被训斥的永远是哥哥。
当然,在教育行业里,不排除一些不负责任的老师,处理问题的方式发法不合理,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
孩子的成长是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快乐程度,而不是平时不管不问,出了问题找学校要个说法。
如果孩子已经到了抑郁,厌学的地步,再找学校老师也于事无补,教育没有回程票,没办法弥补。
优秀的家长应该是把过多的精力用在孩子的身心健康上,和谐的与老师沟通相处,在老师的配合下解决孩子的学习及心理问题。
家校矛盾出现,学校怕了,怕担责任,在教学上开展工作会顾虑重重的。一些素质教育工作尽量不涉及,保护孩子安全,最后受害的只能是孩子们。
家长减少一些对学校的误解,对老师的指责,维护一个和谐的家校沟通的桥梁,最终受益的是孩子,还给孩子们一个快乐的校园吧。
互动话题:课间休息禁止学生外出,合理吗?
您对这一现象有什么看法?欢迎留下您的观点。
感谢阅读,感谢点赞分享和转发。
这里是柔妈教育心法,我是若欣老师,心理咨询师,每天研究心理学,分享教育方法,帮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
感谢阅读,喜欢我的文章,点点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