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董洁称儿子“爸爸”:长不大的父母,到底有多可怕?

文/学乃身之宝

近日,在《乘风破浪的姐姐2》中,我们看到了"努力"的董洁,这让给我想起了带着儿子顶顶参加《妈妈是超人》节目时的董洁,也是在"尽力"维系好这段亲子关系。

我们能在她和儿子顶顶的相处中,感受到了她对儿子浓浓的爱,但这份爱中,除了母性的关怀,也多了一丝超越界限的成分。

比如,节目中董洁生气了,7岁的顶顶会抱着她的头说:"小宝贝,别生气,爸爸爱你。"

当董洁偷吃顶顶的零食,儿子气得直哭,董洁却笑着说:"你是顶顶爸爸,我是孩子呀。"

在顶顶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时,董洁对着儿子直接发脾气:"你再不过来,我就要哭了。"

顶顶担心妈妈看到自己心里难受,一个人跑到楼上躲起来,偷偷地抹眼泪。

7岁,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本该是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时候,但顶顶脸上的神情,仿佛有种压力和责任的重担,逼着他过快成长。

而作为妈妈的董洁,则是在用自己的长不大,促使儿子成为自己的"爸爸",这样的亲子关系是"有毒"的。

因为这是"亲子角色颠倒"。

更为重要的是,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和孩子有着这样的关系还不知。

那么,什么是"亲子角色颠倒"、其形成的原因和表现是什么、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负面影响,以及怎样终结这种状态呢?

日本心理学家加藤谛三在《长不大的父母:如何终止家庭创伤》(以下简称《长不大的父母》)一书中,给我们具体阐释了,可以说这是一本帮助我们终止家庭创伤的疗愈手册。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到底都说了什么吧。

1.什么是"亲子角色颠倒"?

"亲子角色颠倒"这个概念是由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约翰·鲍比提出来的,指的是父母向孩子撒娇的行为。

正常情况下,孩子向父母撒娇才是合乎情理的,而父母总是向孩子撒娇,就是不合理的,所以才叫做"亲子角色颠倒"。

就像节目中的董洁,她在和顶顶互动时,总是在向儿子撒娇,叫儿子"顶顶爸爸",这样的撒娇其实是一种过度情感依赖的表现。

加藤谛三说,这种情况与其说孩子没有得到爱,不如说父母在榨取孩子身上的爱。

更为重要的是,父母向孩子索要这份爱时,父母和孩子都没有意识到:父母自认为自己是称职的父母,孩子也认为父母在深深地爱着自己,而这样的成长环境,不仅对孩子是不理想的,对父母也是不利的,因为父母没办法解决自己内心真正的冲突。

"亲子角色颠倒"其实就是父母把孩子牵扯进自己内心冲突的一种现象。

2.幼儿式愿望,是父母撒娇的缘由

加藤谛三在书中说到,"亲子角色颠倒"中的父母,都是那些在肉体和社会层面上长大成人,但在心理层面来看,还是那个不懂承担责任的小孩,他们的内心依旧是一个爱撒娇、缺乏责任感,且依赖心理极强的小孩,只不过被一层叫作"大人"的包装纸裹起来而已。

那么,这样的大人是怎么产生的呢?

加藤谛三说,当一个人的幼儿式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时,会时刻"希望别人哄我",而这就是长不大的父母。

幼儿式愿望,就是人基本需求中的依赖性需求——ta在喜欢睡摇篮的时期有大人一直在给ta摇摇篮,在喜欢蹦蹦跳跳的时期有大人能让ta随时随地蹦蹦跳跳。

也就是说,小时候没有被好好爱过的孩子,即便长大,身上还会残留着想任性撒娇、为所欲为的欲望,希望让地球围着自己转、想要受到瞩目。

就像董洁,她小时候并没有被好好爱过,10岁左右,她就离开了父母。虽然她很少提及那段时光,但她曾在采访中"抱怨"过父母——"难以想象,父母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换成了今天的我,一定做不到"。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正是这种过早地与父母分离,让董洁的内心缺少归属感和安全感,这种空心化让她太渴望有人爱自己、有人哄自己了,而当她的婚姻出现问题、戏约骤减,以及其他不顺时,儿子,便成为她唯一的寄托,也是她在灰暗的日子里,唯一可以无条件爱她的人。

