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网红育儿博主“人设崩塌”:我最爱的大儿子,在美国自杀了

那些外表优秀的孩子,很可能并不是我们看到的样子。

——鹿妈

◆ ◆

作者 | 可乐妈

来源 | 女儿派原创

你知道老得吗?

如果你在广州妈妈圈,那么你对这个名字一定不会感到陌生。

老得,原名张岳,是一位来自广东的单亲爸爸。

儿子一得还不到一岁的时候,妻子便离他而去。

但好在,他还有儿子的抚养权。

看着眼前天真懵懂的儿子,老得的生活好像一下子又有了主心骨。

随后,他辞去了企业高管的职务,放弃了高薪的工作,带着儿子去了乡下,开启了全职爸爸的岁月。

可乡下的生活没有那么容易,一砖一瓦,一蔬一饭,都要靠老得的双手换取。

但即便如此,老得也丝毫没有委屈过儿子:

“每到一个地方,老得都会通过自己的手工活,为孩子打造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这里的农庄有漫山遍野的花草,有不时传来的鸟鸣、鹅叫,也有木制的小火车、小船,还有滑滑梯等。”

不仅如此,老得还将自己和儿子一点一滴的日常记录下来,发在网上。

儿子穿过的第一双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儿子带过的第一块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7年里,老得给儿子拍下了20多万张照片,用坏了5部照相机。

十多年如一日,他悉心照顾着儿子的生活。

为了让一得对汉字、成语有更直观的感受,老得用萝卜、姜、蒜等蔬菜刻成文字,做成美味的饭菜。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他还专门写了一本书,取名为《一得他爹的童话故事》。

全书共2001个字,寓意2001年;书里共出现了11个小动物,寓意着11月;分为7个部分,寓意着7日。

合在一起,正好组成了一得的生日:

2001年11月7日。

这个老得一辈子都铭记在心里的日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得长大后,老得还在农场里专门改造了一间屋子,取名“一得博物柜”。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而在爸爸爱和自由的教养下长大的一得,也十分优秀——

从小到大,一得的成绩始终遥遥领先。

上高中的时候,一得妈妈将他送入一所同学非富即贵的国际中学。而一得也不负众望,靠着每年20万的奖学金负担起了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

高中毕业后,一得产生了出国的想法。

满分120分的托福考试,一得以118分的好成绩,考入埃默里大学。

这所学校被誉为“美国南部哈佛”,是美国25所“新常春藤”院校之一。

正当所有人都以为“别人家的爸爸”和“别人家的孩子”要过上童话般的生活时,意想不到的悲剧发生了。

3月15日,网上有人爆料,在美国读书的一得于深夜自杀,年仅20岁。

随后,老得便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证实了传言:

“儿子,愿你在天堂永恒......

爸爸永远爱你,永远与你同在。”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留言里,一得爸爸补充道:

“儿子一得已于昨天2021年3月5日去世。

已经拜托他生母前去处理后事,我选择了让他留在美国安葬。

他会在我心里永远那么阳光帅气。”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得走了,但没人知道他的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但为了感谢同学对一得的照顾,老得特意写了一封信:

《致埃默里大学Dave的同学们》。

“我们爷俩相互搀扶着一起成长,他的勤劳,刻苦,向上,总是让我敬佩。他的阳光,帅气,他的笑容,更是让我醉倒。”

“从小,我尊重他,远胜过尊重自己。”

“他一生中所有的决定,我都是无条件地尊重,认同,接受,也包括这一次,他最后的这个决定。”

“谢谢你们对Dave的关爱,陪他走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站,躬谢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得知一得离世的消息后,老得的粉丝们悲痛不已。

但同时,又觉得百思不得其解。

有人猜测是因为一得去美国读书,让长期亲密无间的父子突然分隔两地。

内心的孤单、挫败、无能为力都在不断折磨着这个尚未成熟的男孩。

也有人猜测是因为一得18岁那年,一得爸爸和后妻组成了新的家庭,而一得为了后妻带来的自闭症儿子专门在农场里开辟了一块地方,做运动感官训练。

而这一举动让一得感觉爸爸不再属于自己一个人。

但或许,这一切源自于更早以前——

一段一得接受常青藤招生官面试的视频上,在面试的最后,一得说道:

