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岳铭科学网博客
作者:岳铭
上高中时,一位舍友A成绩极好。
我脑子比较笨,经常需要向他请教问题。有些问题对于他而言可能太过简单,他经常会很不耐烦:你上课听什么去了?看书后边答案啊?没过程,那就是太简单了不需要解题过程啊?
不光学习如此,他还十分势力、世俗,把钱看得特别重,一毛不拔,张口闭口就是挣钱。
所以,我并不很喜欢他。虽然一个宿舍,我平时也很少跟他一同上课、吃饭。
我常一起吃饭的有两个同学,一人家境很不错,母亲在银行工作,父亲似乎是个企业领导,吃穿用都是大名牌。跟着他结识很多人、见识很多事。他们那些人也不傲气,我不知道的事情就跟我细说,不嫌我土。
另一个常吃饭聊天的同学,跟我一样,普通工薪,日常消费没有任何困难,但也不算壕气。
不过这两个人,加上我吧,我们仨的成绩比A是差了一二三档的。
记忆中,A的地理是真的好。
一张气流的图,什么风,什么气候,什么压,什么旋,之后他就能判断出具体的天气气候、走向,从而推断出当地的人文环境,等等。当初地理老师(老师是北师大的高材生)在讲解一些知识时已经算“口若悬河”了,他竟比老师还要从容、博学几分,我问他高考会不会报地理专业,他说不会。
我特别惋惜,为什么,感觉国家流失了一位极具天赋的地理人才。他说家境不允许。
我才第一次知道,他爸妈出身都很不好,家境困难,所以都到三四十岁才找到对象结了婚。他妈妈生他时已经41岁了。他说,留给我改变家境、让父母过上好日子的时间,不是很多。
高中,18岁,我们的父母才40出头,他父母已接近60岁。他再上四年大学、工作奋斗,父母就走向70岁了,他的焦虑惶恐,大有根源。
从那时起,我才重新审视他的“爱财”。凭自己的实力多挣钱改变家庭环境,怎么不对了,怎么世俗了?
我才知道他为什么很少跟人一起吃饭、一起出去玩,他把自己闷在自习室里或图书馆里,也是不想花钱。
也是从那时起,我不再介意他的傲慢、说话难听,有时跟他一起去看书,有时一起去吃最便宜的拉面。
另两个人都很不理解我,他们之间也起过冲突,A对他们的态度也不好。我与他们讲了,他们也是沉默。
高考前,A的志愿是人大金融。
不错,这应该是钱景最好的选择之一,分数对他来讲是探囊取物。毕竟他一二模都考了全市前三,清北都不在话下。
然而,预报名结束后,他与我讲了一件非常纠结的事情。
大家知道,高中会比拼上北大清华的人数,他自然是我们学校不想放过的考生。
但他怕考不上清北,一旦掉档,绝不如人大金融。
在这个时候,高中开出了一张极具诱惑的账单:如果他改志愿考北大,考上的话,高中为他出四年的学费两万元。
他说,他爸妈的收入极其微薄,日常生活后几乎没有结余,两万元是他家这么多年都没攒出来的。即使上了人大金融,也是要申请助学贷款的。如果他上了北大,高中又帮他出了学费,他以后的路,会更加好走。
我说,你考虑好,如果只是为了学费,你去人大之后我们可以帮你。你千万不要一时冲动。
他说,我想好了,我要去北大。
我原以为他很刻苦了,但没想到他可以那么挑灯夜战。但言语中,我明显感觉他比之前更加紧张焦虑。直到高考前夜,他辗转反侧,甚至几度胡言乱语,总绕不开北大北大。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他没有考上北大,高中自然也不负其他责任。
北大掉档,只能掉去普通一本,连211都不是——虽然他的成绩在人大金融之上。
我们问他要不要复读,他说算了,复读又浪费一年,又要花好多钱。
在那所普通一本,他自然独占鳌头,奖学金年年一等。但很快,他又迎来了当初的问题。
他本来打算考研到北大或人大,但,本校为他保研。
他想到掉档的惨痛经历,为了避免考研失败,他保研了。
在我们疯狂找工作、考研的大四,他自自在在地去工商银行实习了。
当年高考后,我去了一所211,家境好的同学出了国,另一位同学上了普通高校。4年后,我选择跨考,出国的同学也继续读研,普校的同学被家人介绍了一位门当户对的对象,准备结婚。
又是3年,我研究生毕业。而A,工商银行并没有录用他,因为,学校不是211。
出国的同学已进入了世界500强工作。普校同学本科毕业结婚,已有了孩子。
再回头看,高中成绩远好于我们的他,竟最为落寞。
当然,我不应该用学校、工作、成家来衡量人生的“成败”,更没有权利评价别人的人生、别人的选择。
但是,当年为了两万学费、后来为了保研安稳,都从某种程度上断送了他。如果他不那么在意学费,如果他有更多的试错机会,如果……我们不是他,只能在这里站着说话不腰疼。假如我是他,我可能会选择地理专业,然后考中科院地理所之类的?秦大河院士是我偶像。
他的天分在我们另三人之上,应该有更好的前程。国家既没有诞生一位地理奇才,他的家庭也没走出一位寒门贵子,令人唏嘘。无论如何,我希望他可以过得更好。
补充:
首先关于A同学后来的情况。他是个很聪明的人,也跳过几次槽,所以工作生活收入应该还不错,至少实现了他改善父母生活的基本愿望。我只是觉得如果他当时的起平再高一点,也许会更好。人生如戏,谁说得清呢。也希望他在解决了起码的经济问题之后,限制他的东西会越来越少。
但是最近一次见的时候他还是单身,因为他对对方的……家庭条件……要求比较高……可能担心自己有所改观的经济状况,被对方再打回解放前吧,也无可厚非。
其次我自己也是受自身局限的,我当初选的专业,最好的学校是北大,这个压根没戏。但是另外一所985的这个专业也是领先的,应该能考上(最终分数确实也够),但我家说这个学校的名字不好听(就不明说了),所以没报……我到上大学之后才知道985之后优势有多大,因为研究生普遍化之后,很多单位是要求本科985的。不经历过,很多事情就不懂,这正是“豪门”的优势。
再次我想说这个话题其实没什么意义,贫穷或富有并不是谁能决定的,只是说在这种客观情况下,会更大概率地左右一个人的决定、进而影响人生的走势。在当今社会,高考无疑是改变面貌的最佳途径之一。
即便不功利地说学历、学校跟收入、地位这些的联系,能进入大学拓宽视野、学习更多的知识、接触更多的优秀人才,也是大有益处的。很多人需要这个机会,无论“寒门”“豪门”。
“惟有读书高”固然不对,“读书无用论”却更是害人。只是站在这个角度上,惋惜一位能上人大、能上北大,却因为教育制度和自身原因掉档的客观事实。并希望教育环境可以少些功力,给这些想凭自己之力改善生活的人更少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