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蜀时期,有个叫做魏应智的知府,他已经四十岁了,却还是在知府的位置上,魏应智总想做出一番政绩再往上升一升,可是每次升官的名单中总是没有他的名字。
魏应智为此十分苦恼,便和妻儿一起去了乡下的宅院散心。
这日半夜,魏应智睡不着,便起身到庭院散步,他却意外在花园门口听到了婴儿的啼哭声。
魏应智感到十分奇怪,他的孩子已经十几岁了,家中哪来的婴儿哭声呢?
魏应智寻着哭声来到了一颗芭蕉树下,他伸头往芭蕉树里面看了一眼,瞬间惊得瞪大了眼睛。
只见在芭蕉树上,竟然有个很小的婴儿,它被芭蕉叶包裹着,时不时便扯着嗓子哭两声。
魏应智看这个孩子生得特别瘦弱,心中十分不忍,便将他带回去交给妻子抚养。
妻子郭氏看到这孩子相貌不俗,又特别乖巧,便将这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儿子抚养。
魏应智夫妇对这个孩子十分疼爱,还给他取了一个名字叫做魏铮。
可是随着魏铮渐渐长大,魏应智夫妇才发现这个孩子不简单。
魏铮五岁时就能读书写字,而且还能说会道,只要见过魏铮的人,都会特别喜欢他。
等魏铮长到十岁时,无论什么史书,就算是魏铮没有读过的,他只需要看一眼书名就都能倒背如流。
人们都说魏铮天资聪颖,是一个神童。
魏应智夫妇却渐渐觉察到不对劲,一个小小的孩子,就算再聪明,怎么可能会背没有看过的书呢?
这天,魏铮独自在书房读书,魏应智夫妇便悄悄走到窗外,观察着魏铮的一举一动。没想到这一看,他们竟然发现了惊人的一幕。
只见魏铮端坐在书桌后面,他本来在好好读书,没一会儿黑白无常竟然凭空出现,他们十分恭敬地对着魏铮跪拜行礼,还拿出公文卷宗让魏铮批阅。
魏铮像是见惯了这种场面,一点都没有觉察到害怕,接过公文就挥动大笔在上面写上几行字,然后交给黑白无常拿走了。
魏应智夫妇看到这一幕十分惊讶,他们这个捡来的儿子, 到底是什么来头?
于是这天晚上,当魏铮来给魏应智夫妇来请安的时候,魏应智忍不住问起了儿子的来历。
魏铮早就觉察到了魏应智夫妇在窗外偷看自己,便没有再隐瞒下去,说出了实情。
原来魏铮是地府的陆判,因为处理公务出错,才被阎王流放到人间受罚。
阎王处罚陆判流放人间十年,现在他正好十岁,恰好魏应智夫妇也发现了魏铮的真实身份,这下他不得不离开人间,回到地府了。
魏铮说完便向魏应智夫妇作揖道别。
魏应智夫妇十分不舍,拉着魏铮的手哭了起来。
魏铮劝慰了魏应智夫妇几句,又叮嘱魏应道:“过了年你便辞官还乡吧,否则将遭遇大劫,魏家人性命难保。”
魏应智很想问清楚这个大劫是怎么回事,可魏铮却沉默着没有回答。
随后魏铮给魏应智夫妇磕了一个头,便凭空消失了。
魏应智夫妇知道,魏铮应该是回到地府继续做他的陆判了。
第二日,魏应智夫妇对外称魏铮暴病身亡,为他立了一个衣冠冢。
而魏应智在过完年以后,便称病辞官了。
后来,魏应智听说那个接替他的知府,因为牵涉到了一件公案里,不仅被罢了官,全家还被流放到了西北。
而他们到了西北没多久,一家人都被流寇给杀害了。
魏应智知道这件事以后心中十分庆幸,若不是魏铮提醒,魏家人就难逃一劫了。
魏应智辞官以后,便专心教导亲生儿子,魏应智的儿子后来做了大官,魏家人从此以后仕途平顺,过得美满幸福。
编者的话:魏应智夫妇心地善良,好心收养了无家可归的小婴儿,因此才保住全家人的命。种下善因才得下善果,要相信,你做的每一件好事,都会在生活里回报你微笑。
声明:本故事为原创民间故事,不可与封建迷信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