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随堂作业在校园内完成,初中阶段作业不超纲,高中阶段作业不越界。”这是日前教育部布置2021年工作重点时提出的明确要求。尤其是不给小学生布置书面回家作业,被认为是给积重难返的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下了一帖猛药。
然而,这帖猛药真能药到病除吗?“作业不出校门”究竟是治标还是治本,这样的疑问仍需通过教育实践来回答。
图说:上师大附属卢湾实验小学女生参与课后篮球运动 记者 孙中钦 摄
1 每天作业皆需报备 定期开展督导管理
今年,教育部规划了种种“民生清单”。其中,抓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体质管理,就是其中的几项重要内容。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的话说,看似小事,但都是关系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大事,也是广大家长的烦心事。陈宝生说,作业管理上,对各学段作业有明确要求,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随堂作业在校园内完成;初中阶段作业不超纲,高中阶段作业不越界;睡眠管理上,要把家庭和学校的边界划出来,研究学校的发力方式,提出学校怎么配合家长的具体方式,确保孩子们睡眠充足。
“原本上海市教委就有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回家作业,小学其他年级回家做作业的时间要控制在1小时内。从实践来看,让小学生在校内做完作业,应该是可行的。”静安区闸北第一中心小学校长蔡喆炯说,学校在下午放学前留有做作业的时间,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孩子们基本上都能做完,当然,有些孩子动作比较慢,会拖一点尾巴带回家做,这也是应该允许的。
2019年9月,《上海市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措施》出台。市教委强调,为了合理布置作业,教师要提前试做拟布置的作业,原则上要随堂布置作业,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布置作业时,要向学生明确作业要求及评价方式,提升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布置电子作业,应进行正确使用网络、注意用眼卫生的教育。
在采访中,本市多所小学的校长告诉记者,一年多来,各校在落实市教委文件要求上还是比较认真、到位的,学校的教研组、备课组会经常性地指导教师根据课标合理布置、及时报备学科作业。学校也会利用信息化等手段,以年级组为单位统筹各学科日常及假期基础性作业和弹性作业总量(含电子作业),有序安排实践性作业、跨学科作业,确保作业总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据悉,本市的教育督导部门根据作业管理相关要求,研究制定和完善督导指标,指导各区开展区域学校作业管理效能监测,形成定期抽查发布区域监测报告的工作机制。
各区教育督导部门将作业管理情况纳入学校综合督导范围并定期开展督导,提出对于严重违反作业管理规定、造成重大社会不良影响的事件,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管理责任、教学责任。
目前,这项督导已经通过区教育行政部门、区教研室走访学校、问卷调研等方式,率先在普陀和长宁两区开展。
2 教学任务校内完成 不能变成“校退家进”
那么,一线的广大教师又是如何做到“小学作业不出校门”的呢?不布置书面回家作业,每天的知识点教学能否有效落实?
日前,记者深入普陀区回民小学,在一年级(1)班看到了真实的教学情景。当天有两节语文课,上午一节是学课文,下午一节是学写字。老师的确没有布置回家作业,课上的教学内容能够巩固吗?
