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还手?”儿子受欺负还手反被罚,宝妈给了老师一耳光

众所周知,小孩子之间的吵闹和武力冲突都很正常又常见,当小朋友之间开始矛盾时,老师就应该起到好的引导作用。

林女士的儿子在上一年级的时候与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因为看着林女士的儿子个头比较小,班上的大同学就经常欺负她的儿子。

在被其他同学欺负以后,他的儿子还了手。但是老师却认为被欺负不应该还手,听到老师这样的话,林女士当众给了老师一巴掌。

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总是别人的欺负对象?

这里所强调的不是说原罪论,不是说被欺负全是你自身的问题,而是说自己身上某些特质确实会让别人更倾向于欺负你。

一方面来说,李女士的儿子上一年级,个头也比较小。那么在发育比较快速的同学眼中,他俨然成为了一个比较好的欺负对象,大部分人都有欺软怕硬的心理。

另一方面,再加上林女士的儿子洋洋平时也是敢怒不敢言,让他们更愿意倾向去欺负洋洋。

其实在很多学校中,校园暴力屡见不鲜,被欺负的同学往往沉默寡言,胆小,内向,自卑,他们找不到合理的方式来解释解决这个问题。

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荣格以人与环境的互动模式的不同,把人分为了外倾和内倾两大类型:

外倾型人格的人更加注重客观环境以及现实感受,很少去考虑自我层面的事物。

内倾的人往往会过多地思考自我层面的事物,比较注重自己内心世界的主观感受。

当他们与外界的环境发生冲突时,外倾的人会奋力的抗争环境,抗争的过程中往往会发泄到其他人身上。

内倾的人会把环境对自己的伤害转化为对自己的伤害。所以大部分抑郁症患者都是内倾人群。

这种内倾人群往往很容易受到别人的欺负对象。但是也不排除一些同学会遭到别人无端欺负,仅仅就是因为看不顺眼。

总是欺负别人的个体是什么样的心理?

那么同样是在学校上学的小朋友,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总是喜欢欺负别人?

很多欺负别人的小朋友一方面可能是受到了某些影视文化的和身边人的影响,让他们对武力和暴力产生了一定的崇拜心理。

皮亚杰认为这个阶段的小孩子的思维和认知还是自我中心主义,对事物的认知具有很大的片面性。

他们的道德发展阶段也只是处于他律阶段,只服从权威,很多时候对规则的表现和遵守都显得很刻板。

在他们眼中欺负别的小朋友,可能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被尊重和认可的心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很大程度上来说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也会催生出崇尚暴力的孩子,在孩子出现一些暴力行为时家长没有及时制止反而以此为荣,就极有可能加大他使用武力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来说,他们可能是外倾型人格,在前文也提及到了荣格把人分为了外倾和内倾两大类型。

那么这种外倾型人格在受到来自他人和环境的伤害时,会把自己受到的伤害发泄到其他人身上。

可能是由于原生家庭的问题,家里经常出现家暴,或者是自己经常被父母打骂。长期的心理压抑让他们把对父母的仇恨和不满发泄到了同班的小朋友身上。

就像2019年爆火的电影《少年的你》里面的施暴者魏莱,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原生家庭的压抑环境导致的扭曲心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学校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林女士的儿子在受到他人欺负后还了手,老师处理这个问题时,竟然觉得林女士的儿子也有错误。这种教育方式会让洋洋误以为欺负不应该还手,自己被欺负也是自己的错。

出于对自我的保护以及反抗心理还手是人之常情,毕竟法律上还有一个词汇叫正当防卫。

这个老师的教师观在一定程度上显得不合常理,问题的关键不是表面现象上两个孩子使用的武力,本质上是孩子品行和心理的问题。

作为老师没有透过问题的现象看本质,自然而然也很难让孩子有着健康的心理发展。以一个合格的标准的老师来说,他是比较失职的。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指出,儿童时期儿童的交往范围和交往重心已经慢慢地从家庭转移到了学校,教室,少年组织等社会机构方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所以学校教育是儿童进行心理教育的重中之重。这就需要开设相应的心理学课程,在老师的指引下合理引导儿童正确对待自己与同学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同时学校也应该注重孩子心理上的变化,正确处理儿童可能会出现的一些不合理的行为。往往出现很多问题并不是流于表面,问题的表象下深层次的心理才是问题的本质。

这就需要老师在进行教育的时候多加思考一些深层次的东西。毕竟,孩子在学校接受的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的性格和心理。

标签: 宝妈 孩子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