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是不是又立 flag 了?
开学,是不是又丧失斗志了?
我是活在国内某 985 不具名的学渣,开学至今几天,说好了这个学期开始努力的我,在假期综合症+开学恐惧症席卷下只想知道:
什么时候放暑假?
所以大一的小朋友不要怕,我都大三了,还是这种状态——积极且丧,用一句老话来说就是“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大家都说不能这样下去,但是,真的不可以吗?
其实,可以的。
1
一直打鸡血,就会有起色吗?
打满鸡血,灌点鸡汤,最后还是落得一地鸡毛,常有的事。
学院喜欢请校内外的资深教授和行业精英,做五花八门的讲座,大多围绕大学规划和职业规划,我是一个极其容易被煽动的人,坐在底下,往往会听得热血沸腾。
但是“鸡汤”很快就凉了,比如当我认识到:通向明天的路,其实是途经今天高数补考的路。
后来,我越来越不能理解靠着打鸡血和喝鸡汤 push 自己前进的人,因为看看身边这样的人,往往最像无头苍蝇。
“我每天都很忙,却不知道在忙什么。”
“上课玩手机,下课狂奔图书馆,抢座复习。”
……
兴致勃勃地在矛盾中周旋的人,其实身陷迷茫和困惑,不知道学的专业是不是适合自己、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走向社会还是留在学校,只靠打鸡血,实在是太难了。
2
自嘲而已,谁不在努力呢
我是个很平凡的人,侥幸考上 985,当个小学渣,身边大神很多,所以偶尔挣扎一下。
我的常态就是,喜欢煲剧打游戏,享受入睡前无比自由的熬夜时间,但依旧希望自己能够早起一点去背《再要你命 3000》 ,在早上起不来的时候发誓今晚一定早睡;极其孤独,懒得社交,但是又会强迫自己去和学长学姐取经,或者看看有没有实习机会掉落。
后来我想明白了,可能自己兼具佛系和积极,是来自同辈压力和内卷焦虑。
外在的:我的室友里面,有两个每年拿奖学金,还有一个和我一样准备留学,但是已经手握好几段实习,经常在某某平台分享经验。
内在的:自我认知。当我们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与外界进行比较的时候,往往会把注意力的落脚点放在自己身上,一旦不如别人,就会产生挫败感。
前两天室友们有一个很有启发的对话,A 聊起 2 岁的小侄子都认识不少英语单词了,B马上就反驳了:2 岁还不会开口说话的小孩也多得很。所以我想,“内卷焦虑”的破题之法难道是“比下有余”!
当然学渣也有自尊的,面对“别人那么努力,那你呢”的扪心自问,我可能会想当一条有梦想的咸鱼。学渣的挣扎,确定不会浪费吗?
3
弯路,不会白走的
这是一位学姐的故事:
她本科学的是新闻,走过很多弯路,后来决定搁置新闻理想去学 MPA,因为她觉得记者是厚积薄发的职业,需要许多人生经验的积累,更需要来自在其他专业领域深耕过的多元性,而且,30 岁再回去当记者,一点都不晚。
很多年后,她再回头看自己当初的决定,跟我说了一句话:“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无分对错高低,而人生,确实是每一步都作数的。”
这让我积极且丧的不安情绪得到了宽慰,我庆幸自己不是一味的丧,起码也有在丰富多彩(虽然可能在升学的时候用不上)的经历中尝试了更多可能性。
4
积极且丧,且丧且珍惜
我挂掉某门课之后,学霸在庆祝自己收获奖学金;我终于有一门课和学霸比肩的时候,学霸说:这是我绩点最低的一门课了。
你看,鲁迅果然说得对,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从中收获成就感和平衡感。所以看开点,其实你付出的并没有别人多。
某位学长即将毕业,在这个寒假,他收获了英港新三地的近 10 个 offer,但是他坦言在大学的三年多时间里,焦虑、挫败、迷茫的情绪居多,为了缓解丧到把自己“变成废人”的情绪,他从不间断地去实习、实习、实习。
虽说如今回头看,很多时候都是在杞人忧天。但是:那个为自己未来着急,为自己懒癌、拖延癌着急的人,不也是不曾放弃的自己吗?
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很难,积极且丧是很多人的常态,也许把期待值拉到最低,起飞的时候,可以没有负担,却收获更大的成就感。
5
写在最后。
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很多说你这样不行、要积极的人?你是否也会羡慕那些一直元气满满、好像始终有能量向前冲的人?
但其实,迷茫、困惑、焦虑、佛系、拖延都太正常了不是吗?而且,一个人的冲劲和意志力是有限的,如果什么事情都要靠意志力的话,是很难坚持下来的。找到适合自己的状态比被迫赶到别人的跑道更重要。
希望你能找到自己的状态、找到喜欢的事情,也希望虽颓未废的你一路慢慢收获惊喜和精彩。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