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人们一直觉得英语和数学是最重要的,认为语文可有可无,毕竟是我们的母语,也没什么好学的。
但是最近几年在中考和高考当中,语文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其实是一件好事,说明我们越来越重视我国的传统文化,我们的文化自信提高了。
随着语文地位的提高,语文成绩在中高考当中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很多父母就开始发愁了,因为孩子的语文成绩怎么也提不上来,报了很多辅导班都没有用。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语文是一种语言类学科,通过短时间的补习是很难提高的,想要提高语文成绩就必须“放长线钓大鱼”,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积累。
但是现在的孩子沉迷于网络世界,根本不喜欢看书,更无暇顾及语文成绩。
日积月累,是学好语文的基础
这个“日积月累”就是多读书,但是并不是所有书都适合读,像读那些连载小说,简直就是浪费时间,一点作用都没有。
记得小时候我们接触的第一本书就是《三字经》,小时候每个人都能熟练背诵,但是却不知道其中的含义,等长大以后才发现,这就是我国经典文化的传承,是学好语文的基础。
这几年,新高考改革范围逐渐扩大,新高考所考察的语文不再是简单地背诵默写,更多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尤其是新增的开放性试题,如果没有长年累月的积累,没有对历史经典的掌握,就根本无从下手。
现在距离中高考已经就剩下一百多天了,提高语文成绩是一项很关键的任务,现在去补习班其实没什么太大的用处,不如从以下三点行动。
学好语文的三大要素,容易被人忽略
一、博览群书
高中住宿的时候,宿舍有很多人都会熬夜看书,但是他们看的却实一些网络连载小说,看似很努力,但纯属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博览群书意思就是多读书,可以读一些与自己所学知识无关的书籍,比如理科生读一些文化典籍,文科生读一些理学类书籍,但是需要读那些经典的、有营养的书籍,而不是那些干涩粗俗的网络小说。
二、持续输出,学以致用
很多人读书有一个坏习惯,那就是读完就不管了,虽然感觉自己有在努力读书学习,殊不知你是在白费功夫。
读书需要的是持续输出,把书中的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慢慢地变成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样才达到了读书的目的,才发挥了读书的作用。
三、多读历史,效果倍增
很多家长和学生都觉得历史这个东西虚无缥缈,读起来不仅浪费时间还晦涩难懂,根本没多大用处,还不如多刷几道题来得实在。
俗话说“读史使人明智”,秦国之所以强大,有一点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嬴政喜欢读史。通过读史,我们不仅能了解到历史上发生过的趣事,还可以学习到古人的智慧。这些智慧都是经过千年的积累流传的,对于学生们是很有帮助的。
读历史,可以让孩子们拥有更加包容的心胸,更加沉稳的气质,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平心静气用智慧去解决。
读历史,可以让孩子们拥有一颗谦逊的内心,现在的年轻人很容易焦躁,而读历史却可以让他们戒骄戒躁。
读历史,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家国情怀,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三观。三观正确的孩子肯定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