“当天的语文课学的是猜字谜。课文里的字谜很有趣,让孩子们在趣味和游戏中学习汉字。比如‘左边绿,右边红,左右相遇起凉风。绿的喜欢及时雨,红的最怕水来攻’,要求打一个汉字。按照语文教学的课程标准,一年级的汉字分为会写、会识两类。这节课的写字表里共有4个字:字、右、时、万,要求学生必须会认、会读、会写,还有12个字列在了识字表里,只要求会认、会读就行,不要求会写。”语文教师黄颖说,对于要求会写的字,教师在课堂上先教孩子记清笔画和顺序,还要认识字形,接着全班跟着老师一起举起右手书空。在下午的写字课上,4个生字必须写端正,先是在语文书的作业栏里学描红,每个生字描一遍写两遍,接着在写字本上再描两遍写两遍。这样,一个生字要写七遍,等于总共写28个生字。孩子们写字时,教师就在教室里巡回检查,发现写得不好或写错的就及时让他们擦掉重写。基本上,每天学的生字在校内就完全可以会写会默了,根本不用再回家机械地抄写。
黄颖老师表示,虽然没有布置回家作业,但不等于回家就是无所事事。“拿语文学科来说,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必须从一年级起养成的。所以,我会要求孩子每天晚上要有阅读的时间,可以自选读物,时间可长可短。这并非加重学生的负担,而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她说。
而在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王健看来,不能绝对“一刀切”,那些需要即时反馈的书面作业可以不出校门,但一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探究能力的实践性长作业,不应当机械地划入不出校门的治理范畴。此外,教育部门热心做好课后服务,让孩子在校内做完作业,这样的好事千万不能变成“校退家进”——学校不布置书面回家作业了,却任由家长自行布置的一大堆作业去占领学生的课余时间。
图说:放学后,孩子们在教室内自习 记者 孙中钦 摄
3 要给孩子“留白”时光 亲子陪伴“考验”家长
“让孩子在学校里把作业都做完,回家没有了书面作业,甚至不用打开书包、摊开课本了,只有些读读课外书籍、做做手工劳技的作业。孩子们看似轻松了,但我作为家长,心却更紧张了,总会觉得孩子太放纵了,担心他们学得不扎实,虚度时光。”家长陈女士的女儿上二年级了,她坦言,会用一堆家庭作业去填补每天夜晚的学习时间。据某校的调查,约四成的家长表示,如果有“无作业日”,会在那天给孩子额外布置家庭作业。
事实上,教育部门有意推行“小学作业不出校门”,一方面是为了减负,另一方面是为了给孩子们更多的“留白”时段,而不是用没完没了的作业去挤压他们的成长空间。对此,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陈小文认为,要给孩子的课余时间“留白”,而在这段“留白”的时光中,家长应该成为孩子的伙伴。补习机构或许可以让孩子在知识上有所提升,但是在学习的习惯、方法、兴趣尤其是学习和生活的关联上,还是需要通过家庭这个最好的实践场和体验场来实现。只有在家庭生活中,家长才能发现孩子的认知特点,培养他的学习兴趣。
2011年,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陆续与区内数十所小学和幼儿园联手,成立了静安父子阅读联盟。自2012年起,一年两季推出的阅读书单,深受家长、教师的欢迎和好评。友谊、创新、勇敢、成长……阅读联盟每年的关键词和孩子的心灵成长、看待世界的眼光密切相关,希望通过亲子共读,让家长和老师一起成为孩子的阅读领路人,也找到两代人的沟通密码。
陈小文介绍,在阅读联盟成立之初,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曾对全区的家庭阅读状况做过一个调查,结果发现,父亲参与亲子阅读的比例远远低于母亲。经过十年发展,亲子阅读的主体已然发生了明显变化,相当比例的父亲已经参与其中。
如果仍有人认为,只有抄抄写写、背背默默才是学习,那么,参与阅读联盟活动的家庭已经给出了截然不同的“学习方案”——万航渡路小学的田哲安家庭,在共读《木偶奇遇记》时,特意为他们喜爱的一段故事情节设计了剧本和台词,用积木搭建主角,将故事重新演绎了出来。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的毛放飞同学,平日喜欢读诗,在宅家抗疫期间,她和家人举办了家庭诗词大赛。来自中山北路小学的5个家庭,则组团成立了“壹零壹玄月书友会”,从每家孩子的名字中各取一个字,为的是让她们更有参与感,并更加珍惜和持久。在书友会中,家长和孩子一起活动,一起读书、一起分享阅读的感悟。
“学习,应是广义的学习。亲子陪伴,也不应该仅仅是监督孩子做功课。”陈小文说。
记者手记
不必天天在“题海”里呛水
近年来,教育部门一直致力于为学生和家长减负。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减负措施往往出台于每学期的开学前夕。到了期末,许多政策就被“对策”拆解得七零八落。难怪有人调侃,一道道减负令很多都成了“习惯性流产”。
“作业不出校门”“无作业日”,减负先减作业几成惯例。但是,家长们的忧虑也不能不被重视:小学不布置作业,到初中怎么适应?面对激烈的中考和高考,是否又能从容不迫?
在本市,一些学校已经开始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进行分析,从而辅助教师改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育均衡,变少慢差费为多快好省。
在“竞技化”“内卷化”的教育竞争中,作业不是不能布置,回家作业也并非越少越好,关键在于学生的作业要精准和科学,而不是天天在“题海”里呛水,在刷题中苦斗。寻医问诊,对症下药是为良方。提升成绩,优化作业应成良策。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王蔚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