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再难出贵子,如今还有哪些美国大学在实现“美国梦”?

美国大学的招生宣传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每年,不同的大学们都会使出浑身解数,通过宣传册、广告片等等方式介绍自己学校的特点、传播美好的校园生活,以吸引更多的申请者。

在这样的宣传推广里,我们往往可以窥见不同大学的校园文化和价值体系,比如充实的课余生活、自由的选课系统、舒适的宿舍环境等等,这些条件通常因学校而异。

但在价值体系方面,几乎所有大学,尤其是顶尖大学,都会不遗余力地宣传同一样东西:那就是对于弱势群体的帮助,比如有色人种的录取数量和对贫困学生的财政补助上。

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它符合长久以来主流社会的政治正确,用更通俗的话说,就是它代表着“美国梦”——不论出身背景和社会地位,人人都有可能通过不懈奋斗获得更好的生活。

两百多年来,“美国梦”激励了世界各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前往美国,或求学或移民,历经千辛万苦只为通过勤劳勇敢的双手去实现个人价值,美国也因此成为了全球许多成功人士的摇篮。

教育是社会的重要发展基石,所以这种价值观同样驱使美国大学担负起了维护受教育权利、促进社会平等的公益责任。

在如今,任何优秀的美国大学,多少都会标榜自己为种族平等做出的努力,为社会流动性做出的贡献,为背景贫苦的学生提供的跃升的机会。

它们也的确是这么做的。在这一批顶尖大学中,绝大多数的学校都会为低收入学生提供极佳的助学金、奖学金支持,我们熟悉的某几所藤校甚至会使用need-blind政策,不考虑学生是否申请需要学校资助,而是根据学生家庭状况做出判断,补足全部的学习费用。

不过,得益于近年的一些经济研究和相关报告,我们有机会深入了解这些美国大学在实现“美国梦”上究竟做得怎么样?而这些报告显示的结果,可能有些出人意料。

针对出生于1980年至1982年间的一千万人口,美国的经济学家们对比和分析了这些人身上的两组数据:来自税务局的家庭收入报告,以及来自教育部的入学、毕业数据。

根据家庭收入报告,研究者把研究对象的原生家庭收入分成了均匀的五个阶层,最底层小于每年2万5千美元,最高层大于每年11万美元

之后,研究者跟踪统计了这些人就读的大学,以及在大学毕业十年后的收入情况,再对比他们的原生家庭收入,进而得出他们的“跃升程度”。

通过分析,研究者发现对于哈耶普斯这样的顶级名校,“穷孩子”的跃升程度的确非常可观——来自于全美底部1/5收入家庭的学生,通过就读于超级名校,有半数左右在毕业十年后的收入跃升至了顶部1/5,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逆袭。

但是问题在于,这些名校录取的低收入家庭学生的绝对数量很少。以哈佛大学2013届为例,仅有5%不到的学生来自于底部1/5收入的家庭,这样远低于人口平均值的录取数据,同样体现在其它常春藤大学和一众顶尖名校上。

而来自College Board等教育机构的数据显示,实际上有大量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取得了满足名校录取条件的分数,他们只是出于种种原因没有选择申请最精英最顶尖的学校,或者申请了未被录取。

稍有常识的人都能看出,这批最顶尖的学校的大部分席位,往往被全美国乃至全世界最富有的家庭的孩子所占据。不论是从小拿钱砸出来的学习辅导、体育运动、课外项目,还是前两年被曝光的直接行贿,美国高等教育逐渐沦为富人的游戏似乎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有数据显示,如今美国有38所大学中,来自全美最富裕1%家庭的学生数量,要大于来自全美后3/5收入家庭的学生数量。对于这样的学校来说,穷孩子们的跃升比例有多高可能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因为他们的数量太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于是,通过经济学家们的研究,我们发现了一批既录取了数量可观的穷孩子,又在他们的阶级跃升上表现优异的大学,这些学校的名字出人意料。

比如与UC系同属加州州立大学系统的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简称Cal State),其中的LA分校,约有20%的学生来自底部1/5的家庭,却在毕业十年后跃升至顶部1/5。

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州立大学的学生基数庞大,光是Cal State LA所录取的出生于1980年单年的“底部1/5”学生数量就高达1500多人,而常春藤联盟加上杜克、斯坦福、MIT和芝加哥大学所录取的当年同类学生数量,全部相加都只有500人出头,前者接近后者的三倍。

如果我们不光把目光聚焦在收入“从最低到最高”的飞跃上,而是把“从最贫困到中产”同样视为“美国梦”的成功实现,那么又会涌现出一大批“名不见经传”但是表现优异的大学。

比如上世纪曾被喻为“工人阶级哈佛”的纽约市立大学,在90年代就读于该校的来自于底部1/5收入家庭的学生中,有76%在毕业后收入跃升至了全美前3/5;在德州州立大学El Paso分校身上,这个数字是71%;在前面提到的Cal State Bakersfield分校中,达到了惊人的82%......

并且,这些学校在录取学生的家庭背景上,至今仍然以底层和中层为主,由于大都是州立、市立大学,还可以给本地学生提供无差别的学费减免,是真正意义上人民群众的好大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通过以上这些数据,不免想起我们过去文章中提到过的内容:

在今天被世界热捧的常春藤联盟中的学校,几乎全部都是在美国1776年建国之前成立的,其中最早的哈佛大学,更是比建国早了140年。联盟中,只有康奈尔大学是在美国建国之后成立的,原因还是建国前成立的另一所老牌大学威廉玛丽学院不想参加常春藤联盟。这些老牌学校的创办者,几乎全部都是在牛津剑桥等欧洲学府接受过古典式的高等教育的移民。这些人为了让自己的子孙后代在新英格兰这片新家园里也能受到这种教育,才选择建立起这样的高等学府。

事实上,我们从哈佛大学所在的城市名称——剑桥市上,就能窥到这种想法的源头。可以说,美国的这些私立顶级名校,从一开始就没有承担维持阶级流动性、提供平民教育的任务,而是着力于如何吸引更多的权贵入学以维持自己的生存。美国大学的这种特点,和中国科举这样的文官选拔制度截然不同,前者因为阶级分化产生了教育,后者通过教育完成了阶级分化。这或许也是高考在我国拥有普遍承认度的一大原因。

当然,每个阶层的人,也都在做着跃升梦,就像哪怕是富豪名流,也愿意不惜代价把子女送往最顶尖的大学就读,甚至导致了舞弊行贿这样的丑闻。但实际上,我们也都在现实中不断地受挫和失败,并终将会在生活的某个地方停下脚步,学会接受现实,和自己妥协。

从这个角度看,那些名不见经传的“纽约市立大学”们,它们得不到新闻媒体的报道,不会在电影电视剧中作为背景出现,更没有所谓的校友关系网和精英社交圈,但它们持之以恒地帮助一批又一批原本毫无希望甚至身陷囫囵的普通人,通过个人不断的学习和奋斗实现了跃升,谁又能说它们本身不是“美国梦”的另一种体现呢?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