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对教育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职业的发展规划都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尽管教师的工资问题到现在还并不怎么让人满意,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师的薪酬待遇也在悄然地发生着改变。
教师的薪酬的高低,起决定作用的就是职称。而教师的职称问题,可以说是一个教师发展的瓶颈,也是教师幸福感的最直接体现。但是,教师的职称因为受限于许多方面的影响,并不是一句话就能轻松地拿到的。就是现在,许多已经五十多岁的教师都还只是中级,想要更进一步,都只能望洋兴叹。
第一,高级教师的职称比例较低,名额太少,杯水车薪不能解决实际中教师对职称的需求。教师的职称并不是你达到了评审的要求就能拿到,因为它有着比例的限制,岗位数只有那么多,一旦岗位被占满了,你就是再优秀,也只能是静静地等待。我们学校副高的评审,已经是连续四年零指标了。如此,老师还能望什么呢?只能等,再等,有的甚至十多年都等不到机会啊。
第二,因为名额有限,教师之间的竞争自然就白热化。于是,各个学校为了保证职称评审的公正,在内部资格评审的时候往往会设置许多障碍,以此来对相关的教师进行筛选。条件虽然是对照着教育厅的职称评审文件来的,但是为了更便于操作,往往设计得更细更严苛。
如此一来,教师在完成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余,还得挖空心思去准备一些相关的材料,去争夺相关的荣誉称号。人的精神毕竟是有限的,放在教学以外的时间多了,教学专注度下降也就可以理解,而质量下滑也就可想而知了,但是教师又能如何——分身乏术啊!
第三,职称评定的标准设置不尽合理。职称评审最关注的是学历、资历、成绩和论文等,而对教师的道德修养、教学效果和日常工作表现等关注度较低,只是有一个硬性的杠子。这样的设置,其实是并不怎么科学的。既然是评职称,就需要综合性考虑,对平时的表现所占比例要加重才好。
因为上面三个方面的原因存在,让许多教师只能在等待中渐渐失望,渐渐心灰意懒,失去了教学的热情。对于这样的一幕,就有网友提出取消职称评定改为按照教龄来分配职称。这样的建议是不是合理呢?没有实践没有发言权。
但是,多省教育厅已经开始了这样的探索。他们尝试着在乡村教师中实行,明确规定:连续在乡村中小学任教,满15年并且仍然坚守在岗位上的教师,不需要考核直接晋升为“中级职称”教师,满25年可升高级职称。而甘肃和河南等省教育厅更是直接规定:任职满30年的教师可以申报正高级职称。
看到这个消息,乡村小学的一线教师欢呼雀跃——这样的晋升方式让他们在艰苦中看到了美好的未来。尽管有些老师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机会申报正高级职称,但是放开了限制之后,副高还是容易达到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正高级职称,后来者拥有,也就不再是难事,不是吗?
或许有人说,这样的设置还是有些不人性化,时间太长了,但是相比于城镇教师的一点希望都没有,不是更让人感到丰满吗?毕竟还有晋升的希望啊!够一够,就能摘到桃子,还是比较宽慰的吧。
对于多省教育厅出台有关职称的新政策,明确向乡村小学教师倾斜的做法,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