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高考脚步越来越近,所有的考生都在非常紧张的气氛中备考。
一年一度的大型考试,的确给了很多同学逆袭的机会,让他们在将来成为对这个社会有用的人才。
尤其是在今年高考的全新改革,更是给了很多同学选择上的优势,
回顾过去,教育政策和相关的制度在不断的改革,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但是有些问题依旧存在。
这就是为什么如今的高考制度以及教育模式在不断的改变,因为还有很多问题是需要完善的。
在华人数学界有着相当高造诣的丘成桐先生更是在前不久的一次访谈中直接说道:中国的教育如果再继续任由这样发展下去,至少将会倒退20年。
数学大师丘成桐何出此言?
之所以会说出这样的话,很大程度是因为丘成桐在自己的领域中,见到了非常多类似的问题,并且也有过自己的反思和感受。
虽说现在的父母非常的看重对孩子的教育,甚至说花费了相当多的精力去培养一个孩子。
但是很多的孩子最终却沦为“考试机器”,因为无论是现在的学习环境,
还是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往往更看重结果,却从来就没有对自己的学科有过真正的思考,
很少会花时间仔细琢磨一道数学题,或者是真正的领悟这篇文章的思想。
孩子的学习成绩的确有所提升,但是却并没有非常扎实的基本功,或者是有自己的见解。
成绩足够快速的提升,却没有将一个孩子的思维能力被培养出来,甚至不会给他们任何锻炼的机会,这难道就不是应试教育的悲哀吗?
看似成绩非常优秀的孩子们,却在很多专业学术问题上还落后于人。
教育并非让孩子没有自己的思维能力
丘成桐教授的这一番话的确一针见血,也非常明确地指出了目前国内教育的相关问题所在。
当孩子入校后的第1天,父母们就要求他们必须考出好的成绩,今后才能拥有一个好的大学。
对孩子有这样的要求,看似并没有任何的错误,
仔细地去想,如果一个孩子只是为了将某一个数学题目公式化地解答出来,又如何去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呢?
这个社会都在追求着“高效”,孩子们在学习时,更是有着非常苛刻的要求,更有甚至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解答出正确的答案,为了培养这种能力,还会有公式化的解答方式。
整个学习的效率变得高了起来,孩子们的思维力在不断地退化。
大批的985 211学生却并没有太多创新能力
数学教授丘成桐之所以会特别失望地说出这些话,主要在于目前的学生的确没有太多创新能力,虽然近几年的应试教育也在不断的改革做出新的调整,
看似学生们的成绩在不断的提高,但整体的水平却在降低。
比如在全国会有非常著名的奥数比赛,这些孩子成绩看上去挺好,上大学之后有很多问题就逐渐显现出来,
比如在数学这一领域,很多问题的解答方式,并没有成熟的解答模式,必须要经过不断的训练,才能够有一定的提升。
现在孩子们的学习的确非常用功,但教育的基础还并不是很扎实。
丘成桐教授说到,“如果是在10多年前这些高校毕业的中国留学生来到哈佛进修,至少在考试的问题上不用有太多的担心,而在近几年来看情况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高考新政策“3+1+2”,也是在做全新的尝试
语文,数学,英语依旧是高考改革之后的三大主学科,但这一次同学们的选择就更加的灵活,可以把一部分的精力放在自己比较有优势的学科上。
这一次的全新尝试,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核:就是为了能更好地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尤其是在当下的科学生产力不断的发展,强大的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任正非这样说过:我们现在最缺的人才,绝对不只是要求他们成绩多么的优秀,而是要有足够的思维能力
在设计一款产品,甚至是芯片,这些都离不开强大的思维能力,它能够让人不断地去探索未知的东西。
如果孩子没有了思维力,“倒退20年”并非危言耸听
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中就有这样的一段话:当孩子到了5岁之后,开始对科学实验变得感兴趣起来,但是这个年龄段他们的兴趣点并不是在于学到什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实验发现事物本身的奥妙,并且能够认识相对客观的事物。
但是现在的孩子真的就变成了一台考试机器,当教育变成了各种解题,孩子就只会找到各种固定的解题方法,但这个过程并没有任何的探索。
一些著名的科学家或者是数学家,他们真正强大的地方并不在于有着过硬的专业知识,而是会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对未知的世界进行探索和研究,找到更多的解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