正如加藤谛三在《长不大的父母》中说的,那些颠倒亲子角色的父母如果无法得到能给自己带来补偿性满足的事物,比如金钱、名望、事业、婚恋等等,便会尝试从身边的某个人身上寻求补偿性满足,而孩子是最理想的人选,因为孩子天然地与父母亲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3.长不大的父母和不得不长大的孩子

加藤谛三说,"亲子角色颠倒"有两种类型,分别为普通式和神经症式,而两种类型的区别在于是否常态化。

也就是说,当父母向孩子撒娇,索取爱和关注的基本需求,演变为常态化时,这样的亲子关系就是神经症式的"亲子角色颠倒",而这样的关系,无论对于父母和孩子来说,都将会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对孩子。

首先,"亲子角色颠倒"中的父母,是出于自己潜意识的需求进行的育儿行为,这会使孩子沦为帮助父母解决自己内心冲突的工具。

颠倒亲子角色的父母,最主要的行为是依赖和控制孩子。

他们的依赖心理犹如幼儿那般强烈,他们只想着让孩子为自己服务,于是这种依赖心理就产生了很强的控制欲。

其实,依赖和控制就是"对爱饥渴"的特征。

一个人对爱的饥渴感越强烈,就越希望他人可以按照自己的设想行动,如果事与愿违,他就会受伤,而这时,他又会产生敌意。因为他的要求无法被满足而受伤的机会越来越多。

这是一种矛盾,且在神经症式的"亲子角色颠倒"中,这种矛盾是普遍特征:当他们想与某个人亲近时,不知为何心中就会对其产生敌对的情绪,可他们一旦处于这种敌对心理而疏远对方,心中又会莫名涌现出与之亲近的想法。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其次,在"亲子角色颠倒"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们人格的核心部分就会带有基本焦虑,而这不仅让他们丧失童年的快乐,还会给他们的底层人格留下阴影。

加藤谛三解释说,所谓基本焦虑,就是基本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人所感受到的焦虑,这种焦虑会牢牢扎根在孩子内心的最深处。

而当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成为父母,很可能循环其父母的做法,把孩子作为自己撒娇的对象,向孩子索取爱,于是这种不良的相处模式会代代相传。

另外,加藤谛三还在书中指出了神经症式"亲子角色颠倒"中的父母还会对孩子进行隐形虐待、施恩图报,以及假性互惠等行为,这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除了基本焦虑外,还容易产生缺少安全感、自我否定、自我厌恶等心理,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样环境长大的孩子,会丧失沟通能力,这将导致他们失去心灵的支柱。

因为他们在"亲子角色颠倒"的环境下长大,一直过着空洞的生活。他们陷入一种毫无个人意志可言的、自我疏离的状态。一旦他们有了个人意志,就无法存活于世。

总之,颠倒亲子角色的父母和被颠倒亲子角色的孩子,都迷失了自我,因而都无法离开对方。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4.终结这种状态,需要父母意识到问题

在"亲子角色颠倒"的关系中,亲子双方可谓"心患重疾",而要终结这种"有毒"的亲子关系,加藤谛三说,解决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离开对方。

但是,如果孩子年龄比较小,还没有能力独立离开时,唯一能改变现状的就是父母。

就像顶顶和董洁,需要改变的就是作为母亲的董洁。

但很多父母非常"享受"这种被爱、被宠的感觉,怎么会愿意做出改变呢?

答案是,让父母们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就会做出改变。

也就是说,当董洁意识到自己和孩子的关系有些越界后,就会愿意去改变。

那么,像董洁这样的父母们,怎么才能意识到问题呢?

读一读《长不大的父母》这本书。

因为这本书,不仅可以帮助父母意识到自己潜意识中的幼儿式愿望,还会帮助他们审视自己在育儿过程中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这本书提出了终结这一恶性循环的有效建议。

合格的父母,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学习认证"的,《长不大的父母》这本书可以说是父母学习成为好父母的第一步。正如加藤谛三在后记中说的:"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对需求不满的父母进行心理剖析的书,我还希望各位能够通过本书理解这些父母的心理,进而理解这个世界。"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本文完

感谢您的阅读

收藏

举报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