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妈
昨天,来了很多新朋友,撒花~撒花~
我知道很多朋友是通过《上了好学校才知道,读书无用论都是骗人的》这篇文章认识了我,写公号这么多年,我分析过很多教育理念、学科干货,老粉都把我的公号叫“鸡娃大本营”。
最近这几篇火文,分享给新朋友:
【海淀黑话】海淀老母亲的“报班黑话”,再一次刷新我的鸡娃上限
【海淀家长】海淀家长有多恐怖?跟他们吃一顿饭就知道了
【鸡妈不易】听说三年级以后,大部分妈妈都辞职了
【国外鸡妈】移民新加坡的闺蜜突然回国:国外内卷更疯狂
【大语文】央视拍的大语文纪录片真是绝了!强推!
这两天被上海中考新政刷屏了。
说是新政,其实也不新鲜,因为之前已经公布过了,只不过这次出了细则。
米粒妈当晚就微信了上海的闺蜜,瞅瞅,人家淡定着呢。
米粒妈这个闺蜜,就属于我之前跟你们说的,触角灵敏的妈妈,孩子幼儿园开始就听了各种升学讲座、看了大量政策文章,娃三四岁的时候,就把小升初和中考各种政策吃得透透的,然后再往前倒推,布局幼升小。
当然了,这两年变化太大,突然又是摇号又是中考新政的,不过好在闺蜜都有PlanB、PlanC在后面顶着呢,总之只要有什么风吹草动,她就会隔空找我聊聊(每次跟她聊天压力好大)。
米粒妈觉得,现在鸡娃家长一抓一大把,但这种胸有成竹的淡定妈真的不多见。
说回到这次上海中考新政,虽然我们不在上海,但我和米粒爸鼻子灵啊,对升学和教育政策的变动,我们是一个都不放过,哈哈之前我写过不少文章。
高考▼
高考大变天?重磅政策发布,家长圈沸腾了!反正这样鸡娃准没错
清北90%学生曾获高考加分,你让孩子裸考才是真的输在起跑线!
江苏状元无缘清北?升学背后的弯弯绕,不懂就白鸡娃啦!
中考▼
中考又有重大改革?看懂这个风向标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中考要加上音体美?这些人躺赢!
升学有捷径?不怕孩子不学,就怕家长无知
幼升小、小升初▼
国家重拳出击:幼升小、小升初大洗牌,中考改革后如何正确鸡娃?
其实,每次有什么新政,有什么改革,好多人就只看了个热闹,要么觉得娃小,跟中高考离我十万八千里呢,要么觉得包邮区改革,跟我帝都有啥关系?跟十八线小城更没关系了!
米粒妈每次都苦口婆心跟你们说,看政策,既要看政策本身,还要看风向,其实某种程度上说,风向更!重!要!
上海这回中考新政,其实主打的就是教育公平。之前还没看过细则的米粉们看这里哈。
图片来源:上海市教委政务微信“上海教育”
图片太长,信息量太大,米粒妈给你们总结一下哈,其实简单来说就一句话:从2022年中考开始,好学校自主招生比例大幅缩减,名额分配比例大幅增加。
自主招生:
比例是不超过当年全上海市普高招生计划总人数的6%,而且这6%的名额里,体育和艺术等自招还不低于15%;
所以说走学科等方面自主招生的名额只有5.1%(6%X85%)都不到;
四校(就是文章开头米粒妈闺蜜说的那个“独霸天下”的四校:上海中学、华二附中、复旦附中、交大附中)自招比例可适当增加,但总的比例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你还能“适当”增加到哪去?