“我准备去做一个纹身。

因为我从小有一个很好很好的朋友,我们情同手足,但在初三那年,他却自杀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他对生活不满意,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但因为他,我想学哲学。

而这个纹身也将是关于他的,纹在我的胸口上。”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终,这个英俊、优秀、璀璨的好孩子,和他的好朋友一样,变成了一个“杀人犯”。

他们亲手杀掉了自己。

一得的悲剧,让我想起了曾经在知乎看到的一个问题:

“研三了,延毕了。

当了一辈子乖乖女,终于还是闹出了笑话。

你不知道我每天活在怎样的地狱里,怎样才能解脱?”

提问的人是一个25岁的女孩子。

她本科211毕业,拿过国家奖学金,还顺利保送了研究生。

在问题描述里,女孩写道:

“每天都过得很痛苦、压抑,每天活在延迟毕业的恐惧中;

等待盲审结果的日子就像是被人追杀,每天都活在恐惧中,最终还是在我心上重重地开了一枪;

天空一天比一天灰暗,我离设想的人生太遥远了......”

明明人生才刚刚开始,但在女孩眼里却好像已经到了穷途末路。

一得和延毕女孩并不是个例,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徐凯文曾在演讲中提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徐凯文教授度假的时候,突然收到了一则微信:

“我现在手里有一瓶神奇的药水,不知道滋味如何。”

徐凯文教授吓坏了,因为发微信的人是一个有自杀倾向的孩子,他还告诉徐凯文教授,这瓶水是氰化钾,喝下去十秒钟就足以致命。

这个孩子跟徐凯文教授已经认识4年了,入校时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

进了北大后第一个学期的成绩是学院第一名,但是就在那个学期,甚至在那个学期之前,这个孩子有了尝试自杀的经历。

整整四年,心理咨询中心、孩子的父母和院系的老师,都竭尽所能想把他引回正轨。

住院、吃药,所有治疗手段都用尽了,却始终无法唤起男孩对生的渴望。最终,他的父母只能让他放弃学业,退学回家。

有数据显示:

“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

还有40.4%的学生认为人生没有意义,活着也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这样活下去而已。

其中最极端的,最终就选择了放弃自己。”

这一刻,我们才意识到,那些“完美小孩”的人生发生了怎样的错位:

在旁人眼里,他们生活优渥、个人条件优越,成长过程中没有明显创伤;

但在他们自己眼里,人生就像是漂泊在茫茫大海上的孤岛一样,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和活着的动力,甚至找不到自己。

或许,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完美小孩”。

有的只不过是“唯成绩论”下短暂的胜者。

当一个孩子头顶“学霸”光环时,周围的家长、老师看向他的目光便会自带滤镜,不自觉地过滤掉了他身上的缺陷。

可强光之下是阴影,学霸背后有暗伤。

那个不被看见的真实自我的那个好孩子,背后或许正是一道我们难以直视的万丈深渊。

如果把孩子比作一颗树,那么稳定而健康的心理状态才是他们的根。只有根扎得足够牢实,树才会枝繁叶茂。

而成绩,只是其中的一片树叶。

如果父母只重视叶的成长,却忽略了根的健康。

最终得到的,也只是一颗枯树罢了。

抑郁、焦虑、自杀......

一个好成绩在这些问题的面前,根本不堪一击。

接二连三的悲剧,不禁让人反思:

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在我看来,教育的本质不过是启发,是点燃,是陪伴,是看见,是对孩子人格修养的塑造,是对孩子身与心的真诚关怀。

而最好的家庭教育,则是父母发自内心的接纳,是把孩子当作一个人而非给父母长脸的工具,是让孩子看见生命的可贵、人间的美好。

这样的家庭养出的孩子,哪怕不是顶尖的学霸,但至少是一个健康幸福的孩子。

而这,或许才是为人父母,最期望孩子能拥有的未来。

*本文系女儿派原创。我家有女儿,有女万事足。百万父母关注的育儿平台。本文图片来自于图虫创意。

标签: 徐凯文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