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已经四周了,和学生们在一起,每天每节课都会有很多值得记下来的事,就是时间不够花,没法做到当天记录,过后再回忆,很多都遗忘了。视频课,家长分类,还有前面的不务正业的数学老师等等,都需要一一补齐
这次我做了一个试卷订正的尝试,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原来我们的学生对学习的真实感情是这样的
考试订正大家都不陌生吧,考完试,批完卷,学生拿回家。家校间通过家长签名这个可视方式,进行家校间的沟通——让老师知道家长已经知晓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通过错题订正这个可视行为表示已经完成对这份考卷的掌握。这一动作应该历史悠久,并且得到广泛应用,一代一代教育工作者传承至今,可有人对此提出异议?我,我一直觉得这里有些浪费,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学习机会的浪费,是个不高效的教学行为。在以前学生生源较好的学校,这个问题不怎么突出,因为发回去的订正卷基本都能全部完成,家长也都会很配合地签名,有些家长还会在卷子上留个言,表扬一下孩子,或者向老师表示一下感谢,或者给孩子提点希望之类的。
现在这个普通的工作就成了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老师要会鉴定笔迹,是不是家长签的名对着一张扣分比得分多的考卷,上面除了一个笔迹很像小学生的名字,什么都没有,你是不是心里会有点疑问,这是家长签的还是他自己签的?问吧,万一是家长签的,岂不是很伤学生的心,不问吧,万一是他自己冒充签的,轻易过关,是不是觉得老师很好忽悠真的太难了。还有订正,学生听了讲评就能做对了,这个对是真的会了,还是依样画葫芦抄了一下而已?用我小徒弟的原话:讲评时让他们不能动笔只能听,然后再订正交上来一看,还是各种错,边听边订正,就照黑板上抄了一下怎么办呢?明知道现实是这样的,但还是一直一直这样做着,老师有点点麻木。
老师清醒地思考一下:如果每个孩子都完成订正,是那种真实有效的订正,那就意味着所有的孩子都能掌握这份试卷所承载的知识和技能了。而这显然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既然现实是这样的,我们还要收齐每一本订正本,批好每一个学生每一道错题的订正,是不是有点难为自己难为学生了?尤其在生源普通的学校,学生带回家的订正作业几乎没有任何可依靠的场外支持,一个90多分的孩子和一个40多分的孩子完成这份订正作业的难度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我想改变一下,不要形式上的订正通过,而是真正每个人在自我原有基础上的量力而行的订正,我还为此想了个好听的名词,协商性学习,协商性订正
这次考试,班级最高分是86,有七个不合格,所以最少的订正是14分,最多的订正是56分。老师开始讲评试卷,你可以挑自己有兴趣,不懂的听,有问题的可以提问,然后自己决定订正多少分的题。订正多少由你自己决定。
学生们一脸惊讶,真的自己决定?不用全部订正?我和蔼可亲地说,是的,你的订正你做主,自己决定订正多少,但是订正好的题一定是自己彻底弄懂的题,我们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最值得的地方,老师也不用追着你们要订正,你们也不用因为订正而拖拉作业了。学生们这回相信是真的了,然后他们就像捡了天大的便宜,开始订正了。
当天我就收到了大部分同学的错题订正,有5个学生来不及在校完成,第二天交的。这是有史以来最爽气的一次订正,来不及的都是考分高的,不及格的都是很快完成的。
当时的情景是这样的,第一个是考了70多分的孩子,她的订正是10分,我给她批了,她开开心心完成了。
第二个来了,订正4分,也过了,我心里想骂人,但以德服人,说出去的话要算话,依然面带笑容批。
又来一个更牛的,考试没及格,只订正2分,我忍不住说,你只想搞懂2分的题,还不够及格啊,你是想2分2分地赶上去吗?点头,是的。好吧
要是我凶点,严厉批评一下,让他多订正几分,估计也会去,但说好了自己作主,老师要言而有信,我忍,不发火,又来一个,只订正1分,你只想弄懂一分?学生傻笑,我忍不住吐槽一下,看来你对数学学习真没什么感情,我还以为你很喜欢数学呢,原来是叶公好龙啊。
也有让人感动的孩子,有些孩子就是要一分不拉,全部弄懂订正好。看着越来越多的同学完成了订正,有些孩子坐不住了,心想他们都订正那么少,我为什么要全部订正完?然后他就把订正的分数改小了,交给我完事了。还有几个孩子就不为外界干扰,一直在专心思考,订正,来不及当天完成就带回家,第二天交给我一份完美的订正作业。
一次小小的订正,小小的改变,试出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真实情况。第一次的协商性学习准备不够充分,所以我改进一下,又进行了第二次的尝试,结果试出了家长对孩子学习关注的真实情况,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