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饭饭妈
在网上看到一个令人心痛的消息!19岁的留美学霸张一得突然离世了。
在很多人看来,似乎一个人的死讯,和自己的关系并不大。
那么,为什么得知了张一得的死讯后,却能够让很多网友都非常关注呢?
张一得就读于美国埃默里大学哲学专业,但是其在3月5日突然离世,而对于张一得身亡的原因,学校方面也是含糊而过,并没有正面的公布张一得的死因。
而有心者发现,张一得曾经在入学面试的时候,就曾表达过要想要在18岁生日之后,在自己的胸口纹一个“墓碑”的纹身,并且多次在面试中表示自己想要“探索生命的意义”。
一个刚上大学的孩子,脑子里面存在这样的奇怪思维,让人很难猜透他到底拥有着怎样的三观与精神世界。
而对于孩子的突然离世,张一得的单亲父亲张岳,也表现得非常镇定,对于网上的一些流言蜚语也表示“尊重”。
不过,张岳的这种镇静,却让很多网友更加的不适应。
为什么?
自己的孩子去世,家长却能够让自己的理智压制住感性?
这本身看起来似乎是自律性强的表现,但其实,也可以说是一种冷血的表现。
试问身为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何心情?怎么能如此淡定不撕心裂肺?
事情发生后,网上有网友大胆对于张一得的死,做出了这样的猜测:这孩子是用死,来逃离他的父亲!
这样的言论看似无厘头,似乎还带有一丝丝的不尊重与妄言,但支持者却很多。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现象的呢?
如果你知道张岳是怎么“爱”张一得的,你就明白了。
家长对孩子爱得太“满”会让孩子喘不过气
为了照顾和教育自己的孩子,张岳辞去了高管的工作,凭着开垦、种菜、卖鸡、卖鱼,甚至是捡破烂来获取经济收入。
他这么做,就是为了能够时刻陪伴着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来自自己的“爱”。
张岳非常“关心”孩子张一得,为孩子建立了“博物馆”。
其中记下了张一得从小到大每个重要时刻,合计二十万张照片、五台相机以及各种各样的奖杯、证书、毕业照、学业纸质文案、生日日报等等,还耗时16年编写了《一得他爹的童话故事》,合成日期是张一得的生日,其纪念意义非凡。
另外,张岳还在广州番禺区的一处小山坡上,建立了一座儿童乐园,其中随处可见一位父亲对孩子的爱意。
总的来说,张岳可以说已经完全将自己与孩子捆绑在了一起,无时不刻地给予孩子大量的爱。
由此看来,似乎张岳是一位好父亲?为什么网友却说,孩子以命逃离呢?
其实,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接受了来自父亲如此庞大的爱之后,常常会出现一种心理问题。
那就是不知道如何去回报家长,孩子就会失去自我,在生活的每一刻,都想着如何去完成家长的期待,如何去实现家长的愿望,如何去按照家长的想法成长。
而一旦期间出现差错,没有达成家长的期待,那么孩子就极有可能会产生过激思想:“你要的期待,我给不了,那就把命还给你”。
很多时候,家长对孩子爱得太“满”,会让孩子喘不过气。
这种爱,也是继溺爱之后,另一种畸形的爱,是一种令人窒息的爱,也是一种变相的道德绑架,是让孩子失去自我的“元凶”。
那么,这样“密不透风”的爱,对孩子究竟有哪些影响?
负面情绪堆积
爱之深,让孩子深感无力。
如果家长对于孩子的爱意过度的浓厚,浓厚到一种让孩子难以承受的地步。
那么当孩子对于家长的某种行为,或是言语,产生相违看法的时候,基于家长的爱而不愿意直接对家长表述。
这就会导致孩子长期处于家长的情绪压制之下,导致自身的不良情绪逐渐地堆积,继而产生很多心理上的问题。
孩子容易自卑
父母对于孩子的爱越深,那么孩子对于父母期望的达成度也就越高,当这种爱意达到一种过高浓度的时候,孩子就会将不能够达成父母期望为一种“罪责”。
而这种罪责一旦累积过多,那么就会让孩子错误地判断自己的能力。
从而经常进行自我否定,觉得自己做什么都做不好,变得十分容易自卑。
丧失自主判断能力
父母在给予孩子浓厚爱意的时候,同时其实也在行动上剥夺了孩子的很多锻炼机会。
这种锻炼包括但不限于孩子的自主思维锻炼、个人能力锻炼、生活经验累积等等。
而如果孩子在生活中经常没有一个自我规划,行为做事都是按照父母的期望来进行,那么孩子将会逐渐的失去自主判断能力,变得唯家长是从。
失去个性与自我
家长给予孩子浓厚的爱,本意是让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成长,能够变得更加优秀,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的惬意美满。
但是,家长没有顾及到的是,在这种高浓度爱意的环境中,孩子本身的精神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孩子是不愿意凭着自己的个性去做事的。
因为孩子担心自己的个性会将事情搞砸,会让家长失望,也正是因为这种思想,让孩子逐渐的失去了自我,变得没有了思想。
写在最后
家教理念中,陪伴孩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可以说家教的根基就在于家长对孩子的陪伴,任何的家教行为,都是需要在陪伴的过程中得到施展的,要是没有了陪伴,那么家教的效果也必然不会好。
但是,这种陪伴,却不应该是一种情感的捆绑,不应该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长的情感和精神压力。
家长要明白,孩子的健康成长,所需要的陪伴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一种目的。
如果错把陪伴当作目的,那么对孩子的教育的结果,就只有对孩子的伤害了。
所以,请家长们收敛一下自己对孩子那种窒息的爱意吧,不要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第二个张一得,不要让孩子内心充满了压力,不要让孩子随时揣摩家长的心思。
因为,孩子所需要的,未必是你一厢情愿给予的。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