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复试成绩,多数院校都会和初试“大同小异”,考生不必焦虑

【平湖一柱 第1452】

【核心提示】综合历年来院校复试录取情况来看,初试、复试“大反转”情况是有的,但只是个别现象,在这个“舆情敏感”的自媒体时代,绝大多数院校还是“求稳为上”——即复试与初试成绩基本吻合!因此,我在前面文章中反复强调,考生一定要从各种渠道中获知自己在本专业的排名和招生计划数,只要排名不在“边缘地带",复试后“登岸”还是没有问题的!

硕士研究生招生有初试和复试两次考试。初试成绩满分为500分,复试成绩,不同学校各不相同,从100分到有的300分不等,以250分和100分的居多。

录取时,不同院校计算方法不同,有的院校是初试、复试各占50%,有的院校是初试占70%,复试占30%或相反,有的院校则是二次考试成绩直接相加。

一般情况下,最终成绩计算,都是先把复试、初试成绩都进行折算——换算成百分制,然后再按确定的比例合成。

比如,初试、复试各半的计算公式如下:

最终成绩=初试成绩折算是考生成绩÷500(也就总分)×100×50%+复试成绩×50%。(当然,如果复试成绩不是百分制,也要折算成百分)

如2020年,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录取的最终成绩就是这样计算的。

2020年,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录取31名(第31名是对口支援西部计划),从初试复试成绩对比来看,初试名次和复试名次二者变化还是比较大的:初试成绩第1名,最终成绩成了第7名,初试成绩第30名,最终成绩提升到了第16名,其波动还是比较大的,复试成绩还是相当重要的。

当然,我们也能看出,录取名单中,排名越靠前,初试和复试成绩反差越大,排名越靠后,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越接近。

这反映出什么呢?最终录取排名,成绩靠前的同学,多是复试的姣姣者,说明这些同学的英语口语、语言表达、专业和综合素养出类拔萃,面试时当然居于优势;而排名靠后的同学,综合素质虽然不弱,但在“面对面”表述时,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其表达能力较之前面同学都相对逊色。

这对2021年欲参加研究生复试的同学有什么启示呢?

复试都是高考过招,拼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是气质内涵。

这个气质内涵,具体说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仪表,一个是谈吐。

仪表,首先是穿着要得体、大方、整洁。网上曾有标题党说,一名考生穿西装参加复试直接被刷,实际情况是,该同学复试穿西装没问题,而是他的西装因长时间没有打理,皱皱巴巴,且身着西装却脚穿运动鞋,不搭调啊!如此情况,不仅表明考生对复试不重视,对考官不尊重,深层次原因折射出考生做事的“不拘小节”的“标准低下”,考官评分低就很正常了。

复试,考生穿什么衣服没有规定,但总体上要“随大流”不要着“奇装异服”,要合身得体、整洁大方。

仪表的第二个方面是仪容。无论男女生,头发都要打理一下,常规即可,不要“标新立异”;男生同学的胡子要刮,女生同学如果化妆,要化淡妆,不要化浓妆,尽量不要戴项链、耳环,戒指等。也就是不要给考官一个纨绔子弟印象,而是要塑造一个稳重、大方、文质彬彬又精神昂扬向上的“时代书生”。

而所谓的气质内涵,就是考生在回答问题时的表现,要自信谦虚,谈吐有度,不卑不亢。

首先是注意倾听,老师说完问题后,常会问听清楚了吗?这时,一定要“听清之为听清,不清为不清”,不要说网络复试,就是现场复试,没听清也不是错误,反之,没听清装听清,回答起来就牛头不对马嘴,反而误了大事。这种情况,是允许重新提问的。

听清问题后,考生不要急于回答,可稍作思考后,进行回答,语速不要太快,也不要太缓,语言要简练、准确、干脆,不拖泥带水。回答完毕后,要说“回答完毕”以示结束。

复试面试,回答正确很重要,但语言是否逻辑,是否有自己的思考,能否自圆其说更为关键。

你想,复试总共不过20—30分钟,专业知识上能考察多少呢?所以,复试考察的就是考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有没有创新意识,这些都会在考生“不经意”的谈吐间显露出来!

最后,我要说的是,关于复试,考生一定要高度重视,精心准备,注意细节,但是也没必要被一些网上或培训机构的“应试禁忌”所吓倒,也没有必要按照他人设计所胃“复试细节”去准备,只要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中认真准德,“大趟”上过得去就可以了,正所谓“睱不掩玉”,只要考生有功夫真,拿下复试还是很轻松的。

另外,再给考生吃个定心丸,综合历年来院校复试录取情况来看,初试、复试“大反转”情况是有的,但只是个别现象,在这个“舆情敏感”的自媒体时代,绝大多数院校还是“求稳为上”——即复试与初试成绩基本吻合!因此,我在前面文章中反复强调,考生一定要从各种渠道中获知自己在本专业的排名和招生计划数,只要排名不在“边缘地带",复试后“登岸”还是没有问题的!

(作者:李玉柱,本文为 平湖一柱 原创作品,欢迎指导,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违者必究。)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