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微博上:
幼儿园禁止“小学化”又双叒叕被大家热议。
到目前为止,#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学教育内容#的微博话题已经超5.5亿阅读,3.4万用户讨论……
《学前教育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明确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不得开展违背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而且也不是幼儿园第一次被禁止“小学化”了,但为什么屡禁不止呢?
其实特别好理解,比较形象的一个比喻就是:
一个法律健全的国家,为何还是有人以身试法呢?
当然,幼儿园禁止“小学化”的性质和这个比喻是不同的,但是这种现象下的本质是相同的。
是什么呢?
人和人的不一样。
在这个问题上,家长分为三个明显的派别:
认为孩子应该早点输入知识
认为孩子在幼儿阶段要以玩为主
举棋不定
前两种家长,内心是笃定的,最为难的就是第三种家长。
一方面认可孩子不应该提前接受小学教育,另一方面,看着“别人家”的孩子拼音、乘法口诀、单词量突飞猛进,焦虑和血压同时直线上升。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说服得了自己,却管不了别人。
我们没办法保证孩子进入小学后,小学的教育是零起点。
但是,深究这种思想背后的原因,会发现,纠结成魔是因为:
对幼儿园禁止“小学化”的原因没有充分了解,并且对孩子在这个阶段应该学习什么模糊不清,所以才会摇摆不定。
我们俗语说“二抬三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其实这说的就是儿童身体发展的顺序性。
人的发展,不论身体也好,心理也罢,总是遵从着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所以他是一个动态的,不可跨越、不可逆的过程。比如,儿童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能还不会坐,就会走路。
因此,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不能陵节而施。
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个阶段连续进行的,每个阶段都是为下个阶段做准备。因此,每个阶段都有属于这个阶段所特有的任务。
比如儿童在两个月的时候,就要训练他们抬头;三个月的时候,就要训练他们翻身。
每个阶段的任务都不一样,所以启示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的进行教育。
不能搞一刀切,所谓的一刀切就是让所有的阶段进行同样的任务。
那么,孩子在6岁以前,应该学什么呢?
问过很多孩子上小学之后的家长:
如果只能教会娃一样能力,你会选什么?
很多人的回答是:
专注力!
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曾说过:
专注力比智商更能影响一个人的最终成就。
如果一个孩子缺乏专注力,那么其智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写作能力等核心能力都将得不到有效发挥!
你可以逼孩子背九九乘法表、唐诗三百首,但如果孩子专注力发展跟不上,很可能依然要面对可怕的陪娃写作业…
除了专注力,还有什么需要在幼儿期养成呢?
良好的学习习惯。
很多小学生的作业,都是老师直接和家长沟通;还有的第二天上什么课都不知道,书包也是家长去整理。
提前在幼儿阶段学会知识,并不说明孩子的智商和学习能力比别的孩子高,只是因为孩子提前起跑了而已。
长期一看,你会发现,小学一二年级,每次都能考高分,但到三年级,成绩往下掉了,而且孩子学起来很吃力。
因为一二年级家长盯着写作业做卷子总能堆上去,但父母一旦松懈,排名就会迅速被甩开。
所以,幼儿园禁止“小学化”,不是说不学知识就无作为了,而是要在这个阶段,给孩子更有营养,更有价值,对孩子能产生更深远影响的教育。
好的幼儿教师,应该是引导孩子自己吃饭;玩游戏时,学会和小朋友合作;弄坏东西,要自己想办法去修补。
这些,就是孩子的自理能力。
只有把自己照顾好了,养成生活自理的能力,孩子才不会丢三落四,以至到小学,书包还不会自己收拾,试想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学得好。
最近的脱口秀大会第三季大家看了没有?
在半决赛进决赛的那一期,脱口秀演员何广智说了一个段子:
他在上海工作,他的妈妈在山东老家,每次打电话,妈妈从不过问工作、生活情况,只关心他有没有按时吃饭。
当然,这是何广智编的来源于生活的段子,但是,我看的时候感觉这段特别有镜头感,还很熟悉,这是多少妈妈经常做的事情啊!
不论孩子多大了,在不在身边,时刻担心孩子能不能吃好饭,晚上会不会好好睡觉,其实就是因为孩子的自理能力差,所以才有此担心。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我们老祖宗总结出来的精华。
好的习惯,越早培养,就越能成功。
习惯还没有形成,叫培养,一旦形成,就是改变。
不管是学习习惯或者是生活习惯,孩子6岁后,或者是8岁、10岁以后,家长才意识到教育的错误,想要让孩子改的时候,难度就大了。
孩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个人主见,对于这些不良的习惯,他很难克服,家长管教起来也加倍费力,最后,通常就是不了了之。
所以,不要再纠结于“别人家”的孩子,认识了几百字,会读几百个单词,乘除法都已经会了,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要在幼儿这个培养习惯最恰当的时期,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去保护孩子的专注力;通过各种游戏,锻炼精细动作,充分调动起他们的感知觉,培养感觉统合能力,让他们的智力得到较好的发展。
这才是在幼儿期,家长给孩子的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