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范芮菱
核心提示
“十四五”开局之年,成都发布“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实施方案,“建设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写进计划。
面对老百姓对教育多样化、优质化的期待,面对入园难入园贵、教育资源不均衡等“硬骨头”,应该从何发力?近日,四川在线记者采访成都市各区县教育局,探寻“建设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的区域发展路径。
“这里会新增一所幼儿园,9月开始招生。孙女可以在家门口上学了!”3月12日,家住成都市双流区怡心街道的张婆婆看着已经竣工的光明配建幼儿园,十分欣喜。这所幼儿园目前处于室内装潢阶段,预计开设15个班,增设450个学位。
欣喜的不只是张婆婆,记者了解到,成都市各区县教育局正着力“建设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01
增加学位供给,缓解入园难入园贵
成都市双流区西航港常乐幼儿园幼儿正在进行游戏活动
“公办园数量有限进不去,民办园收费高读不起”是困扰多地家庭的教育难题。“就双流区而言,我们也面临优质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不足、分布不均等问题。”成都市双流区教育局副局长黄曦表示,今年,双流区将建成幼儿园13所、新增学位5310个,进一步提高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和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