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幼儿园开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有的孩子已经从原来的抗拒去幼儿园到了逐渐适应,而有不少孩子仍然非常抗拒去幼儿园。
有句话说:中年妇女的日常崩溃,是从一大早把娃生拉硬拽送去幼儿园开始的。
刷刷头条,每天都可以看到妈妈们在上面求教:怎样把娃开开心心地送进幼儿园?
宝妈A:早上送孩子去幼儿园,死活都不去,在小区里哭闹,为了避免闹得太难看,直接拉回家去打了一顿,再让他自己放些,结果孩子开始在房间里悠闲地搭积木。
宝妈B:送孩子去了幼儿园,孩子又不肯进去,自己脾气又突然爆发了,对孩子吼道:到底去不去,不去就回家!孩子哭着说去,等孩子进了幼儿园,自己又后悔得不行,觉得怎么能对孩子发火呢,很懊恼自己不会教育孩子,只会用吼。
还有位妈妈说,孩子上了幼儿园才几天,就说不想去幼儿园了。问了他原因,孩子说觉得老师不喜欢他,因为被老师批评了,老师说他没有把饭吃完。
不得不说,孩子不想去上幼儿园的原因真的是五花八门,因为分离焦虑不想去幼儿园,因为被老师批评不想去幼儿园,因为和小伙伴闹矛盾不肯去幼儿园等等。
而家长们最常用的手段是先哄骗,用各种东西“贿赂”孩子,但是一两次可能见效,几回后又没用了,于是有的家长会采用威胁:你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每天早上送娃上学都仿佛是上战场,身心俱疲。
想让孩子乖乖上幼儿园,哄骗跟威胁都是下策,这种方式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而且还会制造问题,让孩子入学变得更困难。
而想让孩子更顺利入园,家长还需要了解孩子这些抗拒背后的原因。
孩子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改变。在家中,孩子有家长的陪伴,吃喝拉撒都有人照顾得很好,很少会遇到困境。
但是进入幼儿园,孩子就会遇到许多的挫折和困境,比如跟家长分开之后的分离焦虑,和别的小朋友相处时出现的各种问题,比如被歧视、孤立、被欺负,或者被老师批评等。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遇到这些状况,首先的反应就是逃避,回到让自己充满安全感的家庭。
这个时候,家长的处理方式就很关键了。
知名儿童教养专家丹尼尔.西格尔在《去情绪化管教》一书中提到:我们与烦恼失意的孩子进行交流的方式,会极大地影响着他们的大脑发育,以及现在和不久的将来,他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如果父母习惯用情绪化的教养方式,比如哄骗以及威胁,那孩子不仅学不会处理挫折和困境的能力,在将来遇到问题时,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去应对。
李玫瑾教授曾提到:3-6岁的孩子是处在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好性格。
所以看似简单的入园问题,正是家长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以及好性格的时机。
接纳孩子的情绪,理解孩子的感受
心理学博士艾丽卡.雷斯切尔在《优质父母教养指南》里提到:当父母面临任何教育挑战时,从同理心开始,聚焦在对孩子的理解上,这种做法通常非常管用。
人的大脑分左右脑,右脑更情绪化,而左脑更有逻辑,孩子在发脾气时,常常会忽略左脑的逻辑性,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孩子左右脑连接,恢复理智和逻辑。
所以当孩子有情绪时,我们表示理解和接纳,安抚孩子,告诉孩子,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你不想离开爸爸妈妈。孩子的情感需求被回应,孩子就能更理智地看待问题。
2.和孩子共情,教孩子面对挫折时的处理方式
接纳孩子的情绪后,孩子可能还是无法解决问题,比如觉得自己不想跟爸妈分开,被老师批评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家长可以跟孩子共情,比如想一想,自己以前是不是也有这些经历,自己当时是什么感受,自己是怎么解决的。跟孩子分享一下,孩子会知道,原来爸爸妈妈也有害怕的时候。
再和孩子探讨一下,怎么样可以让自己更好地接受或者处理这件事,比如带上自己喜欢的玩偶去幼儿园,或者跟孩子约定放学由谁去接,而跟孩子做好的约定,家长要做到说话算话,给足孩子安全感。
3.用绘本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
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之后,除了分离焦虑,会遇到各种类型的问题,比如跟同学闹矛盾,被孤立等,许多问题家长自己可能从没遇到过,也无法感同身受地教孩子怎么更好地处理,选择相关的绘本是一个很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