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热播剧《以家人之名》中,齐明月这个角色,让人十分心疼。她虽然有父母的疼爱,但在她的家庭中,她就像一个被母亲控制的提线木偶一样,浑身上下都被镣铐锁着,还要戴着这样的镣铐跳舞,活得太累了。
在千千万万种不同的妈妈当中,有一种妈妈很悲哀,她们是为孩子付出最多的,也是最费心最费力的,最终却把孩子养成了“可怜虫”,不但不幸福,还会把这种不幸传递给下一代。
控制欲旺盛的妈妈,剪断了孩子的翅膀,还要怪孩子不会飞翔
莹莹的儿子7岁了,发现儿子对自己越来越疏远,她问儿子究竟为什么不喜欢妈妈了,儿子说:“你老是指使我做这做那,我不想做你就发脾气,我喜欢爸爸,爸爸从来不逼我。”
莹莹听了儿子的话,突然呆住了。回想自己对儿子的所作所为,不正是母亲对自己的做法吗?
莹莹从小就厌恶母亲,母亲就是位控制欲极强的妈妈,莹莹想买什么衣服,穿什么鞋子,必须要妈妈看顺眼了才行。哪怕就是去餐厅点餐这样的小事,妈妈都要指手画脚,说她这个做得不对,那个做得不好。明明不愿做的事,为了妈妈的“面子”,也要硬着头皮做下去。
大四时,莹莹要去找实习机会了,妈妈又说这个公司不能去,待遇不好,那个公司不能去,环境太差,兜兜转转,当别的同学早已经摆脱了职场新人的帽子,莹莹却仍然是个实习生。妈妈这时候又说:“你看看你,能力那么差,难怪人家都不要你!”
到了该结婚的年龄,莹莹自己谈了两年的男朋友,妈妈看不上,硬生生把两人拆散,又给莹莹介绍了一个公务员,可是莹莹跟对方没什么共同语言,日子过得平平淡淡,没什么爱情可言。妈妈又说:“谁让你自己不会过日子!”
现在,莹莹发现,母亲身上令人发疯的控制欲,完美地“遗传”到了自己身上,现在她对待儿子也在用同样的方法。莹莹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可怜虫”,永远没法跳出妈妈制造的这个怪圈。
控制欲极强的妈妈,把孩子养成了“可怜虫”,还会代际传递
●孩子懦弱、能力差、没主见
被妈妈时刻控制的孩子,就像被关在一所无形的监狱中,见不到外面的阳光,得不到应有的锻炼。总是被妈妈指责什么都做不好,孩子会产生自卑自贱的心理,对自我价值产生深深的怀疑。
由于长期被操控,一切都依赖妈妈做决定,久而久之,逐渐失去了自主选择的能力,就变得没主见,缺乏自我意识。
●孩子自尊心受挫,缺失自律性
齐明月就是被妈妈控制的典型,由于一直被妈妈否定,得不到正面的回应,她的自尊心严重受挫,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而这种对自尊的打击,会让孩子失去自信的同时,也失去自律的能力。
因为孩子总认为,我只有被盯着被管着才能把事情做好,我自己是没法管理自己的,于是学习的时候没有主动性,能玩一会儿是一会儿,只有父母的监督才有效。
●代际传递,儿子变怯懦,女儿变霸道
在《母爱的羁绊》一书中,母亲的控制欲,在儿子和女儿身上会产生两种完全相反的结果。
妈妈太强,儿子就变得怯懦,不敢反抗,丧失成为一个男子还应该具备的品质。或者干脆“屏蔽”掉妈妈的话,形成被动而封闭的自我保护模式。
而女儿则会把妈妈对待自己的方式“复制粘贴”到自己的孩子身上,也变得霸道而强势,把妈妈带给自己的伤害,继续传递下去。
控制欲过剩的妈妈,通常是这3种心理在作祟
●担心孩子做不好
总是“鸡蛋里面挑骨头”的妈妈,其实是因为担心孩子,总是不相信孩子有能力自己搞定,但好好的话又不会好好说,明明是担心,到了嘴边就成了挑剔和指责。
●不忍孩子吃苦受累,习惯性包办
心疼孩子,不忍心看孩子吃苦受累,为了减轻孩子的负担,对一切事情大包大揽,也是种变相的“溺爱”,对孩子成长没有好处。
●自恋型妈妈,从孩子身上找存在感
有很多妈妈都属于这个类型,在生活中其它方面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就从孩子身上找存在感。比如《隐秘的角落》中朱朝阳的妈妈,因为婚姻失败,而把所有生活的重心都放在了对儿子的培养上,只有儿子优秀了,她才能感觉到一丝优越感。
控制欲强的妈妈,要从根本上明白,孩子不是傀儡
控制欲强的妈妈,首先要从根本上明白,孩子不是自己的傀儡,他有自己的人格,有自己的独立意识,是一个完整的独立个体。尊重是对待孩子的第一前提。
其次,把嘴上常说的那句“我就知道你不行!”改成“我知道你能行!”信任是人与人之间维系感情的基础,自己的孩子你不信任他,还有谁能信任他呢?
第三,如果你就是控制欲妈妈的受害者,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让这样的伤害继续下去,让伤害在自己身上停止,让它不再重演。
PS: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