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摘除了学校、教师头上的紧箍咒,家长担心负担将更重。
师生感情对立、家校关系紧张、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有偿补课,诸如此类的教育教学问题层出不穷,引发了民众的不满。为什么会发生这类问题?如何消弭?教育部等部门一直在思考寻找解决的方法、思路,意图逐渐一揽子解决这些民众关心的教育教学问题。
不合理的评价标准,让教师成为众矢之的
义务教育的学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师生矛盾、家校矛盾?根源在于评价机制。
比如,家长普遍反映学生每天做作业要到很晚,严重影响了孩子的睡眠。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作业?老师难道不能少布置一点作业吗?比如,老师为什么要体罚、辱骂学生?难道仅仅是学生违反了校纪校规吗?再如,为何明知有偿补课是违规的,为何还是有老师顶风而上?难道仅仅是为了补课费吗?
这类现象的始作俑者看似都是教师,教师不布置作业、教师不体罚学生、教师不有偿补课,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吗?事实上,教师这么做,有着说不出的苦衷。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最为关键的是分数,就是学生考出的那个数字。
学生高分,教师有能力,获得表彰获得荣誉;学生低分,教师无能!在工作的方方面面都会受到掣肘。这样的评价标准,迫使教师加大对学生的“压迫”力度,也由此让教师成为众矢之的!教师冤呢!
教育部:建立新颖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义务教育阶段不合理的质量评价标准,造成了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问题,加剧了社会的教育焦虑。这类问题早就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经过深入调研,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研制下发了新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击中了目前存在的弊端的要害。
“分数、升学率”是学校、教师头上的紧箍咒。长期以来“唯分数、唯升学率”是评价一位教师、评价一所学校最为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标准。几乎所有学校都提出一条口号“教学质量是生命线”,这个“教学质量”本来含义丰富,但在人们眼中就是“分数、升学率”。
现在教育部要求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率”的评价标准,也等于是摘掉了学校、教师头上的紧箍咒。由此将实施一系列的措施,比如严格控制作业数量、考试次数;不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不办重点班和重点校……如果教育部的新规则能真正全面落实,所有的教育教学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教师松了口气,家长感觉负担会更重
面对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质量新的评价标准,教师是非常欢迎的。说实话,正常的教师谁会去体罚辱骂学生?还不是被分数逼的。谁会布置那么多的作业?还不是为了那个分数?……教师们希望这个新标准能严格落实执行,不必为了一个分数,搞出许多的幺蛾子,只想好好地上好一堂课。
但是,面对这个新标准,家长们并不淡定,感觉负担会比以前更重。家长们觉得,只要存在中考、高考等选拔性考试,分数就不能淡化,始终是最为重要甚至唯一的标准;假如还有其他标准的话,必将带来不公平。
假如学校减少作业、减少考试、不公布成绩和排名,家长们的教育焦虑会更重。家长们必将想方设法和老师搞关系,期望老师对自己的孩子给予特殊照顾;学校作业少了,家长们必将另外布置作业,课外补课将更多,家长们的支出也就增加了……学校、教师不再头疼了,家长脑壳更发胀了。
诸如此类的担忧很多,但这些担忧都是实实在在的,可能还会有更多的新问题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