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考试分数线才公布不久,而再过三个月就要迎来高校生毕业这件大事了。
印象里,自从国家鼓励高校扩招以来,“今年大学毕业生再创历史新高”的消息就几乎没有断过。
据统计,2021年应届毕业生,将继续呈现增长的势头,预计达到909万。比2020年增加了大约35万。
经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加上以往小学到高中的12年,学生们终于完成了学业任务,即将正式走入工作岗位,参与社会竞争。而想到每年这么庞大的数字,要共同争夺有限的就业机会,很多人都会有所感慨。
每年新闻里都报道就业率多少多少,考大学的时候,各个专业的就业率也不低,为什么一轮到找工作,却是很多毕业生头疼的问题。
教育部出台“四不准”政策,严打就业率造假
在关于做好2021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要求,高校要严格执行“四不准”规定。具体是什么呢?
第一,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
第二,不准把毕业证的发放跟就业签约挂钩。
第三,不准借户档管理为由,劝说学生签订虚假协议。
第四,不准将学生的顶岗实习、见习证明作为就业证明的材料。
以此,来确保就业率统计结果的真实。
同时,有关部门还特别设立了第三方对就业数据的抽查;公布了举报电话和邮箱,规定必须在五日内进行调查和回复。
可以说是非常务实的好政策了。
就业率造假问题早该整顿
为什么就业率总是失真
就业率,是每年毕业季以后高校都要上报给上级部门进行统计的一个数据。这样以便国家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业趋势有一个了解。
然而,一旦有了对比和竞争,省里对各市进行要求,各市把数据指标的任务压力又施加给各个高校。然而,想要迅速提高就业率,现实里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于是,为了完成业绩指标,不少高校也开启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模式。
就业率通过什么方式失真的呢
要求应届毕业生在大四期间,必须上交就业协议才可以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这已经是很多学校的潜规则了。
至于其中的真实性,没有谁会查证和关心,要的只是合同上那一个企业盖章。有了这个盖章,学生能毕业,高校能给上级交代,招生也更容易吸引学生过来。
校方的就业率不能太当真
随手查一下高校网站展示的就业率,你就会发现,就业率超过90%的专业一点不稀奇。对于许多不是很了解的人来说,这个数字真的很乐观。
所以也难怪听到不少年龄稍大些的大叔大妈们,抱怨这一代的年轻人吃不了苦,明明就业那么容易,十个有九个能找到工作,却那么多啃老和频繁辞职的人。
而知道的朋友就会笑了,高校展示的就业率,根本不能太当真。
想实现就业,大学生需要准备充分
看过2021年毕业生数量的数据,相信很多人,尤其是正要面临毕业和就业的同学,可能会有担忧了。一起找工作的人那么多,而市场需要的人力资源是有限的。
那么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需要学生们有意识地为就业做些准备。
首先,明确就业方向是否会跨专业。
如果是以大学本专业为择业方向,那么按部就班地参考学长、学姐以及同学找工作的企业类型即可。
但是现在很多大学生,尤其是管理类、经济贸易类专业的学生,在择业时互相交叉的概率很大,不走本专业的方向也是比较普遍的事。
对于这类学生,需要特别注意一下,发掘自己作为非科班出身的优势。不能在企业招聘问到为什么放弃本专业,而选择其他方向找工作时,要给企业一个明确合理的理由,不要简单直白地说“我那个专业不好就业”或者“我是调剂的专业,本来就不喜欢学这个”。
其次,利用最后的“大学生”身份增加实习机会。
过了毕业季,学生们就不再是学生的身份,而必须以一个能独当一面的社会人。没有谁再给你机会做短暂的实习,去尝试是否适合自己。
大学生可以利用这两个月,在学校周边找点愿意提供实习机会的公司,尝试一下不同岗位,这样更容易确定自己在现实工作中的优势与劣势,为以后正式签约工作单位的选择,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小结】以上就是关于今年打击就业率虚假数据的政策分析。路漫漫其修远兮,毕业是学生踏入实践的第一步,希望政策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
你支持这个四不准政策吗?欢迎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