名额分配:
名额分配主要有两种,分配到区,和分配到校。
四校八大,不止,还有他们的各大分校,掐尖都严重受限,是要哭一哭了。
以前收上来的孩子智商130、140,这么一来,智商100的也有,90的也有,师资怎么样,加工能力强不强,就要几年后高考见分晓了。
相反,大家口中的“菜中”就捡了个大便宜,以前可能八辈子都没一个能上得了四校的“菜中”,现在有了名额分配,“矬子里拔大个”,“菜中”的学霸们想上好高中,更容易了。
到最后,除了极少数顶级牛娃,其实绝大多数就是自己跟自己池子(学校)里的同伴比拼,你只要在你的赛道里拔尖,就能胜出。
就类似高考,一个省是一个池子,你要考清华还是考北大,没必要跟别的省去比,你最终还是要看在本省的排名。
米粒爸说,之后上海会不会有“菜中学区房”,哈哈哈,亏他想得出来!
选对赛道,确实很重要,但也不至于特地把孩子送到差学校去拔尖,降维打击,胜出的概率更大,但可能因为对手太菜,自己原本的水平也被拉低了。
其实不管是在孩子教育上、升学上、未来工作、就业、个人发展上,米粒妈一直有一个坚持,我觉得在哪都是通用的,就是让孩子站在自己踮起脚尖能够到的位置,这样他能够不断向前看,有信心又不乏斗志。
虽然这次轰轰烈烈改革的是上海,但我觉得,这是趋势,就像民办摇号一样,最后全国各地都要往这个方向上走,只是力度大小的问题,但大方向肯定不会变。
你们想想,前段时间各种提案,铺天盖地,全是围绕着教育的,虽然有很多雷人的议题,但说明教育焦虑已经是一个非常普遍,让人无法忽视的社会问题了。
焦虑背后是啥?唯分数论。
就拿海淀来说,为啥黄庄、万柳学区房那么贵?因为补习方便。
为啥要补习?都奔着六小强,甚至奔着早培,八素八少。
掐尖看什么?奥数!
所以才有了《院士都不建议普娃学奥数,为什么海淀妈妈都给娃报了奥数班?》嘛!
(现在主要还是奥数,但这两年语文也难多了,所以海淀牛娃们都在疯狂想办法提升语文呢,真是指哪打哪,考啥学啥,没办法!)
米粒妈身边一个RDF早早陪的妈妈都焦虑,她说早早陪只管初中,高中还是得自己考。
虽然凡尔赛了点,但确实,不同的家长都有自己的焦虑。
差的想好,好的想更好,更好的想永远好。
要想打破这种“唯分数论”就得均衡教育。
说实话,教育永远做不到绝对的均衡,往大了说,北上广跟十八线小城,可能均衡吗?海淀六小强,西城四中八中,能跟昌平、门头沟、通利福尼亚(通州)均衡吗?
好学校会因为招到了好生源,强强联合,越来越强,但好学校不会因为招到了一般的生源,师资水平就下降。
所以教育均衡,只能做到,去照顾每一个池子,让普通学校里拔尖的孩子,都有机会进入到更好的高中。
这就会劝退不少一心想挤进教育强区的那些很盲从的家长。
只要孩子足够好,在哪都有机会,而且,在一般的学校,机会可能更大。
嗯,确实诱人。
但这种颠覆性教育改革的背后,其实对家长要求就更高了。
孩子被看见,有希望的前提是,这个孩子很优秀。
在名额分配上,成绩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是综合评定,也就是说,你的孩子在学校里,是一个成绩数一数二,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那么确实可以通过名额分配去到很优质的高中。
同一个学校,同一个赛道,师资是一样的,每个老师教学差异化不会太大,所以,孩子是不是优秀,要看家长的努力了。
未来,你的努力方向,可能会从让孩子死磕奥数,转变成谁的语数外学得更扎实,谁的综合素质更佳,谁的学习习惯更好,谁有自鸡的本事。
这一切,都需要做父母的,从长计议。
《朗读手册》里有这样一段话,米粒妈印象特别深:
所有婴儿出生时都是平等的,没有人会说话,数数,读书或写字。但这些孩子在进入幼儿园时却是不平等的。差异的原因在于,他们的父母是尽力培养他们,还是仅仅看着他们长大而已。
个人简介:@米粒妈频道(欢迎关注),米粒妈,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原500强高管麻麻一枚。专注于鸡娃干货、教育经验分享,5-12岁孩子的教育和升学,英文、数学、科学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0~5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