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还记得2015年上海的“哈佛三剑客”?
每一年,在整个中国范围内被哈佛录取的学生屈指可数。但唯独在2015年,上海连中三元,重磅offer分别落到了上海中学、上外附中、复旦附中。
今天,我们故事的主角,就是当年“哈佛三剑客”之一、毕业于上海中学的“阳光男孩”——李嘉昊。
在哈佛大学,他都经历了什么?
为什么他会说,上中的孩子智商并不输给哈佛?
常被人称为“学霸”的他,在奔赴哈佛之路上,都遇到了哪些挫折?
在哈佛学习要努力
社交也需要很努力
网上曾流传过一张标注为“凌晨4点灯火通明的哈佛图书馆”照片,虽然事后被证实有假,但大家对哈佛学霸的刻苦学习印象已经是根深蒂固的了。
▲网络流传很广的一张的照片
真实的哈佛是怎样的呢?
李嘉昊在哈佛主修数学,辅修经济学,从大一开始,他就不会让学习占据他所有的“哈佛时间”。同不少身边的哈佛人一样,他高效利用时间,快速完成学习工作,多余的时间,尽情挥洒,运动、健身、社交。
全力去学,全力去玩,这才是哈佛的真实写照。
改变世界对国人的刻板印象,成为他的使命
“在和外国人打交道的时候,我有一种从骨子里透出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豪感”,能够有这份自信,源于李嘉昊打小所接触的中国传统文化,受父母和老师的影响,李嘉昊背唐诗、看古文,很小就意识到这其中蕴含的意境,远比英语作品来得深邃。
时至今日,他已将社交活动视为在哈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立志要通过自己阳光高大帅气的形象,尽可能更多地去改变西方人对中国人“瘦弱、矮小、腼腆”的刻板印象。
昔日“剑客”,已成“骑士”。
李嘉昊(右一)随哈佛代表团赴欧洲交流
上中学生的智商
并不逊于哈佛生
李嘉昊在回忆上中的那些小伙伴时,毫不吝啬溢美之词,甚至他认为,“在上中我遇到的聪明人,不逊于哈佛学生!”
李嘉昊与数学家丘成桐教授合影
在上中,李嘉昊就非常羡慕那些真正称得上“聪明”的人:他们哪怕看上去不怎么努力,不看书,却能考出好成绩,在年级组排名靠前。
在他看来,哈佛学生,与其说他们“很聪明”,倒不如说,他们更善于去利用身边的资源,包括父母的资源、学校的资源、校友的资源,去解决自己当下的难题。
到哈佛后,李嘉昊也get到了这项技能。大一时,他的作文常写得差强人意,于是,他想到了求助于室友、同学,找来了他们高中时代作文训练的材料。
在刻苦的练习之下,仅用了一年时间,李嘉昊的写作能力突飞猛进。以至于同学们惊呼,看了他写的文章,完全不敢相信这是出自于非英语母语的“外国人”之手!
经过了一年的调整期,李嘉昊之后在哈佛的学习生活一路平坦。但在决定踏上哈佛路的之前与之后,李嘉昊都经历了太多太多,让我们继续来看
你感兴趣的东西
不应该让你痛苦
李嘉昊一直秉承着这样一个信念:如果你做的事情是自己感兴趣的,那就不会让你觉得痛苦。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所以在他的成长路上……
下围棋,他觉得不享受,于是就放弃了;
手风琴,即使考到了10级,对他而言,练习时很痛苦,于是也放弃了。
唯独数学,在做题时,无论是否能够做出解答,他都非常享受、很开心。
一次小挫折后,让他和数学结缘
说来你或许不信,这位理科渐长的男孩,直到六年级,才发现自己对数学竟是如此的热爱。那一年,可以说是他人生的一次转折点,挫折与转机轮番登场,一切犹如被安排好了……
在静教院六年级分班考时,李嘉昊被分到了平行班,这让他非常的伤心。但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老师们对李嘉昊的分数进行重新审核,发现计算有偏差,最终,他得偿所愿被分到了数学班。
分班后,任课老师让小李嘉昊完全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那时候的他,做题、改错、再做题。放学了,还会上数学论坛,和许许多多同样对数学感兴趣的人一起探讨,其中不乏一些专业人士。
更夸张的是,当同龄人还在解一元一次方程式的时候,李嘉昊已经开始研究起了微积分。
那一年,他正式步入了通往数学世界的正轨,并且越走越快。
从班级倒数第二
到年级组前二十
如果说,初中分班带来的挫折,只是短暂而美丽的误会,那进入上中后,李嘉昊遇到的挑战,可能是他踏上“学霸”道路后,遇到的第一座高山。
进入上海中学,用李嘉昊的话来说,“身边全是学霸,第一次认识到,自己并不是最聪明的人”。
不是“最聪明的人”,给他带去的挫败感只是“隐约浮现”。但第一次在上中的考试,“全班倒数第二”这个结果,让他实在无法接受。
但李嘉昊的身上,除了“学霸”基因,还有更多的“努力”基因。英语、语文、物理、化学,他逐课击破,天道殷勤,到高一下时,他的排名一跃成为年级前20名,这份狂喜,直到今日仍记忆深刻。
没有了高考
没有了梦校
伴随着李嘉昊的成长,似乎他所遇到的挫折也逐渐升级。
6年级开始,数学为他带来不少的快乐。他清晰记得,高二第9天,数学还为他带来了一块竞赛银牌、一份清华预录取协议。
“快乐需要不断地跳起来抓苹果,坐着看一篮子苹果并不会快乐。”
突然失去人生目标的李嘉昊,做出了一个胆大的决定——放弃预录取、放弃高考,开始转战海外顶尖名校。
让他崩溃的是,刚放弃了清华预录取资格后没几天,他却收到了哥大的一封拒信,他的提前申请惨淡收场。
“相比人工水晶,我更愿做一块璞玉,带着瑕疵,透着真实。”
从哥大的拒信,到哈佛的offer,这一段路,李嘉昊走了足足半年。这其中的煎熬,非常人所能想象。
但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李嘉昊,总能维持他最真实的一面,去迎接每一个挑战,这位阳光男孩,似乎总能与“挫折”、“风险”和平相处。
获取国际化教育一手资讯